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林大丫的逃荒路 > 第161章 真相

第161章 真相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林念春和家人进了帐子里,很快就有人抬着一个大木桶过来了,桶里是热气腾腾的粗粮馒头。

    官兵给大家一人发了一个,“一炷香后必须熄灭烛火睡觉。”

    说完,抬着木桶走了。

    “吃吧,娘,肯定没事的。”林念春确信这些人不会伤害自己了,谁会费劲巴拉给犯人吃热馒头。

    林念春率先咬了一口馒头,虽是粗粮做的,可因为是热的,也好吃。

    李氏吃了馒头,开始带着孩子躺在茅草上睡觉。

    小王氏和林家乐也带着孩子睡在旁边,林念春和林奶奶还有郑氏躺在一起。

    一个帐子十个人,林家的女人就有九口了,剩下的一个人也不敢说话,吃了馒头赶紧睡觉。

    第二天一早,就有人在外面敲锣喊醒大家,让所有人出去领早饭。

    早饭是一碗粥和一个馒头,粥是稠的,馒头是热气腾腾的。

    吃完了饭,所有人被赶到帐子中间的空地上。

    空地上有一个台子,昨天的校尉就站在台子上看着大家。

    “不用惊惶,你们花了银子的货船,实际上是官船,越国很欢迎你们的到来。”

    此话一出,人群里议论声不绝于耳。大多是松了一口气,既然越国欢迎他们,那他们就再也不用提心吊胆、颠沛流离了。

    李校尉很满意台下的反应,“今天,你们就要出发去大越的岭南府。到了那里,自会有人给你们发放土地,安排户籍。一路上有什么疑问也可以询问带队的百户长。”

    虽然大家对大越不太了解,但也听说过岭南自古就是流放之地、偏僻之所。

    “我们不能留在这里吗?”有人大着胆子问。

    “荆州府和大梁毗邻,不允许任何大梁人在此停留。若两个月内赶不到岭南府,你们会被视为大梁派来的细作,就地斩杀。”说到这儿,李校尉不由正色,一脸冷肃,告诉大家这个事情是认真的。

    “若路上擅自脱离队伍,同样被视为细作,亲人连坐。”他又补充道。

    林念春并不是太担心,他们一家都是真心实意想来大越这个没有战火的国家,自然不会去当什么细作。她只想安安稳稳地生活下去。

    但岭南确实有点远,如果能留在荆州府是最好的,不用再长途跋涉了。但大越明摆着现在还不信任他们,非让他们去岭南也不是不能接受。

    而且岭南虽然偏僻荒凉,只是因为还没有完全开发。只要人一多,肯定发展的特别快。毕竟别的地方再也找不到比岭南更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了。

    她,林念春,可以在岭南炫荔枝炫到饱。

    但现在的问题是,大家把东西都卖了才凑够船费,从这里去岭南,一路上吃什么喝什么?总不能餐风饮露吧。

    很快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

    李校尉下了台子,他的手下彭春开始安抚大家。

    “这一路上会有士卒护送你们过去,直到你们安置好一切。到了岭南,你们每个人都会获得土地,每户人家不会少于十亩,路上的饭食也会由士卒提供。”

    听起来还不错,大家都兴奋起来。白得的十亩地,想想就激动。

    “但中途若有任何逃跑行为,将被就地斩杀。”彭春补充道,“至于到了岭南你们具体会分配到哪个村子,将由当地县令决定。现在,收拾好东西,准备出发吧。”

    士卒的动作很快,他们的准备工作早就做好了,也做熟练了。每半个月就会有一批人被送往岭南,最开始去的几批士卒已经回来了。

    流民带过来的东西也很少,不咋收拾就被催促着上路。

    王家村就有七百多人,加上其他地方过来的流民,估计有一千五百人左右。

    这么多人,每天的粮食消耗可是一个大数。

    士卒们把目前要带的粮食分发下去,让大家自己背着。每个成年人发了十斤粗粮加上十个馒头,十二岁以下的发五斤加上五个馒头。这是十天的口粮。

    吃饭的时候按照家庭分配自己做,士卒给每个家庭分了一个陶罐。

    虽然拿到手十斤粮食很快乐,但这些粮食肯定不够吃两个月的。

    林爷爷就找士卒打听,“军爷,这粮食要是吃完了可怎么办啊?”

    <tt_keyword_ad data-title="食品饮料" data-tag="精品推荐" data-type="1" data-value="1903"></tt_keyword_ad>士卒斜倪他一眼,“这不是你该管的,反正饿不着你。”

    林爷爷什么也没问出来,也不敢再问,怕把人惹烦了,再被针对就不好了。

    两个月的时间赶到岭南,非常着急。所以每天都要走上四五十里路。

    粮食很快就吃完了,但不等流民提出来,到了下一个县域,百户就带着批文去找县令开仓调粮。他顺利地拿到了接近一万五千斤粮食,还是一个人十斤分下去,然后继续赶路。

    走了这么多天,林爷爷林奶奶的身体已经有些坚持不住。他们现在又没有了板车,只能林家兴和林家乐轮流背着老人。

    至于孩子也得自己走路,有时候李氏和小王氏愿意背着,那孩子就可以轻松一会儿。但这样的时间也不多。

    一晃就是一个月过去了,大家距离岭南的地界越来越近,士卒对他们的态度也越来越好。有时候大家想要打听点什么,他们心情好的时候也会说一说。

    “岭南是什么样子的啊?”混熟了之后,林书泽经常会缠着朱长顺问东问西。

    “我不知道”,朱长顺摇摇头,“我也是第一次去。”

    “那兵大哥,既然我们渡过楚江的船是你们的船,为什么还要收我们的银子啊?”林书泽状似无意地抱怨道,“我们把家里的东西都卖了才凑够银子。”

    “那银子不是给我们的,是要给大梁驻军打点用的。要不然你以为那么大一个船不会被人发现吗?”朱长顺虽然是一个小兵,但也是知道一点消息的。主要是这些消息上司并没有瞒着他们。

    “而且,你们给的那点银子根本就不够用,我们还用军费贴了不少上去。”当然了,这部分军费是大越朝廷专门拨下来,让军队趁着两国大旱的时候,拉拢饥民过来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