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轭头捕鱼笼
时光如梭,不可粘贴的日子一闪而过。
次日古典准点到工厂,在昨天全体职工的努力下,整个厂子已经恢复了生产,一切都按古典的生产计划,在有序进行。
在生产车间视察后,就回了办公室,站在二楼的窗前,遥望前方,除了高矮不一的平房,就是一片等着开垦的农田。
虽然没有秀丽的山水,但至少还是有蓝天白云的,没有工业的污染,也没有喧闹的繁华,发展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古典对比前世华夏发展速度,不由心生感慨,当然也仅此而已,这种大环境,也不是他这个小人物能改变的。
整个上午,古典都在办公室,规划自己宅院改造的事,不时会有各部门前来询问各种事情,直到中午下班。
下午,开车回了古新村,答应古建国的桔子树苗需要送过去,半路进入空间,将所有桔子树全部挖了出来。
所有空地都换成了小紫檀树,自己老家屋后都已经空出来了,主要就是为了种点有价值的树苗。
车子进入古新村,汽车的轰鸣声打破了村子的宁静,吓得沿路树枝上的鸟儿四散而开,在家带娃的老人也会好奇观望。
这个点,只要有劳动能力的,基本都在地里干活,大一点的孩子去了学校,自己的小屋也是大门紧锁。
几天没回家,现在看上去就多了几分荒芜, 古典也没找人来卸货,独自一人将所有树苗全部卸下。
又跑到地里把大伯他们叫回来分苗,古建国这次只需要百来棵就够了,多的让大伯他们全部种在菜地周边和自己菜地里。
“大伯,老爹,我这马上就去京都了,这段时间可能回不来,家里又没啥困难,我也好帮忙解决了。”
大伯听到古典的问话,连忙摇头,“你们好好的就行了,家里能有个啥事,不用操心的。”
“哦,我还真有点小事,你啥时候让古树回来哈,昨天媒人来过,说古树对象家里已经同意这门亲事,还要定个日子把亲给定下来。”
古典也是很意外,“老爹,这元宵节那天,古树不是去找过人家姑娘的,我没听说那边松口啊。”
“嗯,那天古树也没进别人家门,只是两人约出来逛了会,可能这姑娘给家里做了些工作吧。”
古典心想,这哪是做了啥工作啊,可能是听古树说要去城里工作,怕他到了城里心思变花吧,到时他家姑娘都难得嫁出去。
在农村这种谁家谁和谁搞对象的事,很快就能传开,古树如果不到城里工作,他们家肯定不会着急的。
古树可能在他对象面前吹嘘过,自己大哥在城里开了厂子,在城里有了房子,自己到城里跟着大哥混,肯定也差不到哪去。
当然也不是全靠古树那不靠谱的一张嘴,在女方家做出这个决定之前,肯定是做了一番调查,两个村子本就是一个乡里的,离的并不是很远。
各村都有结亲的亲家,打听一下事情的真相,不算什么难事,这才有了女方主动来催亲的事。
此一时彼一时嘛,不说大哥家现在的情况了,就古树的前途也差不到哪去, 这亲你要不主动,十里八乡的,不知道多少人上赶子呢。
“嗯,你们定个日子,我让古树回来,不过时间不能耽误太久,他现在可是咱们的副厂长,手上事情也不少。”
古典又从兜里掏了五百块钱给老爹,“这钱您拿着,就当古树古言预支的工资吧,以后我再给他们扣。”
古典要是直接给钱,老爹可能还会推辞,就只能说从工资里扣,老爹面子上会好看些。
“您和大伯现在就商量一下,定个认亲的日子,把准备工作都做好,这些事就算他回来的早,也帮不上什么忙。”
二老也觉得古典的话有道理,这些认亲的礼节,年轻人懂个啥呢,三媒六聘,合八字,本来也都是长辈出面的事。
大伯就跑到家里,将自己的农历本拿了出来,二老开始商议定亲的日子。
“古林,这个月就只有正月三十是个好日子,宜结婚、出行、搬家、合婚订婚、搬新房,是个大吉日。”
大伯将这天的日干,全部念给老爹听了,就直接将订亲的日子给定下来。
这并不是草率,这个年代每家都有农历本,啥时候播种、插秧、定吉日都得靠这小小的农历本。
最后,古树的订亲吉日,在本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这么给定了,是不有点包办婚姻的嫌疑呢。
古典在二老的目送下,启动车子离开,他还得去一下古大力家里,也不知道这小子最近在忙什么。
目前想让他跟着自己去县里,是有些不现实的,家里两个孩子,老婆身体又虚,做不了农活,啥事都得他一人扛。
古典心里有个事,很适合现在的他来搞富业,那就是捕鳝鱼,楚州市是鱼米之乡,就是湖多水多,这也就是鱼价总上不去的原因。
乡里人想吃鱼,一把网下河够吃几天的,也有专门养鱼的,这时候就算自己养的鱼,和野生鱼基本没啥区别。
所以农户抓的鱼,都是自己家在吃,你一篓子鱼可能买不了几毛钱,还要大老远挑到集市上。
家里农忙的活也多,所以一般集市的鱼,都是周边的农户偶尔弄点去卖。
鳝鱼就不一样了,白天你跟本看不到,它只会晚上出来寻食,普通的笼子也捕不着它。
在菜市场古典见过有人兜售鳝鱼,只是量非常小,那售价可比那些带鳞的鱼价格要好得多。
现在还没有那种专业捕鳝鱼的轭头笼,古典也不知道这种笼,是哪个天才发明的,可真是神器。
形状和套牛的轭头一样,所以叫轭头笼,就是个l形状,用竹子编织而成,长短粗细如手臂。
下方两头进口和弯筒处都装有倒须,鳝鱼进到笼里,时间长了会被淹死,所以只有弯筒处的一个出口 。
鳝鱼进去后只能朝唯一的一个出口跑,在下笼时需要将l形的上方露出水面,否则就算善鱼到了这里,到你早上去收鱼获时,可能都会死掉。
这种轭头笼神奇的就是,他只捕得到鳝鱼泥鳅,不过偶尔会捕到蛇,使用蚯蚓为饵。
这种捕笼一将问世,就受到农民朋友的追捧,只要你放准位置,早上就是收获满满。
现在冬眠时间已过,也正是鳝鱼出洞寻食的时期,可以一直捕到立冬时节。
按目前的生态环镜,每个笼子一晚上,都可能收获满满,只要你有这精力,弄个百八十个笼子,那可是笔不匪的收入。
编织这种轭头笼也很简单,农村很多人都有竹编的手艺,只要自己提供图纸,让古大力去搞,一定能大赚一笔。
当然这种轭头笼的编织并不是什么技术活,只要你弄的好,很快就有人会跟风了,想一个人闷声发财是不可能的。
车子停在古大力门前,他老婆坐在门口晒着太阳,两个娃坐在地上的草席上玩耍。
“腊梅啊,你家大力呢,”古典下车就直接问古大力的去向。
“是大哥啊,大力在后面耕地呢,我去叫他回来。”
古典心想,你咋叫啊,两个娃不要人看了,“你别起身了,我直接到地里找他去。”
古典从车上把准备好的吃食拿下来,放在俩孩子面前,就往他家地里去了。
老远就看到一大高个,赤着脚在地里扶着犁尾辛勤劳作,这田梗都不是很宽,古典也不能速度过快,一个不好可能就滑到田里。
即便是小心翼翼的,那布鞋还是被湿了个透,古大力见到古典,就立刻停下手上的活迎了上来。
“大哥,你咋来了呢,啥事你在后面喊一声,我也能听到啊。”
“唉,喊啥喊啊,我过来就是问一下你最近的情况,过几天我要去京城,也顾不上你这边。”
古大力挠挠头,“呵呵,大哥,这家里好多事呢,可能去不了县城摆滩。”
“嗯,这个我知道的,所以我今天特意给你找个发财的项目,你把牛轭解开,让他自己吃会草。”
他的话把古大力搞得有些莫名,笑着道:“啥事啊,搞的这么神秘,”他嘴里虽这样说,但还是去解轭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