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不要自行车票的自行车
一顿饭吃完,就两点多了,古典的心情很是愉悦,老婆的学籍号算是搞定了,自己考试也没有问题。
自己说的信誓旦旦,但不知道胜男的基础怎么样,半年内能不能追得上来,给老婆补课的事,还是要好好安排一下,三个娃,必须得请人带了。
古典走进店铺后院,张大彪正在抱着一个烤红薯在啃呢,“嚯,咋吃这个呢,没回去吃饭?”
古大哥,兄弟几个都去办上午您交待的事了,我留在店铺里看着。
古典是知道的,说是看店,但这店铺里啥也没得卖,都堆的乱七八糟,就是留在这给自己看牛车呢,他也不戳穿张大彪。
坐在桌前继续将上午画的鲁班锁,重新画了十套一样的出来,古典暗想,要是有个复印机就好了,这每一套重复画一样的,比画全新的还要累,又画了十套一样的拼图,也是将所有几何图形打散过。
这次画的鲁班锁和前一批不一样,解锁方式也不一样,只是每个级别的难度系数是同一级,拼图的几何图也是完全不同,多了三块图形,难度增加了一个系数。
与张大彪详细交待一番,关于价格和加工的注意事项,这次都要打磨好,两天给他送一次半成品去喷漆。
……
古典交待好细节后,像是想到了什么,“你到县郊的复兴村,找个邓先春的木匠,“他手艺还行,认识的木匠肯定比你们要多,你可以分出一部份,让他去帮你们找代工的人。”
这是古典临时起义的,如果事情不发生变化,邓先春明年年底,会变成自己的妹夫,与二妹古银枝结婚,他是个老实本份的手艺人,一辈子勤勤恳恳,就是结婚后的几年,家里过的很是窘迫。
二妹算是从农村,姐到城里来了,虽然是城郊,户口也是农村,但因离城里比较近,妹夫又有手艺,常年都有事情可以做,慢慢生活条件好了起来。
现在要是能改变一下他的生活状态可能会好些,等真正成妹夫后,再多帮衬一下也不晚。
“行了,就这些,我还要去买些东西,耽误很久了,”说完古典起身走人。
古大哥,您要买啥,我陪您一起去吧,下午我这儿也不忙。
古典想到自行车的事情,便顺嘴问了一句,“你知道哪里能搞到工业票吗?我想搞辆自行车。”
他可不想啥事都去找郝仁义和曾得胜帮忙,这样就太不见外了,虽然他俩的路子现在比自己要宽广,朋友之间是要相互帮衬,不能总是一味索取的。
张大彪听到问话,有些不好意思的说:“这个我还真不知道,这几天可以帮您打听一下。”
古典点点头,看来今天是买不成了,“那就麻烦你了,我也打听一下,不行买个旧的也成。”
就见张大彪眼前一亮,“大哥,旧的有啊!我邻居去年在砖窑厂上班,脚不小心被卷到搅拌机里面给截断了。
“家里没了主劳力,生活过的也是很囧迫,结婚没俩月的自行车,放在家也不能骑,早就说要卖掉,但车子还很新,大概130块吧,您要的话,我就去问一下。”
古典一听,拉着张大彪往牛车方向走去,“走,咱们现在去看车,要是我看得上就马上买下来。”
二人赶着牛车走了两条街,到了一个泥泞的巷子,张大彪用手指了一个破落的院门,“古大哥,就是前面这家。”
古典见已经到了目的地,“哦,那你先进去,问一下有没人,我找个地方上个厕所。”
张大彪连声道“好好好,那我先去看一下,您一会直接进去就行。”
古典支开张大彪,只是想找个理由进入空间,这是张大彪的邻居,他的家肯定也在这,哪里有到他家门口了,还空着手也不好意思,进入空间,古典把留着打算自己吃的桔子,装了两网兜袋。
……
“古大哥,就是这辆车,刚才我把他从墙上取下来,还特意用抹布擦干净了。”
古典微笑的站在一辆凤翔牌,99成新的自行车面前,车轮子还被张大彪摇的飞快转动。
没有一点异响,坐板都还未变形。这车别说130了,就算两百,也不算贵。
要知道,这个年代,一辆自行车要有工业票才可以买到,前些年有票也要排队,先不说票有多难得到,就是买一辆自行车,工业票的价值也得一百多,去商场凭票买车,还需要付130块左右,那一辆车的总价值起码200以上。
“张大彪,你问了多少钱没?”古典很满意这辆自行车,就直接询问起价格。
张大彪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问了,还是130块,他说过不能再便宜了。”
“行,那就130块吧,”古典叹了口气,“唉,这一家子以后该咋过。”古典从兜里掏出钱,数了130块出来,递给张大彪。
“噢…对了,你稍等一下,”古典又转头往外跑,不多时,手提一个网兜袋,“记得把自行车的发票也拿来,没发票咱们可不能要,还让他开个收据。”
情绪有些低落的递给张大彪一袋桔子,“你把这个也给他们家吧,你们都乡里乡亲的,以后能帮就帮一把。”
古典正是想到前世,三儿因脚残疾,小时候上学,都是来回背着的,直到小学三年级,才可以慢慢行走,碰到雨雪天,在泥泞的路上,走不了两步就会摔倒。
到了五年级,村办学校里没有五年级的老师,只能到乡小学去上,六七里的路程,每天来回走,三儿的脚也吃不消。
自己从县城给他买了一辆女式自行车,三儿用了三天时间总算是学会了,但付出的代价,就是摔的全身青紫,第四天就骑到学校,但对刚刚学会骑车的三儿来说,更是伤上加伤,经常是鼻青脸肿的回家,看得全家都心疼不已。
下雨天就只能呆在家里自己学习,晚上村里的同学放学回家,就会把老师布置的作业给他做。
……
这个家的一家之主,现在没有了劳动能力,这个家的日子以后会更难,古典目前没有能力去帮助别人,再说了,平白无顾的受你恩惠,反而以为你对别人有啥企图。
“古大哥,咱们走吧。”张大彪推着自行车正准备要走,“等一下,这还一袋桔子,你先拿回去给家里人吃,我在这等你。”
张大彪见状,脸上有些责怪,又有些感激的说道:“古大哥,您这是干嘛?这桔子8角钱一斤,这些都得好几块钱呢。”
古典见张大彪还婆婆妈妈的,“少费话,给你就拿着,快去,别耽误时间,我还好多事呢。”
张大彪见他语气严励,也不赶再做推辞,接过网兜袋,进了隔壁一座同样破落的小院。
“大彪,你们家有几口人啊?”就这样一人赶车,一人骑车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很快就回到了集市,“大彪,你帮我去买一些鸡蛋,一定要买能孵化出小鸡的那种鸡蛋。”
“再给我买个蜂窝煤炉,搞一些煤,一个炉子上用的烧水壶,”说着掏了20块钱打发张大彪走,现在时间不早了,还是分头行事,速度要快一点。
古典跑到供销社,“同志你们这儿有水龙头没?”一个中年营业员指着最后面的一个柜台,“那边都是自来水配件,”
古典买了几个水龙头,一个老式连花头和配件等东西,又问营业员“你这有水管没?”
营业员摇头道:“水管可要到自来水厂去,我们这卖不了这个。”
古典又赶着牛车到自来水厂,见门口有个门卫老头,“大爷,我想到这买点自来水管和铜管,不知道这里有没有?”
老头一听,爱答不理的说:“我们这自来水管,是不往外卖,有活都是指派外出,做多少活,批多少管材都是有规定的。”
一听大爷这话,无奈的摇摇头,这个年代,铁和铜也是计划产物,不好搞啊,这时,老大爷向他招了招手,古典一听,有门儿,急忙凑了过去。
大爷小声的俯在古典的耳旁道:“就那万安路,有一家私人的废品收购站,如果你要的不多,他那里有一些好的。”
“你就说是吴老头叫你过来的,小伙子,你可不要到处瞎说,”听到老头的话,古典面露喜色,“那哪能啊,我还得谢谢大爷您呢”
和老大爷道谢告别,直奔吴老头说的废品收购站去了,这次很顺利,不紧买到了水管,还在一台废旧的蒸气机上,拆了一些铜管。
自来水管也在这里加工好螺纹,不得不说,这废品收购站东西还挺多,古典还意外搞到两个铁油桶。
本来打算做两个大木桶来储水,有了这两个桶,那就如虎添翼了,铁皮也弄了一些,最后花了古典50多块钱,但他一点也不心疼,虽然都是废品,那只是没有人能够发挥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