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影响国家进程的皇后 > 六十五章第章 王敦阴谋簒位

六十五章第章 王敦阴谋簒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王敦之准备位

    王敦之是晋室宗亲,在晋元帝时期担任江左中郎将,后出任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南昌侯。永昌三年(325年)三月,西燕皇帝慕容泓遣使入贡,并请求东晋朝廷出兵援助。当时,王敦正领兵在外,他接到消息,便派参军周抚回建康,向晋成帝上奏,称西燕已经灭亡,请朝廷发兵助战,以雪国耻。但晋成帝认为,西燕已亡,没有必要再兴师动众了。于是,王敦又上表,要求增援,并且说:"臣闻"唇亡齿寒",今陛下失德,社稷危殆,而诸夷犹强,宜速救之。"但成帝仍然没有答应他的请求。不久,王敦率部回到建康。四月,前秦的符坚派使者前来朝贡。五月,前秦灭掉前燕,统一北方。六月,符坚自称大秦天王。八月,符坚下诏,封王敦为丞相。九月,改元太宁,正式建立东晋王朝。十月,因反对司马伦篡权,被罢官,出镇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市)。

    咸和元年(326年),司马伦被杀,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即晋穆帝。十一月,加任尚书右仆射。第二年,进爵为公,升任尚书令,仍兼中书监。这时,由于中原纷扰,百姓流离,加上天灾人祸频仍,经济萧条,民不聊生。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赋税负担,增加国家收入,提高军队战斗力。孝武帝决定实行轻刑薄敛政策。

    五代十国时期,晋室皇权旁落、天下分崩离析,各镇节度使手握兵权,互相征伐。当时,以江左一隅之地,却拥有长江中下游数省,成为全国最强大的地方势力。在南方,有南平(今属福建)王潮、湖南马殷等实力派,北方,则有后唐庄宗李存勖和沙陀贵族石敬瑭,他们都是雄据一方的地方豪强。其中,南平王王潮是晋明帝的堂弟,其兄晋元帝司马睿被废为会稽公后,他一度起兵反抗,但很快就被消灭,从此,他蛰伏江南,伺机复辟。后来,他又与占据荆湘的王敦联合,共同对抗朝廷。而西蜀,则先后由孟知祥、刘控制,最后,又归附前蜀主孟昶。此时,中原地区,已基本被各地豪强瓜分完毕。

    太宁元年(公元323年),东晋大司马王敦,见皇帝司马绍年幼,便密谋发动政变,企图夺取皇位。当年九月,他与心腹孙秀等,率精骑直入建康宫禁,杀死司马绍,并矫称太后令,立琅琊郡王司马衍为帝,改元咸宁。不久,他又杀进皇宫,尽灭忠于皇室的侍从,将幼小的太子推入含章殿,然后,自封丞相。接着,他下令诛杀朝臣百余人,并大肆搜捕,凡是与己不合者,或杀或逐。一时之间,朝野震惊,人人自危。这时,只有司空荀羡,因与王敦不睦,逃至吴郡山中。由于事关重大,荀羡不敢贸然行事,遂向好友陶侃求助。

    《晋书》记载:"王敦谋帝位。三月,以敦为平西将军、江州牧,加授黄钺,领石头戍军事。"

    从《晋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司马衍在3月就下诏征召过王敦,但是王敦没有接受朝廷的任命。那么,为什么司马衍会在3月征召王敦呢原因有三点:一是,此时正是东晋建立后不久,国家刚刚统一,需要尽快安定社会秩序,因此,朝廷希望得到一些有威望的大臣来稳定朝局。二是,当时,司马衍已经掌握大权,为了加强皇权,他决定对反对自己的人进行打击。三是,此时的东晋政权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如果此时征召了王敦,一旦出现意外,将会给皇帝造成很大的麻烦。因此,司马衍才选择暂时不征辟。

    然而,当3月过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由于前线的胜利,使得东晋政权的实力迅速增强。另一方面,随着战事的结束,各地流民纷纷返回家乡,这不仅增加了国家的赋税,而且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面对这种情况,司马衍认为,只有加大军备,才能抵御外族入侵。于是,他再次下令,要求各地增加兵源,并且扩大军队规模。与此同时,他还将原来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兵力,重新整合,组成一支强大的军队。由此,东晋政权开始走上正轨。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朝廷又先后两次对军队进行了整编。其中,第二次整编中,朝廷不但将原来的地方军改为中央军,而且还将地方军的指挥权交给皇帝。这样一来,皇帝的权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而作为三朝元老的王导,自然成为这次改组的受益者之一。因为,他的地位和权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王敦迁去镇守姑孰,驻扎在湖县让司空王导任司徒,王敦自任杨州牧,当时朝廷内外都怀疑他,而刘、刁协、周抚等人,又认为他是忠臣。于是,朝廷派侍中谢鲲征伐,但王敦却暗中与刁协密谋,打算杀死晋明帝,然后迎立成都的司马颖为帝,这样就能掌握大权了。这时,王导也秘密地与王敦联系。后来,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晋明帝,晋明帝非常生气,便命令尚书郎李丰前往江陵,调查此事。结果,李丰果然从刁协那里得知,是王敦要杀自己。于是,他便向晋明帝告发了。不久,刁协被处死。

    当初,太尉陶侃去世时,曾对桓温说:我死后,您一定要代我掌管朝政。如今,陶侃的话还没有实现。现在,如果杀了司马绍,那就会引起群臣不满。因此,当刘等人在建康谋划拥立司马颖为皇帝时,东晋的许多官员都支持他们。只有谢安坚决反对。他说:"这是乱贼所为,不能这样做!"然而,由于他的地位高,所以,谁也不敢违背他。最后,还是由谢安出面,才说服了众人,废除了拥立司马颖的计划。从此以后,朝野内外,再没有人敢提拥戴司马颖的事了。

    王敦想要谋反,王彬极力劝谏他,他说:您是朝廷重臣,现在要举兵谋逆,这是不忠不义的行为。如果成功,那么您的功过是非就难以判断;如果失败,那您就是死路一条。请三思而后行!王敦不听。

    王敦派刘去讨伐苏峻。当时,苏峻的部将祖约、孙无终等人,都归附于刘。祖约等人在寿阳反叛,并攻占了历阳,于是王敦又派刘前去征讨。

    这时,吴国内乱已经结束,晋元帝司马睿刚刚登基不久,朝中百官,人心不稳。所以,当听说刘前来,大家都不愿出仕。只有太常张华和卫将军刁协坚决请求出山辅佐。元帝便让刁协为镇军大将军,张华为大司农,分别前往扬州和建业(今江苏南京)。

    刁协和张华到了京城后,立即上表推荐刁协为司空,张华为尚书令。可是,他们二人都没有得到皇帝的召见。后来,皇帝下诏,拜刁协和张华为光禄大夫,让他们持节兼侍中,协助太子司马绍处理国家大事。

    当时,西晋朝廷中的大臣,大多数都是出自世族。这些士人大多出身于高门大族,因此,他们虽然身居显位,但缺乏经国济世的才能。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名士,往往得不到重用,而一些平庸之辈却能够升迁很快,这实在是一种人才上的浪费。

    王敦十分生气,用目光示意右侍从逮捕王彬,王彬神色凛然。"你竟敢如此大胆,我杀了你。"王敦怒不可遏,拔出佩刀,向身边的亲兵喝道。亲兵们吓得不敢动。这时,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走了过来。他叫王彬,字德祖,是江夏人。他是东晋元帝司马睿的堂兄弟。他的父亲名叫王舒,曾任荆州刺史,后来因为谋反被杀。当时,晋室已经覆灭。西晋朝廷中,有八名皇亲贵族,被拥戴为新的皇帝,他们就是:琅琊王的司马睿、会稽王的司马衍、临海王(即后来的东海王)司马越和湘献王的司马炽。这八位新帝,都是琅邪王氏的后裔,因此,他们便以琅邪王氏自居,称自己为王家。而那些在战乱中,失去爵位的家族的人,就被称为寒门。所以,当时的朝臣,也分成两派。一派,是以琅琊王氏为首,主张恢复晋室的统治;另一派人,则认为,应该建立自己的王朝,于是,纷纷支持前一种意见。这两派,互不相容。为了争权夺利,互相攻。但是,由于他们的势力都不强大,所以,谁也没有占上风,反而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了。其中,以琅邪王羲之的王导和王敦,最为激烈。不过,在这场斗争中,最激烈的,还是属于江夏郡的王氏家族。这个家族,不但人才济济,而且还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尤其是,作为族长的王敦,更是野心勃勃,想夺取最高领导地位。然而,他还没有取得成功,就被自己的族弟,也就是担任丞相的王导给消灭了。

    王敦、王导兄弟二人,在晋室东迁之后,都成为东晋的开国功臣,但他们的性格却大不相同:哥哥王敦为人刚直,弟弟王导则比较圆滑。所以,虽然两人都是开国元勋,但朝廷内外,却对两人的评价并不一致,甚至有人认为:如果让王彬来做皇帝,可能比司马睿还要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世语》等史料的记载来看,这位叫王彬的人,不仅很有才能,而且人品也很高,他之所以被世人看好,并不是因为他有当皇帝的能力,而是因为他的品行。那么,他的品行究竟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根据《世语新说》的记载,当时,西晋的首都是建康(今江苏南京),而当时的荆州刺史,正是大名鼎鼎的王敦。不过,由于他在荆州时,曾经杀死过自己的亲哥哥,所以,当他来到建康后,便一直受到朝野上下的一致反对。为了消除人们的疑虑,也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于是,他就让自己的儿子,去拜访一位名叫刘的隐士。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个举动,竟然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原来,刘听说,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拜会一位名叫"王子乔"的高人,于是就问:"您知道王子乔是谁吗"对此,王子乔回答道:"我就是王子乔啊!"听到这句话,刘顿时惊得目瞪口呆,然后,又问道:"既然如此,那您为何要杀兄之仇难道,你真的是王子乔不成"对此,子乔答道:"我确实就是王子乔。只不过,我过去杀了你的兄长。现在,我又杀了你的兄长,这不是很正常吗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更何况,我的父亲,当年也曾杀害了你的父亲。

    王敦没有杀害王彬,任命王彬为豫章太守。王敦的堂弟王含,在荆州任江夏相。当时,朝廷征召刘担任侍中的职位,刘不肯接受。后来,朝廷征召他为太尉,他也没有接受。因此,朝廷便把他调往建宁(今福建建瓯),让他当了一个县丞。不久,又被派去担任吴兴郡守,又转调到会稽,最后才被派到武昌做官。当时正是晋室衰微的时候,各地豪强势力逐渐兴起。于是,各地方官吏,纷纷拉拢当地豪强,为自己谋利。其中,最突出的是荆州的土豪李流。当初,李流与同乡人张归等人一起,聚众几千家,占据着南郡的许多土地和财产,成为当地的一大势力。等到西晋建立以后,他们又聚集了几千户人家,共同抵抗中央政权的控制。后来,李流的部将张进,因为犯了罪而被杀,他的弟弟李迁,就带着自己的部下,逃到了交州(即现在广西、广东一带)。这时,正好遇上孙恩作乱,孙恩带领军队攻陷了广州。孙恩听说南越地区,有很多富豪大姓,于是就率领部队,进入南海。经过一番战斗,终于平定了叛乱。但是,由于这次作战消耗太大,再加上连年灾荒,使得百姓们的生活十分困苦。为了解决百姓们的困难,孙恩就向当地的官员请求拨出一部分钱粮,来帮助百姓渡过难关。当时的交趾太守杜慧,是个贪财的人,他就答应了这个要求。结果,杜慧从老百姓手中搜刮来的钱,竟然达到了数百万。这些钱财,都被杜慧据为己有。可是,这些钱却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所以,老百姓仍然过着非常穷困的日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