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影响国家进程的皇后 > 五十三章第章 王恭逼杀王国宝

五十三章第章 王恭逼杀王国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王恭逼杀王国宝的详细过程是这样的:王恭是北地人,在晋朝做官,因为性格刚强,不屈服于权贵,所以被贬为平民。后来,他听说前凉有个叫王国宝的,很有才能,就想去投奔他。可是到了前凉,却受到排挤,不得志。当时,后赵石勒派兵攻打洛阳,王恭也随同军队前往。当时,石勒已经占据了中原,对北方各民族都虎视眈眈,准备吞并他们,于是便想拉拢一些少数民族,共同对付东晋。王恭知道后赵想要吞并自己的祖国西晋,心里十分愤恨,因此拒绝归降。不久,石勒又派使者招揽他,但又被他严辞拒绝了。石勒恼羞成怒,将王恭关进监狱,准备杀害。这时,有人劝告他说:"现在天下大乱,正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时候。你要是死了,谁还会听命于你"听了这话,王恭才恍然大悟,赶紧向石勒求饶。就这样,他才得以免于一死,回到了陇右。回到陇右之后,他又开始积极活动,联络当地豪族,打算起事。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他的势力逐渐扩大,最后,竟然成了当地的土皇帝。这时候,前秦符坚派大将毛当、李辩率兵攻打陇上诸郡,结果,很快攻占了安定、南安等六郡。接着,又分兵两路,直取姑臧。由于毛当和李辩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而此时的陇上地区,又是五胡十六国中最为混乱的地区。再加上,此时,各地豪强大姓纷纷举旗造反,一时之间,局势非常紧张。面对这种情况,毛当等人不敢贸然行动,而是暂时驻守,以观其变。

    王国宝,字德真,是东晋时期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宠臣。王国宝出身名门望族,父亲王昙首是西晋时期的重臣,曾经担任过侍中、吏部尚书等职务,母亲郑氏也是当时的贵妇,他的哥哥王宗宝也深受父亲的宠爱。因为家世显赫,再加上他容貌俊美,风度翩翩,所以从小便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备受呵护和溺爱。长大以后,王国宝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谈吐不凡,在朝堂之上,更是凭借自己的才情和风采,受到众人的青睐与喜爱,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青年才俊。

    公元317年,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登基称帝,建立东晋政权。不久之后,司马睿将都城迁到建康,从此,东晋王朝正式建立,而作为皇帝身边最亲信的大臣,王国宝自然受到了朝廷的重用。公元323年,晋元帝去世,太子司马衍继承皇位,是为晋明帝。此时,由于皇权更替频繁,朝堂上人心浮动,政局动荡不安。为了稳定局面,巩固统治秩序,晋明帝决定重用一批忠正耿直的大臣,其中就包括王国宝。不过,此时的王国宝已经不再年轻,加上长期生活在富贵之中,为人骄横放纵,目中无人,因此,虽然得到了朝廷的器重,却得不到士人的认可。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国宝的性格逐渐变得圆融,待人处事也不再那么骄矜。但是,对于那些看不惯他的人,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傲慢无礼,甚至多次公然侮辱大臣,惹得众人怨声载道。比如有一次,一个名叫孙秀的人,因事被贬,来到京城拜见国王,结果,刚走到宫门口,就被他呵斥,让他滚回去。

    东晋时期,司马道子当政的时候,他这个领导是个小人。东晋到了后期,皇帝都成了傀儡了。司马道子为了自己能够继续掌权,就故意打压那些有才华的人,让朝廷里都是些庸才。当时有个叫王凝式的官员,他很有才华,但是,却得不到重用,一直郁郁不得志。有一次,王凝式被贬官到江州,在路过丹徒县时,看到当地百姓生活困苦,于是,他就写了一首诗,来讽刺当时的朝政,诗中写道: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这首诗写得很不错,很感人,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后来,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会稽王司马道子,司马道子看了之后,非常生气。他觉得,一个诗人竟然如此不敬,这简直太不像话,于是就把他抓了起来,然后,直接斩杀了。由此可见,司马道子的为人是多么的小气,多么的自私自利。其实,除了这件事之外,还有一件事,也可以看出,司马氏家族是多么的阴险毒辣。当时,有一个叫刘的人,他是王羲之的儿子。这个人非常有才华,而且人品很好,深受人们的喜爱。可是,由于刘的名声太大,很多人都对他产生了嫉妒之心。所以,他们就开始到处诋毁刘,说他是个小人,是奸臣,还编造了很多关于他的谣言。面对这些谣言,刘并不相信,而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后来,有人把这些事情告诉给了会稽王,而会稽王听了之后,居然勃然大怒,立刻就把那个造谣生事的人给处死了。由此可见,会稽王的为人,真的是令人心寒。

    东晋会稽王司马道子用的都是一些马屁精式的小人

    司马道子,字叔元,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堂兄、晋安帝司马德宗的长兄。他出身于名门望族,父亲司马遐,祖父司马懿,外祖何曾,母亲夏侯氏,都是当时响当当的人物。

    西晋末年,朝局动荡,政局黑暗,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样的时候,一个家族能够做到如此,确实不容易。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家族也是整个西晋时期最显贵的一大家族了。

    不过,到了东晋时期,由于政治形势相对稳定,加上朝廷重用寒门,因此,这个家庭就逐渐衰落了。尤其是到了东晋初期,因为皇帝年幼,朝政大权被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而当时的会稽王家更是如此。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会稽王世系如下:

    1、太宰琅邪武王(即琅琊恭王)司马睿,他是琅琊王氏的第一代,后来过继给了自己的伯父琅邪烈祖王导为嗣,成为琅琊王氏的第二代。

    2、侍中尚书左仆射扬州牧南郡公(即临川献哀公)王羲之,他是太原王氏的第一代,后来过继给伯父临沂康侯王旷为嗣,成为太原王氏的第二代。

    3、司空吏部尚书丹阳宣穆王(即庐陵忠壮公,也就是后来的南康简文帝)司马昱,他是陈郡谢氏的第一代,后来过继给叔父豫章文献郡王谢尚为嗣,成为了豫章王氏的第二代。

    4、中书监江夏文成武肃王子良,他是兰陵萧氏的第三代,也是兰陵萧氏的开创者。

    《晋书·卷六十一·列传第五十九》记载:司马道子,字叔达,河内温人也。父,仕魏为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封武德侯。道子少聪敏,有器局。年十三,袭爵。咸熙初,累迁太子中庶子,兼黄门郎。永安初,除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佐郎。时王恭辅政,以道子清正,甚见亲重。寻转秘书监,进散骑常侍。太兴末,拜卫尉卿。元帝崩,立惠帝,以为中书令,参预朝政。后历位尚书仆射,加光禄大夫。及苏峻作乱,以功增食邑三百户,并前千一百户。元康六年,卒,追赠镇南将军。道子在朝,颇受宠任。其弟司马师为相,每有所请,必先与闻。而诸王多居显要,或至贵盛,皆出其门下。又结党附会,招纳奸邪,不守王法,骄横放纵。尝夜宴,命左右奏乐,因醉出,于东堂烧香,谓从官曰:"此吾家物,何故烧之"左右惧,不敢言。既而,复入,大言曰:"若等但知我富贵,不知我寒苦。今者,天赐我也。"乃命取一象简,投火中。俄顷,有一老妇,衣青布袍,来抱简,哭诉曰:"我家贫,无以为葬,乞以此骨归葬,当厚报尔。

    《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一》记载:司马道子,字孝通,河内温县人也。父,魏侍中、散骑常侍。道子少有美誉,风姿详雅,善谈论,好属文。年十有四,袭爵武城侯。咸熙初,为中书令,迁尚书左仆射,封武城公,邑千五百户,进号镇军大将军,增邑并前一千户,加散骑常侍,寻除卫将军,转车骑将军。太兴初,征拜司空,进封新昌郡公。元帝践位,以道子有德望,特授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时朝廷多事,朝臣莫能尽职。而道子专断独行,威福自专,百僚侧目。及王敦作逆,众心危之。会稽王道隆与诸将谋诛敦,未发。道子在许昌,闻此变,乃使弟长史王济召辅国将军刘牢之。牢之至京,遂斩敦,传首建康。诏遣使就拜大司马,加殊礼,赐鼓吹一部。是岁,改封始安郡公。后数月,迁丞相,领太子少傅。时皇太后临朝,政出房氏,而群小用事,内外猜忌。帝每欲亲万机,则左右或阻于太后。于是,褚粲等奏言:"今主幼,权轻,宜遵古制,立三老、五更,以重其位,然后可任贤良,广开直言之路。"帝然其言。于是置三老,又设五更。

    东晋晚期,王国宝修建自己的府第像皇帝清暑殿一般豪华,他的府第在今天南京城西,叫"王衙署"。 王国宝是明代著名的太监,他从小就在宫里当宦官,后来因为犯了罪,被发配到南京。当时明朝已经摇摇欲坠了,但是,作为大明的子民,王国宝却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他一心想恢复明室,于是,就做了太监。 崇祯帝驾崩以后,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帝的儿子福王朱由登基,是为弘光朝。 弘光朝建立后,朝廷里的官员都是投降派,而大臣们为了讨好李自成,纷纷上奏,请求封赏那些投降的大臣,比如,马士英、阮大等人,他们都被封为侯爵。 而这些大臣中,有一个叫陈新甲的人,他是南直隶松江人,父亲是进士,曾经做过礼部主事,后来,陈新甲的父亲去世了,他就回家守孝。 恰逢这个时候,张献忠率领农民军攻陷了松江,把陈新甲一家都抓走了。 弘光朝灭亡的时候,张献忠让手下大将刘良佐做监军,刘良佐来到南京之后,就把陈新甲一家都放了出来。 出来以后,刘良佐就让陈新甲去劝降李自成。陈新甲到了西安,见到李自成,对他说了许多好话,还把自己的父亲也搬出来了,希望得到李自成的信任。 李自成见这个家伙说得头头是道,而且,还是自己同乡,就相信了他的话。 于是,就封他为奉圣夫人。 弘光元年,也就是1645年5月,清兵入关,第二年,顺治皇帝迁都北京,清朝取代了大明的统治。

    王国宝是晋朝时期的人,他出身贫寒,从小就很懂事,知道家里的情况,因此,他很努力,也很上进,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很有想法,也很有能力。王国宝虽然很优秀,但是他的性格却有些懦弱,而且胆子也小。因为家里穷,所以,他经常吃不饱饭,有时候,连肚子都填不饱。不过,即使是这样,他也从来没有抱怨过,反而一直都很努力,因为他不想让父母失望。长大以后,王国宝就去了外地打工,他在外面做苦工,工作十分辛苦。有一次,他在做工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当时,他的头磕到了石头上,流了很多血,差点没把他吓死。可是,就算是这样,他也没有哭,而是忍着痛继续干活。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的伤好了,但是他却落下了病根,就是经常头晕。为了赚钱,王国宝不得不继续干苦工,每天累得半死,挣到的钱却很少。就这样,过了很久,王国宝才存了一些钱。于是,他就回家,把赚的钱全都给了父母,让他们不要再那么辛苦了。有了这些积蓄,他们就能过上好日子。

    王国宝开始是附于司马道子的。后来看到司马昌明势力大,害怕极了就转而谄媚司马昌明逐渐疏远了司马道子。王国宝是西晋的权臣,他出身于太原王氏,他的父亲王济是西晋的开国元勋。在王济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权力互相残杀,最终,王国宝的父亲被杀了。当时,王国宝年纪还很小,所以,他并没有继承父位。后来,由于朝廷中出现了内乱,司马氏家族趁机掌握了朝政。于是,司马氏家族就封了王子为官,而王国宝就被封为了广武侯。不过,当时的广武侯并不是真正的广武侯,而是以广武侯的名号来管理地方事务,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罢了。

    后来,由于天下大乱,各地都出现了一群流民。因此,朝廷就把各地的流民都集中起来,让他们到洛阳城去。但是,这些流民都是无家可归的人,他们到了洛阳后,自然就会受到当地豪强的欺压和剥削。所以,这些流民们就想离开。可是,如果让这些人离开了,那么朝廷的税收就要减少,这会让朝廷陷入困境。因此,朝廷就派出了军队去驱赶这些流民。然而,当军队来到的时候,却遭到了一些人的抵抗。这些人就是当地的豪门大族。他们仗着自己是贵族的身份,所以就向士兵们发难,并且,还抓走了很多士兵。这时候,有人建议,不如把这些豪门大族全部杀死,以此来震慑那些百姓。于是,这个建议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就这样,那些豪门大户们都被杀死了。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被杀死的百姓来说,他们心里是非常恐惧的。因为,他们的家人都在那里,万一哪一天,他们的家人也被杀害的话,那该有多可怕。

    孝武帝司马昌明重新宠爱王国宝。孝武帝司马昌明是东晋朝第二位皇帝,他父亲是东晋的开国皇帝晋元帝。在公元313年,孝武帝司马昌明继承皇位,当时他的母亲杨芷还健在。杨芷虽然已经是皇后,但她的儿子司马昌明的年纪太小,根本不适合当皇帝,所以,杨芷就立了晋元帝的儿子、自己的亲孙子,即太子,是为孝怀太子。不过,后来,由于一些原因,杨皇后被废,而改由王皇后的儿子司马为太子的继任者。到了公元327年,也就是孝怀太子去世的这一年,因为当时的东宫发生内乱,于是,当时的朝廷就决定让太子的长子,即后来的晋成帝的嫡长子司马衍继位,这就是历史上的晋成帝。

    然而,就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329年,西陵王刘聪起兵反汉,结果,很快就被汉军打败。不久后,西陵王刘聪被杀。就这样,匈奴人又回到了塞北。之后,刘渊建立的前赵政权也灭亡。这样,中原地区又恢复了平静。但是,前赵政权的末代君主,就是我们的主人公,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他就是王国宝。话说,在前赵灭亡后,前赵的后裔,纷纷逃到江南,其中,就有王国宝。

    当时,王国宝已经40多岁了,但他还没有成家。直到有一天,一个姓陈的人来到王府,告诉他说,自己有个女儿,名叫陈氏。这女子长得十分漂亮,而且知书达礼,是个贤惠的好妻子。听了这话,王国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于是,他就把那女子娶进了府中,两人很快就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叫陈伯。不久,这个小孩也被送进宫中,成为皇帝的子嗣,这就是后来的陈文帝。

    隆安三年(399年),司马道子去世,孝武帝司马昌明登基。当时王国宝已经失势,他听说皇帝重新召见自己,便非常高兴,立刻来到宫里拜见皇帝。孝武帝见到他,问道:"你以前不是经常说我的坏话吗现在为什么又这么恭敬"王国宝答道:"臣不敢隐瞒您,以前的确说了很多。但是,臣说的那些话,都是些不实之辞,并不是事实。"孝武帝问:"那你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王国宝说道:"陛下是圣明的君主,如果听信那些小人,就会丧失威望;如果不听信,又会伤害您的仁爱之心。所以,我故意这么说。"于是,孝武帝就把他贬到始宁郡做官。

    隆安五年(401年),司马昌明派中书令王愉前往始宁郡,把王国宝接回来。回到朝廷后,孝武对王愉说:"当初,你因为谗言被废为庶民,现在又因谄媚而被提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愉回答说:"臣确实是因为谗言而获罪,但那是由于小人诬陷,并非是出于真心。而且,在陛下面前,我不敢隐瞒什么。如今,陛下既然没有怀疑,那臣也就没有必要再说什么了。至于谗言,我早已将它抛到了九霄云外。希望皇上不要再追究此事。" 隆安六年(410年)三月,司马昌明去世。五月,太子司马德宗继位。六月,晋安帝立皇后谢氏为太后。八月,太后的父亲、会稽内史谢担任侍中,加散骑常侍。九月,前将军刘牢之以尚书仆射身份辅政。十月,前将军刘毅出任镇南将军,与右卫将军胡奋一起辅佐朝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