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影响国家进程的皇后 > 第三十五第章 氐族非游牧民族

第三十五第章 氐族非游牧民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五胡乱华时期,氐族先后建立了仇池、前秦、后凉等政权,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政权的具体情况吧。 仇池国 仇池国(405年-484年)是十六国时期南朝的西蜀政权之一,405年在益州巴郡江州县建立,以原巴郡两川之地为统治区域。 仇池国的开国皇帝是杨难当,他本是晋朝镇北将军杨育的玄孙,他的父亲杨安都曾仕晋。后来,东晋朝廷因受到桓温北伐的影响,国力衰微,而当时北方的前秦势力强大,为了抵御前秦,东晋朝廷便派了大批军士前去支援。 杨安都在此期间,被流放至益州的武都郡。后来,他逃到四川东部一带,并在这里聚集了一千多人,建立起一个武装力量,自称将军,从此开始了反晋活动。 385年,司马元显率兵攻打仇池,杨难当与部将雷弱儿等人率领众军迎击,结果遭到失败。随后,司马元显乘胜进攻,一举攻陷了成都,俘获了杨难当。不久之后,司马元显又派王弥等人继续征伐,最终灭掉了仇池。 灭亡之后的仇池,其疆域包括今天的四川大部和甘肃南部地区。 亡国之君: 杨难 当 庙号 世祖,谥号 昭武皇帝。 子女: 弘农怀王 延熙元年( 413 年),宋武帝刘裕代晋自立,建立刘宋王朝。次年,宋武帝遣使拜扬烈侯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隆昌二年 ( 424 年) ,改封扬烈侯为齐王。

    氐族是古代中国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属于百越的一支。在秦朝以前,他们一直以部落的形式生活,后来逐渐与汉族融合。到汉朝时期,随着汉朝的建立,他们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变化,成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长期战乱,使得原本居住于陇西和关中的氐族大量南移。到了隋唐时代,他们已经分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唐朝时曾设立过"宕昌府",就是由当时的宕昌郡改置的。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王建、后唐庄宗李存勖等政权都曾设"宕昌府"。宋朝时,宋太祖赵匡胤曾在开宝五年(972年)设置宕州(今四川迭部县)。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宋室又复置宕川军,并赐名保宁军,后又改为顺宁寨,最后再改为顺庆路,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正式将一个地区的最高行政单位称为"路",也是今天四川境内最早设置的行政区划。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设陕西行省,辖地包括今陕西、甘肃两省的大部分地方。元朝末年,明玉珍在重庆建立夏国。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明政府为加强对西南边陲的统治,决定把原隶于云南布政使司之永宁宣抚司及大古刺夷长官司改隶于四川省。至此,夏国被纳入明朝版图。明朝中后期,清兵进入西南。清朝前期,清政府对西南各民族实行分而治之的羁糜政策。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清廷准许白族人入居贵州。乾隆年间,白族先民陆续迁居贵州毕节。此后,白族人开始大批涌入黔西北,并逐步向周边扩散。雍正七年(1729年)

    五胡乱华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中,以匈奴族和羯族最为强盛,而汉族则相对衰弱。当时,汉民族人口数量最多,但战斗力却是最弱。五胡中的鲜卑族、羌人,都是游牧民族,他们经常迁移,所以,在中原地区,很难形成长期统治,因此,当五胡南下的时候,汉民族就成为了最脆弱的群体。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五胡乱华时,北方的游牧民族,会入侵汉族呢其实,这跟他们的生活习性有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农耕民族所谓的农耕文明,其实就是指,人们靠种植农作物,从而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一般来说,这种文明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也就是说,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当然,到了夏商周时代,由于铁器的出现,以及牛耕等农业工具的出现,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这才让人类进入了农耕社会。当然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进入农耕社会的国家,才算是真正意义的国家,因为,在此之前,只能称之为部落,或者部族。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什么是游牧文明所谓游牧文明,指的是,人们靠逐水草而居,从而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众所周知,我国古代,一直处于一种半农奴牧的状态之中。比如,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就是典型的农牧业大国,而秦国,则是纯粹的畜牧大国。不过,到了秦朝之后,由于郡县制的发展,再加上,连年的征战不休,最终,导致秦朝的农业生产水平,远远落后于北方。于是,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大量百姓,开始选择去塞外放羊,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流民"。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为何会出现"五胡乱华"的情况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三个原因。

    五胡乱华时期,北方汉人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在胡人的铁蹄之下苟延残喘。虽然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地区出现了短暂的相对和平,但是很快,中原大地再次陷入战火之中。由于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以匈奴、鲜卑和羯族为主,这些民族不仅善于骑马射箭,还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因此,为了躲避战争,许多中原百姓纷纷南迁。其中就包括一些原本生活在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比如:羌族、氐族。而今天,笔者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个姓氏,就是来自西晋时期的陇西成姓家族,这个家族是如今甘肃成县的最早居民。那么,这个家族是如何从西北地区来到南方的他们又是为什么改掉了自己的原姓呢接下来,就让笔者带大家了解一下吧。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成姓的来历。根据《魏书》记载:东汉末,天下大乱,凉州张轨起兵,自称河西大将军,建立前凉。后来,张轨被后赵皇帝石虎杀害,其弟张继承前凉的统治权。据《晋书·武文世王传》记载:东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前秦天王姚兴派大将吕婆楼进攻前凉,并攻陷了姑臧。于是,吕婆楼将姑臧的民众迁徙至长安,并将当地的百姓全部改为汉姓,这其中就有"成"。从此以后,姑孰城便被称为"成都",也就是今天的甘肃临洮。而当时的陇右郡,正是如今的甘肃临洮。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成氏,是由古代陇西郡的居民,因为避乱,才从当地迁徙到江南一带,并且将自己的姓氏改成汉姓,从而融入汉族大家庭中的。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五胡乱华时期,北方地区的形势。据史载:公元304年,刘渊于左国城(

    五胡乱华,是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的国家,由于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占据,所以称为五胡十六国。在五胡十六国之中有一个小族,那就是氐族。那么,这个氐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他们又是如何成为北方的统治者之一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一、 起源:

    陇右的秦、雍、梁州,也就是今天甘肃东部和陕西西部地区。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西北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因此,这里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之地。

    早在周朝时期,秦人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又在这里设郡置县。后来,秦昭襄王又派兵攻占了蜀地,并且将当地的土著居民迁徙到蜀地。从此,秦人在此定居下来,并不断向四周扩展。

    到了汉朝,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便将陇东地区设立为武都郡。从此,武都郡成为了整个西汉王朝的军事重地和经济中心。

    东汉时,光武帝又将陇东地区的安定设置了安故郡。

    曹魏时期,曹魏政权为了加强对陇东地区的控制,便在这一带设置了扶风郡。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灭亡后,蜀汉政权继续对这一区域实行管辖。

    二 、发展: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

    先是,司马家族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导致国家动荡不堪。

    接着,又有匈奴等少数民族趁机入侵,使得中原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最后,再加上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使百姓们的生活苦不堪言。

    仇池国,是十六国时期西晋末至南北朝时期,由氐族建立的政权。公元317年(建兴四年),杨茂搜、苏峻等人在巴东郡南部的宕渠聚众起义,推戴杨难当为盟主。公元318年(大兴二年)春,攻克成都。同年,杨难当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改元太初。不久,又迁都广汉,称成都王。公元320年(光熙元年)夏,后赵石虎派大将冉闵灭前赵,并攻陷成汉。九月,东晋朝廷下诏命侍中兼吏部尚书谢尚率兵讨伐。十一月,冉闵攻破成都,杀死杨氏,灭仇池。随后,冉闵将仇池故地分封给诸子为王,以镇守。至此,历时近30年的仇池国灭亡。 仇池国建立者: 杨难当,字伯玉,弘农华阴人。父杨定,蜀郡太守。少孤贫,有奇节。永嘉五年(311),随张入关。永嘉六年(312),张起兵于关中,与刘聪相持。次年,因军粮不济,遂降于刘聪。历官散骑常侍,领左积弩将军。后赵帝石勒闻其名,召拜中书令,进爵为侯,赐姓司马。咸和三年(328),石勒称帝,以为征北大将军。咸康五年(339)。任大单于,封武城侯。太宁元年(302年)八月,石勒卒,子世祖继位。时,李雄据蜀,遣使请援,世祖即发步骑万人,自江陵赴援。十月,与李雄战于梓潼,大败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