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处置。
“皇帝,哀家当初生你的时候,可是受了不少的折磨!”
“哀家可是你的母后啊,你怎么能够忍心把哀家给发配到西蜀那么远的地方?”
“哀家不想要离开那么远。”
“哀家是疼爱你的,哀家想要时常的看见你啊。”
太后说得一脸情真意切的。
如果不是她先前那么会折腾人,皇帝可能就信了。
不过现在的皇帝,被他们给伤得坚强了。
依旧冷漠着一张脸,“太后现在不想要去了?”
“那朕昨天给你的选择,你当耳旁风了?”
“皇帝,哀家错了!”
“哀家真的错了。”
“你让哀家离开皇宫,去那么远的地方,这皇宫丑事,大家便都知道了。”
“只要哀家还在皇宫,就能替皇帝你遮盖一切的丑闻。”
太后这话,倒是还有利用价值。
皇帝搓着姜娆柔软无比的手指,缓缓说道。
“从明天起,搬出永寿宫,去太庙祈福吧。”
姜娆看到太后的眼底,还闪烁着不甘的光芒。
到时到底去太庙,还是比去遥远的西蜀更加好。
去了那里,能不能回来,都是一个问题了。
一切谈妥,皇帝似乎累了。
挥了挥手,让人把太后还有瑞王都给带了下去。
此时的养心殿内,便只剩下了姜娆,皇帝,还有萝莉吴昭仪。
皇帝像是突然想起来了一般的问了吴昭仪。
“你不是不做侍卫好几年,昨天晚上怎么飞到了太后永寿宫的房顶?”
皇帝有这么一问,主要的是害怕他同爱妃姜娆之间的事,也被别人给窥探而去。
面对皇帝的话,吴昭仪感觉到了神奇。
“陛下,你不是对女人脸盲嘛?”
“你怎么知道俺就是吴昭仪!”
吴昭仪像是想到了什么,小脸一白,很是害怕。
难道这个皇帝又想要她给侍寝了!
夭寿呢!
不行呢!
她才去小二郎家吃过豆腐花,还没有做好那个准备呢!
皇帝脸黑。
整个养心殿的冷气都被吴昭仪给吹散了不少。
“后宫之中,会武功的没有几个。”
“朕是对女人脸盲,又不是记忆不清。”
皇帝如此一说,吴昭仪怕怕的小脸蛋恢复了一些正常。
不过马上,她又紧张了起来。
因为她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她会突然出现在太后永寿宫的房顶。
要是实话实说,皇帝才被绿了,又被她绿,会不会想要一刀杀了她?
关键时刻,姜娆出声替吴昭仪出声。
“她就是碰巧碰上了。”
“正好路过的时候,看到了鬼鬼祟祟的禁卫军统领。”
“哦,是这样?”皇帝不太在意的问了一句。
吴昭仪在姜娆的眼神示意下,立马点头,“是,是,是,就是这样的,陛下。”
“如此,你便回去吧,好好照看康平公主。”
“是。”吴昭仪应了一声,飞快的跑了。
如此,养心殿里面便只剩下了姜娆和皇帝。
姜娆瞧着这时间也不早了,都错过了她的美容觉了。
她就说,“陛下,时间不早了,你该休息了。”
“不急,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处理,你同朕一起来。”
皇帝说着,握起姜娆的手起身。
随后他们一起来到了荣妃的重华宫。
荣妃还不知道瑞王和太后已经被皇帝给处置好了。
此时她正焦急的在重华宫里面等着消息。
骤然的一声,“皇上驾到!”
吓得她手里的茶杯“哐当!”一声就掉在了地上。
她慌乱起身,一时如同无头的苍蝇一般,也不知道该奔往哪个方向。
等到皇帝同姜娆进来,她这才匆匆忙忙的行礼。
“臣妾给陛下请安!”
皇帝没有再像往常一样让荣妃起身,而是拉着姜娆在一旁坐下。
过了一会儿,等到空气都快要凝结的时候,皇帝这才出声。
“荣妃,朕很感谢吕家多年来的帮助。”
“你自行请死,朕不会动你吕家分毫。”
“陛下!”
皇帝一出口,荣妃便知道什么都完了。
她身子瘫软的坐在地上,脸上一片死灰。
“陛下,臣妾是爱你的啊。”
“瑞王不是臣妾的真爱啊。”
“荣妃,朕不怪你。”
“喝了这毒酒,睡过去,便一切都完了。”
随着皇帝话起,王全福捧着一壶毒酒上来。
荣妃看着,心如死灰。
她知道她心目中爱慕着的那个伟岸天子,不是她的了。
早知道如此,她当初就不该受瑞王的蛊啊!
“陛下,臣妾不后悔爱你。”
“臣妾只是后悔,爱你没有坚定不移,没能让你爱上臣妾。”
“陛下,别伤害我的孩子。”
“臣妾谢恩。”
荣妃重重在地上叩头,然后起身走向了毒酒。
姜娆今天晚上,算是见识到了真正的后宫残忍。
荣妃喝了毒酒,嘴角溢出黑血,双目忧伤的看着皇帝,全然的没有了以往的盛气凌人。
姜娆是相信,荣妃是喜欢皇帝的。
可能是后宫太冷了,她还是好想要一个取暖的人罢。
荣妃死了,死在了一个寂静的深夜里。
小皇子被皇帝放在了荣妃的身旁,同样给了他一杯毒酒。
然后,皇帝让王全福给准备了一封简陋的棺材,连夜把人给送了出去。
第二天,三个消息便接连的从皇宫里面传了出去。
荣妃身染重病,没了。
小皇子也跟着一起。
瑞王自请去了西蜀封底,为皇室守卫疆土。
太后去了太庙祈福。
皇帝把面子工程做得很好。
只是早朝下来,皇帝疲惫得很。
姜娆在御书房等着他下朝。
因为她知道狗皇帝这个时候的心防特别的脆弱,需要人呵护。
而姜娆就是这个趁虚而入的女人。
看到皇帝回来,姜娆一改往日的作风,温柔体贴的上前替皇帝去了繁重的枷锁。
给他奉上了人参鸡汤。
还是同样的配方。
但是皇帝就是觉得好喝,甚至的能够喝上一辈子。
“陛下不必忧心。”
“臣妾想,荣妃和小皇子会感谢你的一片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