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60?嘿嘿嘿 > 第22章 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22章 原子弹爆炸成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1964年10月16日(农历1964年9月11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激动和喜悦的心情,传遍了整个中国大地,深秋的夜晚,首都长安街上蜂拥的人群,追逐着散发原子弹爆炸成功号外的大卡车,全市人民奔走相告,一遍又一遍地听着广播,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全国各地大街小巷,人山人海,沉浸在欢腾的海洋中。巨龙腾飞,扬眉吐气,更是震惊了整个国际社会!

    而作为国之长子的沈阳,更是为了这一天,付出了太多!

    这一天,沈阳的大街小巷,高跷踩起来,秧歌扭起来,锣鼓敲起来,红旗挥起来!

    张可可和关子安,8个月啦!

    没有真切经历过那个时代,可能很难理解人们发自内心的激动心情!随处都有人,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就又笑了!

    这一天,大家盼了多少年?

    消息传来,李桂萍和张玉柱,接了张可可匆匆往家里赶!

    李姥姥、姥爷以及霍秀云的父母、兄弟、姊妹,就活下来他们几人和李姥爷的二哥,其余的,都死在了战争中!

    抗美援朝三年,李国军去的晚,又坡了一条腿回来!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事实!之前的日本,后来的美国!

    1952年的时候,新上任的美丽国总统到整容国“访问”,1953年初,他下达命令,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秘密运到鬼子国的冲绳岛,为向中国发射核导弹而做准备。甚至到1955年,美丽国国会正式通过授权,总统可以对种花国使用核武器,根据这一授权,美国军方研究制定了用原子弹攻击种花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多种方案。

    新华国刚刚成立,神州大地,满目疮痍!老百姓刚过几天好日子,再经不起战争了!怎么办?

    想造原子弹,怎么造?!

    伟人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首先是完成了公有制改造,什么是公有制?简单说,一切都是集体的,国家宏观控制调配一切资源!

    别小瞧这个公有制改造。就像你在深山里迷路了,需要联系外界向外界求救,可所处位置没有信号,你的手机马上就要没电了,怎么办?是不是需要调成超级节能模式!不是不知道会影响很多功能,但最紧要的,是要保证最大时长的电话畅通,最快找到有信号的地方,把求救电话打出去!!

    没有这个制度奠基,以后举全国之力干大事根本就没戏!

    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农村老百姓,计公分,交公粮!当时新华国百分之80都是农民,大部分还吃不饱饭,一五计划后,全国粮食统一调配,

    1958年,大饥荒开始,当时,某个国家级,重要实验基地的科学家,悲怆发声:

    “我以革命的名义向大家募捐,请求你们立即搞一点粮食和副食支援我们的试验基地吧,我们的科技人员太苦了,他们能不能活下来,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其次,国家百分之六十的资金投入工业建设!

    之前伟人曾难过的说过,“我们现在很难,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953年,是工业快速腾飞式发展的开始!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等,这些重工业是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

    没有一五计划的这些成就,要造原子弹?想也别想!连核武器制造基地都搭建不起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经历了艰辛、困难、风险等等的不容易,不是单单一支队伍、某个人的呕心沥血,更是全华国人方方面面勒紧了裤带、没日没夜的奋斗,才把原子弹最终研制了出来!!!

    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说“我曾经发誓,我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但是我认为,这是对抗侵略的准备!手上没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

    没有重武器的震慑,谁都敢上来捏两下!

    世界上不是没有战争,而是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全、强大的国家!

    等张玉柱和李桂萍到家的时候,家里没人,又赶去李家,几个老人怀里抱着报纸哭哭笑笑!

    张可可的几个舅舅也带着媳妇赶回来了,而大舅李国春,扔下了一个重磅炸弹!

    “我们厂百分之六十的员工,再次分拨出去,建设三线!有四川,吉林,陕西西安!我和翠花打算报名,但…不确定去哪里,可哪里都得有人去!”李大舅不惧远赴千里,不惧背井离乡!总有人得先去做,先扛起责任,但面对不再年轻的父母,他…

    一室寂静…良久,李姥爷,颤抖的哽咽开口:“好,去!”

    李姥姥愣了愣,呜呜的哭出声,可始终也没有拦着儿子不让去!

    三线建设,张可可并不陌生,上辈子大学实习的工厂,就是现在李大舅所在的新光机械厂,后世的沈阳航天新光集团!主楼大厅展示墙上有写过历史。。

    新中国之初,世界局势风谲云诡。“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出于军事安全、地区经济等等各方面考虑,

    1964年到1980年,主要涉及中西部13个省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其中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

    沈阳是三线建设主力军,16年里,有一大批沈阳工人奔向祖国西部。“一杆红旗插两地”,是当年的真实写照!

    其实早在援建“三线”厂之前,沈阳新光机械厂就开始为全国“输血” !

    1954年包建沈阳航空410厂时,拿出了半副身家,把60的人员和设备送给了新厂;

    1958年,包建成都航空420厂,厂里再拨出了60的人和家当……有人回忆,“420厂选址在成都东郊一个叫双桥子的地方,那儿原本是个坟圈子。”当年一到成都,人们就提出了“100天建成420厂”的口号,没白天没黑夜地干,“前一天晚上还是一片草地,第二天一早就平地起了4层楼。”

    1964年后,面对国家再次建设新厂要人要物要技术,依旧只有一个字:给!彼时,距离砍掉半壁江山包建沈阳航空410厂才不过短短4年,这个新中国首建的军工大厂元气未复便再披战甲!

    更是先后包建、援建了11个大中型军工厂,支援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15万人,设备千余台。在共和国国防建设的史册上,111厂立下了不朽功勋,被誉为“航空航天动力装置的摇篮和航天传统精神的发源地之一”。

    而这一次,李大舅,就是1964年,再次奔赴西部进行“三线建设”的生产骨干,一般去,都是一家一起走,不仅大舅两口子,还有他们的两个儿子,因为,可能这一走,就不知道还能不能有机会调回来,更大的可能,就是扎根在那里一辈子!即使回老家看看,在这个什么都慢的年代,几年也不一定能回来一次!

    可不让去吗?哪个在一个家里,不是儿子、父亲、女儿、母亲?不舍得自己的儿子儿媳孙子们走,谁又舍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