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秋收三
青柠把晒干的玉米棒拿下来,用玉米刨子戳开几道,然后把玉米棒扔到一堆,全部弄完再去进行搓粒。
青柠用牛皮纸包了一些饼干放到布包里然后去了黄婆婆家,一进院子看到黄婆婆也坐在院子里搓玉米“黄婆婆,我来还玉米刨子啦”
黄婆婆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粘的玉米胡须“唉,清明丫头你都忙完了吗,把东西放墙边就行,快过来坐”
青柠从布包里拿出牛皮纸“黄婆婆,甜甜在家嘛,我带了一些饼干给你和甜甜。”黄婆婆看着青柠拿出来的东西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你这丫头就一个东西而已,拿这些干啥,怪客气的。”“你自己留着多好,你妈妈走了也有两个月了,你省着点钱,可得好好照顾自己。”
黄婆婆说着接过饼干喊着“甜甜快过来,你青柠姐姐来了。”
甜甜蹦蹦跳跳的出来“青柠姐姐好,青柠姐姐怎么不带粥粥一起来呀,”
青柠笑着摸摸甜甜的头“粥粥去山里玩了,等它回来我在带它来”
青柠和黄婆婆聊了一会,约定好过几天一起去镇上的供销社逛逛买东西,还从黄婆婆口中知道了过几天有新知青要来队里的事。
秋收的农作物有小麦,红薯,水稻,土豆,玉米,黄豆,白菜等等。秋收这样一收下来已经11月中了。青柠在这将近两个月时间内青柠也学会了很多东西,虽然依旧是一天三四个工分(孩子这个工分很正常了)
秋收完成每个人都很开心,这代表很快就能分到口粮了,这是人一年的粮食要吃到明年秋收!
青柠的村里有4个生产大队里,青柠的队里只有七八十人口,那个年代正值人民公社时期,以生产队为单位,实行独立核算。社员按照生产队的安排出工劳动,队里按一定的标准采取工分的形式计酬,作为年终分配的依据。
生产队中所有的财富都是集体的,任何人都无权占有集体财物。收打的粮食都由队里统一保管。在分配上,夏、秋两季先按去年的情况预支,年终进行决算,多退少补。在一般情况下,社员分多少口粮要根据上级政策的规定,集体讨论决定。
生产队打了粮食是要先交公粮的。所谓公粮就是农业税,交的这部分粮食是任务,不给钱。剩下的除了留下社员口粮、种子和储备粮外,都要卖给国家,称交“爱国粮”,也称“余粮”。这些粮食都是由国家定价的,价格较低。
每家口粮分配的多少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人口,二是工分。人口多、工分多,分的粮食自然就多。
人口分粮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城镇居民实行统销,粮票和供应证制度。大约平均30斤。工人31斤(重体力更多),机关学校29斤,油脂肉蛋奶、副食缺乏。城市市民的口粮,根据每人的情况来定量,粗细粮根据定量按比例分配,一般成人市民24斤粮,按照规定的比例,白细粮30,粗粮即红面、玉米面70,24斤粮食中仅有7斤多白面,剩余的是玉米面与高梁面。
而农村就不一样了,70年代,随便生多少没限制,农村一些政策客观上鼓励多生。口粮按人头定量标准,每人每年360斤原粮(带皮的谷物,折合成品粮260斤左右),刚出生一个孩子也给360斤粮,小孩子多的人家粮食自然就多,多生多得粮。
还有就是生产队年底的劳工分红,公社大集体时期生产队社员参加生产劳动被称为 “上工”,工分就是那时生产队会计记录社员每天上工应得报酬分数的简称。年底,生产队会计根据社员工分数总和计算出全年分红,也是按多劳多得的原则来进行的。
青柠算了一下她上工的一个多月(有51天)一天4工分算也才挣了200工分。今年大队的收成好,按人头分粮自己也能有大概360斤毛粮,在经过打磨去皮应该也就只有250斤左右了。再加上赚得工分,自己还有妈妈留下来的补助金,也是能够养活自己了。
11月15日村里来了广播说让村民和知青去队里的仓库集合,大家统一分粮了。
现场人很多,青柠跟在黄婆婆后边,看着前面吵吵嚷嚷的人群,社员们拿有着口袋去分粮的,有推车小推车去的,每家都有一个户主的姓名章,把章子放在会计的桌子上排队,叫到谁就称谁家的,在分粮名册上盖个章完事。
大队长黄友良拿着喇叭喊着“大家安静安静”“排好队,一会听着名字一个一个来领取粮食”
那边一个长条桌子,几个板凳有人坐着有人站着,计分员核对分数和粮食,会计和出纳员在核对一次,然后称出相同数量的粮食交给社员再进行盖章。
等到了青柠的时候,青柠分分得了270斤粮食还有一百多斤红薯,因为青柠年纪小家里只有一个人,村民帮青柠装完了粮食放到一边,等一会用完了推车再给青柠装车送回去,所以青柠就坐在粮食旁边等着。
青柠等着的时候又是看了一出好戏,知青点的人也来这里领取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