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日出海东 > 第68章 关西悲歌

第68章 关西悲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孟拓率步兵骑兵数万人尾随王懋征杀来,所过之处,尘土飞扬,大地撼动,气势如虹,云气皆破。这支劲旅战力毫不逊色于官军,无论在哪个边关的州郡,足以御外敌于塞外。

    此时,早已退入山谷的王懋征此时已经调整了过来,他对士兵们说:“我们只是佯败,这附近的各处山岭皆为我军伏兵。贼寇已至,杀敌报国、升官发财的机会到了!”

    孟拓追击至河谷之中突感不妙,平原在这里消失,四处均是山包溪流,而残敌也在这里消失。也就在此时,万箭齐发,杀声从群山之中传来,震动天际,树林之中尽是官军旗帜,漫山遍野。李思恭和张钧飞早在此等待多时。

    正当孟拓准备撤出这里之时,一支骑兵从后面杀来。这支骑兵人数众多,足有万人,他们身着黑色盔甲,手持弯刀,踏马而来,远远望去如同乌云压顶。这就是传说中的河东沙陀骑兵。

    孟拓已无退路,只好率部奋战,然而终究不敌数倍于己的官军,河谷之中,溪流尽红,死尸遍野。部下战死无数,而他也被李思恭生擒。

    张钧飞在一个山头高地上,亲眼目睹整个战斗的过程,也许这就是他曾经的理想,居庙堂献治国良策,着衣甲保四方太平,可当他看见这血腥之景,联想到曾经在帝都见到的那些达官贵人们,他又极尽悲凉。多少高堂之上的高谈阔论,多少深宫中的歌舞升平,和这厮杀之后的悲惨之景是多么地不融洽。

    李继存知道孟拓被擒,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勇将未死,担心的是,皇帝一定会让他死的。自梁国公占涌关,而他进帝都景阳之时起,他就知道这关中大局已定,他并不在乎这这一局的成败,而在乎的是未来。他想留住孟拓为己所用,所以立马派人给父亲和张钧飞各去一封信。

    “景阳一别,已是半载有余,形势变化之快,倒也让人觉得这也就是昨日之景。我待君如兄弟,也自知兄弟心中之志向,今日终有机会施展一身才能,有如此功业,当为之高兴。

    回想当年西坉门下,你我一见如故,这些年相互挟持,也相互欣赏。景阳数年时光,幸得兄弟相伴,方才让我于异乡不会孤独。自你我于凤凰台与风海先生先生相遇,便注定今日之颠沛,但分别虽苦,理想虽艰,但只要坚持下去,久久为功,相信必可换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数月之后,圣上归来,我自当作别景阳,重回河东故地。你我兄弟皆以平天下为己任,然今日之后,虽贼军已灭,但天下能否久安也未得知。近年来,契丹人、柔然人崛起于北方,陶海大战之后,帝国已无暇顾及草原,渤海国覆灭之后,北辽多次侵袭云晏二州。

    如今,为镇压贼军,抽调多地边防军入关,精兵良将折损颇多。此值国家用人之际,听闻贼将孟拓被擒,勇士可遇,但名将难求,此人尚存乃朝廷之幸,若其可效忠朝廷,于社稷、于圣上皆为喜事一件,望兄可以谏言之。

    前些日子我于昌明坊偶遇一中年女子,为昌明观道姑,关心钧飞兄近况,不知是否为家中亲戚,特借此机会告知,望回帝都之日可去道观访之。”

    李继存特意派人张钧飞送去这封短信。

    他在和张钧飞谈国家大事之时,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他知道张钧飞接受不了他这种极度现实的性格,目无君上且不懂伦理。他和钧飞之所以可以成为促膝之友,是因为他们可怜苍生、造福百姓的志向是一致的。只是,他从来都认为,靠上层的改制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当今天下之弊在根基。而当年的林从观遇刺案足以说明,改变这根基是有多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