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时机
聪明的普通人能在这种情况下发现先机,并且开始立即行动。
原本那些早有准备,一直在等待时机的佼佼者,自然更早就有所安排。
官方在撤出一些人之后,留下的人,其实在某种角度下,本身其实就已经沦为和一些民间社会组织境况相差无几。
唯一多出的优势,就是有些人手基础和名声,以及一些信仰基础,更容易获得普通人的信任。
另外,其他势力终究在本质上还是会忌惮他们一些,毕竟走的人又不是把他们掏空了。
只是在基本民生上,以及大局控制上,留下的官方,已经无法普及全面。
所以整个h市,正在悄悄的开始变化。
也是这种变化,很多普通人发现,他们自身的劳动力,可以有机会换取生存物资,甚至医药物资。
一旦自身有了价值,原本麻木的大部分人,就开始变得积极起来。
原本完完全全毫无希望的人生,也在这种情况下,有了新的期待。
也是在这种发展下,所有的幸存者都开始参与财物或者指定物资打捞。
当然这些指定物资不是吃的喝的,但是可以可以换相对干净的饮用水和食物。
这种变化,不可谓不好。
几方势力的行动下,能让幸存者达到这种效果,李思昂并没有打压这种变化。
并且默认、还要私下鼓励支持,同时也做了警告,以免出现影响过大的事件,给现有的官方造成不可控的麻烦,也给h市以后的生存造成更大的困境。
官方也在这种环境下,开始少量有限的兑换一些干净水源和食物,兑换依据就是之前打捞浮尸登记的贡献点。
更多人更愿意参与官方的任务。
贡献点也是在这一刻开始有了通用价值和正式说法,代替了纸质货币和数字货币。
能在一个超一线的城市,甚至在国际上都名列前茅的城市,当市长的人,不管是不是个好人,但是绝对是个灵活机变,并且能抓住主要关键点的人。
调动幸存者的活着的积极性,是眼下最为重要的急点、重点、痛点。
谁能做到这一点,都是现在h市的急救神。
但是急救神不能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
李思昂现在要做的就是平衡这种环境。
当然,这也不是到眼前才开始考虑的,其实在寒冻一开始之前,官方早就有布局,这些年下来,其实已经很见成效。
所以现在即使官方人手不再充足,甚至很多重要人员已经悄悄转移,但是李思昂依旧能稳住h市。
虽然现在局势稳定,李思昂并没有就此放松按兵不动,而是开始着手联系h市,原本记录在档的各种科技人才。
王江泾带走的是生命科学之类,有关人类以后生存的延续,和一些武器、材料等顶尖专家的人才,以及这些人才的直系家属和必要家属。
但是h市的科研以及便民发展,不可能到此就结束。
所以剩下科研者和项目,还是要走上日程的。
一个组织是不是具备不可忽视的价值,其实除去基本民生,更多的是体现在这些先进科技上面。
科技便于民生,本质上是为了提升基本民生的质量和效率。
李思昂不必为收用和发展低端基础势力,而下大量的功夫,所以他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优势,去考虑未来有助于民生发展和官方立足的科研。
并且这些也早有准备。
他不能保证以后还会不会有其他灾难发生,将现在的努力会与一旦,甚至现在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人或者组织,可以准确预言这次水蓝星之灾。
他只要选择最佳时机便可。
现在这时候就是。
李思昂有所行动,自然不会完全靠剩下的官方,毕竟这些都是有成本的。
这种时候孤注一掷,将自己的资本砸在一件或者某种类别上,就是个智障行为。
其实在太平盛世的时候,也是智障行为。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升级的说法,是不要一个篮子里只有自己的鸡蛋。
维持平衡,除了所谓的势均力敌,重要的是保持动态平衡。
这样一是保护自己的资本,二是平衡大家的资本,同时可以往更高的空间发展。
当然失败的时候,大家一起下落。
前者是在成功的时候,避免高处不胜寒,后者是为了低谷的时候,免得成为众矢之的。
两者都是为了分担,只是一个为了分担而分担,一个是为了兜底而分担。
任何行动都是有风险的,所有的资本在有选择的情况下,都不会孤注一掷,只是会选择一个更优良的伙伴。
这才是上层思维。
经济发展是,所有顶尖的思维和大局发展也是。
况且李思昂只要有动作,就根本瞒不住一些人和势力。
所以也放了消息给这些能上得了台面的,拿得出资本的势力。
除了h市这几年一直有存在感的彰氏、喜洲、鸿盛,以及新出的狄棣和谭鹤鸣这类的新势力。
还有各种原本在寒冻之前,就是做这些科技研究的组织机构,以及个人。
当然也有一些一直密切关注有所图的人,一直在等待这些机会。
上层有上层的谋划,为未来、为人类,或许是为个人。
幸存的普通人,则是有普通人的生存需求。
两者都是在为人类生存谋划,而在时不时的地动中忙碌。
官笑也等到了她觉得可以有下一步行动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