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孤雁归 > 第9章 幕后之人

第9章 幕后之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无关人等退出库房后,杨安平等人郑重向李硕行了一礼,躬身道:“属下无能,让六王爷受惊了!”

    李硕连连摆手,扶起杨安平,“诸位将军言重了,此番若不是杨夫人及时发现茶水被下药,将军和晚意兄掩护我等,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原来这李硕原名李良硕,是天子胞弟,为人亲善刚正,深受民众爱戴。

    本朝按照分封制皇室成年子嗣应到自己的封地生活,但是因为天子对这位胞弟信任喜爱有加,在京中赐了一座府邸给他。

    李良硕侧身而立,没有掩盖身份的他多了一份平日收敛起来的威严,只见他望向杨川谷:“方才听二公子之言,莫不是看出了什么蹊跷?”

    杨川谷颔首:“没错。听大哥所言,下药的那批人多半来自民间,行事仓促,下药之后没有伤及姓名,只是在六王爷房中翻找;但黑衣人训练有素,武功高强,进退有度,明显是预谋的。”

    “二公子认为,这是两批人?”李硕问出了众人心中所想。

    “正是。”但是杨川谷并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这里面涉及的人非富即贵,水太深了。

    李硕闻言眯起凤眼,末了叹了一口气。

    负责马场的是太仆杨明,此次李良硕手握各贪墨官员的口供与证物回京,这里面会不会动了某些人的利益?

    且皇帝子嗣单薄,目前长子十五六岁,是皇后所生,但并不受皇帝喜爱。此次皇上喜得麟儿圣心大悦,而产下本朝第二位皇子的人就是圣眷正浓的玉夫人,也正是杨明的妹妹。

    皇帝的先母是不受宠的妃子,因先帝子嗣众多,他小时候并不受到重视,而他可以继承大典可以说是捡了漏。腥风血雨的夺嫡大战后众皇子死的死,伤的伤,只剩下不起眼的他和胞弟,因此当今圣上也格外珍惜这难得的兄弟情。

    而皇后是当朝丞相之女,皇后一派一向视李良硕为眼中钉,因皇帝在还没有子嗣的时候曾多次笑言自己百年之后干脆让自己的幼弟继位。

    此次李良硕又立下大功,皇帝必然会对这位弟弟更加信任。

    那么这次的袭击出自谁的手笔呢?又或者是某一方想借刀杀人?各人想到其中关节,一时陷入了诡异的安静中。

    不多时,林庸前来禀告审讯的情况:“那六个贼人称来自陇西,两年前落草为寇,在附近的一个山头恐吓路人要过路费,他们哭诉是受了别人的撺掇,说这驿站留宿的人十分富有,对方给了他迷药,称吃下对身体无害,承诺自己不要钱财,只要他们顺手捎上二楼转角处房间内的信件。他们想着不会伤人性命,为了钱财一时糊涂就照做了。”

    他停顿了一下,“至于那阿留,称自己的老小被这帮歹人抓住,迫于无奈给他们绘制了驿站的布局,并在茶水中下药,但他也不敢按照吩咐下了全部的药粉,他交代自己只加了一半多的剂量。”

    杨杜松听完说道:“我们在抓获这几人时他们确实在搜罗房中值钱之物,一半多的剂量也能和母亲的分析对应上。”

    斐将军听后一拍桌面,震得桌面上的茶盏“咣咣”作响,“真是胆大包天!待我派出手下去那山头一探便知这阿福所言是否属实!”

    杨安平等人颔首,李硕沉吟道:“那就有劳斐将军了。此事事关重大,我现下就去起草奏章明日快马向陛下呈上。”

    众人心知肚明,这何止是事关重大,这事要是查其根本,朝廷指不定要大换血。贪墨、皇位、党派勾结、企图盗窃证据、谋害当朝王爷,哪一项不是在老虎头上拔毛?

    李硕透过窗户向外望去,这是大雨已经停歇,被雨水冲刷过的夜幕一望无垠,夹杂着泥土和青草的清香被风一吹,便飘荡在这静谧的夜里。

    良久,伫立着的李良硕揉了揉眉心:“大家都辛苦了,先回去歇息,我们明日再议此事。”众人这才告退回房。

    要说李良硕为何隐瞒身份以都护之名来到西域,还得从三个月前说起。

    数月前,李良硕前往清凉山避暑时,在半路救了一位病入膏肓的老妇人和一名瘦弱的少年,老妇人自述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出门做买卖时被歹人所害,走投无路之下和孙子来长安投奔远房亲戚。

    但细心如李良硕很快发现这老妇人与少年并无半分相像之处,且老妇人对少年的态度颇为尊敬,并不相信老妇人的说辞。

    几日后,老妇人病重,弥留之际捅破了一个惊天阴谋。几日相处下来她观察到李良硕举止有礼,吃住用行皆不一般,且清凉山为了他清净还封山不让外人进入,应是个身份顶顶高贵之人。

    老妇人想到自己可能就要撒手而去,没能给含冤而死的老爷翻案,剩下小少爷一人独自漂飘零,只觉痛心之极,强撑着一口气豪赌一把,将一切和盘托出,赌这位贵人能助自己一力。

    原来这老妇人是武威郡一马场的苑令刘孝的奴仆,随行的少年则是李孝的幼子李旭。

    几个月前官府以刘孝收受贿赂为由,将刘孝一家流放,但在出发两日后便遭遇了暗杀。她与李旭没有在流放的队伍里,因此逃过一劫。随后他们一路上隐姓埋名,风餐露宿,只为带着一封书信来到长安御史台为刘孝翻案。

    李良硕浸淫官场多年,一听便知道这刘孝之死另有隐情,接过老妇人颤颤巍巍递过来的书信一看,又惊又怒。

    这书信上刘孝说他发现马场上的马匹出现无力咀嚼草料的现象,且马匹精神倦怠,鼻浮面肿。饲养马匹多年的他推测是饲料出了问题,饲料中营养成分不足时这种现象常有发生。

    但是自武帝以来,养马场的发展一直是重中之重,按理说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况且此次生病的马匹还数目众多。

    暗中探访后,他发现日常饲养马匹的草秸和粮食中竟然混杂着大量的糠麸,这糠麸是植物果实的外层皮,营养价值低下,本不适宜给马匹喂食。

    发现此事的刘孝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匹的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将士的作战能力,近年来本朝能不断击退匈奴和养马场的壮大也有很大的关联。他第一时间秉明了上峰,但没等到上峰的查证和嘉奖,却等来了自己被诬陷收受贿赂和暗杀。

    刘孝在流放之前托付故人将幼子换出,将其托付给多年前在刘府的老仆,并留下书信一封求老仆上京伸冤。

    这老妇人原名林如春,原是这刘孝的奶娘。刘孝为人忠实可靠,从不苛待下人,即使林如春自己因身体不适辞了工作也无一句责骂之言,反而给她请了大夫并时常派人来看望。

    林如春无儿无女,早就将刘孝视如己出,如今东家有难,自然拼了老命也要护刘家的独苗。即使她已经钟鸣漏尽,也决心往这长安为主家翻案。

    也许是上天被这老妇人为报知遇之恩的忠诚执着打动了,这才有了她和李良硕与清凉山下的际遇。

    要说李良硕听完这老妇人的言语后感到震惊和愤怒,也是事出有因的。

    老妇人字字泣血,应是没有诓骗自己。若此事为真,每年朝廷投放在马场上的钱财占了国库的一大部分,参与此事的官员中饱私囊,罪无可赦;但他最担心的还是若有居心不良的人故意损坏马匹的质量,那可就是意图谋反了。

    本朝几个大型马场都分布在河西走廊,这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北麓,祁连山的融化的雪水奔涌而下,源源不断地流入了河西走廊就孕育了广阔的草场和大片的绿洲。

    武帝之前,匈奴驱赶月氏(youzi)和乌孙,占据了河西走廊,依据优越的地理优势发展壮大自身的骑兵,其骑兵以其高速、灵活的特点曾给本朝带来沉重的打击。

    后来冠军侯霍去病率领汉军将匈奴驱逐出河西走廊,《汉书》中“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记载了当时匈奴发出的叹息,而骠骑将军霍去病则成为汉朝在河西创办马场的第一人。

    李良硕听了老妇人的血泪控诉后郑重坦白了自己的身份并保证会调查至一切水落石出,还刘孝一家清白,严惩幕后之人。

    老妇人撒手人寰后,李良硕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先是派出探子前往河西探查马场的真实情况。

    探子回报称他们发现几个马场的饲料都参差不齐,但主事的官员竟好似一无所知。而武威马场确实也有一名苑令刘孝,为人老实憨厚,为官二十载一直本本分分,却在三月前在家中搜出黄金三万两。

    李良硕听闻后冷笑一声,是不知情还是装不知情?他得了一手资料后才暗中秉明皇帝。

    兹事重大,皇帝认为查证须暗中进行,避免打草惊蛇,遂命李良硕为西域都护一职,明面上是管理屯田事宜,实则暗访马场劣质饲料一事。

    李良硕随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查办了涉案官员,又为刘孝翻了案。

    听说因为涉及金额巨大,李良硕在审讯时火冒三丈,若不是因为要留着他们回京认罪,几乎忍不住将这些贪墨的官员就地正法。

    虽这些官员暂时可免死罪,但活罪难逃,威武那段时日里,牢狱的哀嚎声足以让小儿闻之啼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