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山月梦,洛神引 > 第49章 犯胡兵 ·草船借箭

第49章 犯胡兵 ·草船借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自大隋天子被突厥围困,经历“雁门关之耻”,炀帝不但使皇室颜面尽失,突厥进犯更是沉重地打击了他作为天子的尊严和自信,杨广意识到再也无法比肩“秦皇汉武”那样的千古一帝。

    自此,炀帝彻底丧失了重整河山的勇气与信心,整日醉心于酒色之中,一心只求偏安一隅。

    而皇帝在雁门为了自保,驱赶流民的消息在民间传遍,皇室在百姓心中的威严尽失,加之之前杨广推行的苛捐暴政使举国上下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各地义军频起。

    天下权力的天平再次发生了倾斜。

    ……

    隋大业十一年末,唐国公李渊官复原职,出任太原留守,右骁卫将军,奉命迎击突厥。

    已到了知天命年纪的国公终于顿悟:他所雄踞的太原是上古陶唐故地,而自己的爵位是唐国公,他认为这里就是上天赐予他的龙兴福地。

    唐国公计算着离道士袁守诚给自己留下第一个关键节点已经不到两年时间。武将出身的国公坚定了起兵的信念,他筹谋着怎么在一年的时间内能够兴举成功。

    不过想以一地之兵,攻略全国,除了目前“腹背受敌”的状态,兵力上也力有不逮。李渊知道现在形势严峻,别说南下进攻京城,就是盘踞在太原附近的土匪历山飞也十分不好对付,还有太原以北的大草原上,还有一个强大的敌人——虎视眈眈的百万突厥大军。

    务之急必须先争取与突厥的暂时和平。

    正值二郎世民替父戍边一年期已到,唐国公不顾一众儿女劝阻,亲自前往河东,表面上是赴职平寇,其实是想把“敌人的敌人”变成“朋友”。

    双生子和国公的女婿冯萬一路护送父亲李渊到了河东隋军驻地,他们到时,正赶上世民在训练三千玄甲军“薄战”。

    整齐划一的玄甲部队身披黑铁玄甲,每人身上携带弓箭,配陌刀,演练熟练、随阵入战,大有横推八方、所向披靡之势。

    国公看着这支由两个儿子一手筹建、壮大的精锐部队,日后可当“三千越甲吞吴”,不由得心中燃起了希望,他当初未能用江山作聘娶到心爱之人,那么他就要用倾灭大隋作为对挚爱之人的祭奠。

    演练结束,队伍中的世民看到了父亲一行,立刻整肃玄甲军队形,迎接国公。

    三娘与世民许久未见自是高兴,她先夸赞了弟弟一番,又问到:“我听子墨说他一年前与你交接时玄甲军人数两千出头不到三千。现在已经扩充至三千零二十四人,也是阿弟本事。”

    刚刚演练玄甲军队形一直在变化移动,却丝毫没有影响三娘精准报出队伍人数,众人皆知三娘目力超常,但却未料她心算能力也如此强悍,只有少师不以为然认为平常。

    世民回答:“钰兄与我交接时玄甲军确实人数未到三千,世民经过一年时间又筛选出几百精兵,正好凑够兄长与我交代的人数,而那多出来的二十四人是从之前雁门关的流民中选拔而出,暂时作为大军替补。”

    言毕,李世民恭敬奉上中军令牌呈给父亲李渊,与父亲正式交接军务。国公接过令牌,免不了夸赞了儿子一番。

    三娘心中盘算,也向耶耶请示,“阿耶,能否将这二十四人归到女儿名下,我要训练斥候。”

    李渊深信女儿就是民间口口相传的“长公主”,是大唐能否立国的关键,既然她主动请缨,再好不过,他看了一眼女婿,见少师并未有阻挠之意,于是欣然答应。

    于是,三娘在之后的几个月便训练出了“快如疾风,烈如厉火,强弓弯刀,善骑善射,以一敌百,未尝一败”的洛川卫也就是“二十四斥候”。

    ……

    李渊深知“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他接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玄甲军分为左右两路,派给儿子宇文钰和李世民,让他们领兵回太原平寇,消灭土匪历山飞乱党。

    而三娘和夫婿少师则陪在国公身边,跟国公一同清退寇边的突厥。

    边境突厥部落首领见隋军又换了个年龄不大的女将,都嘲讽唐国公家是不是已经没有男丁。

    但连续三次的突厥千人骑兵被李三娘的二十四斥候所击退,突厥人再也不敢怠慢,河东接替李二郎的年轻李家三娘神兵百炼的消息很快就传到颉利可汗耳中。

    颉利可汗知自己最忌惮的李世民连三千玄甲铁骑都不在河东,想先破了李二郎“天可汗”的箴言利势,于是召集三万突厥大军发兵河东,叫嚣国公与之一战。

    李渊得到战报,速召集女儿洛焉与女婿少师商量对策,“现河东加上我儿斥候部队只剩不到五千人马,恐怕不敌突厥三万大军。”面对六倍于自己的突厥兵力,国公不禁犹豫是否迎战。

    “耶耶,突厥人逐水草而居,以羊马为军粮,以甲胄为常服,行进不列队,安营不选址。他们最擅长骑马和射箭,机动性确实很强。我们要是跟他们硬碰硬恐难有胜算。”

    洛焉继续说道:“不过经女儿近几个月的观察,他们打仗,纯粹是为了钱财,如果有什么好处摆在眼前,他们必定会奋不顾身,可是如果遭遇到什么挫折,他们也会风驰电掣般地逃遁。他们虽有三万精兵,但都是各部临时拼接,一方乱则皆乱。不如我们使个‘草船借箭’的战术。”

    “焉儿你是想奇袭?夺其战马?”

    “耶耶明察,”三娘抿嘴一笑,眼中闪过智慧的光芒,“要先谢谢颉利赠我李家三万骏马厚礼。”

    李渊还想征询一下一旁女婿少师的意见,他一转头看见少师正以欣慰又期许的目光望着妻子,国公便知道此战可成。

    ……

    对战当天,李渊带领主力军从正面迎敌,三娘携二十四斥候从敌侧奇袭,将一千乔装成突厥骑兵模样的铁骑引入阵营,扰乱突厥视野。

    一开始,突厥大军士气强劲、喊杀声震天,突厥人坚信李渊带着人数不足己方五分之一的部队无异于以卵击石,这场仗他们赢定了。

    但没过多久,中后方的突厥骑兵发现很多“自己人”纷纷落马,抱头鼠窜,往回狂奔逃命。

    “打不过就撤”是突厥人的惯用伎俩,于是突厥骑大军从中路开始,纷纷调转马头往回撤兵,可是他们没想到之前佯装落马逃跑的隋军已奔跑到突厥队伍后方,他们迅速扯起数十丈长的绊马索拦截逃兵。

    突厥逃兵不知是诈,皆被绊马索掀得人仰马翻。知道中了埋伏,几乎所有突厥骑兵都赶快落马,往回奔跑逃窜。而在部队前方还在负隅抵抗的突厥先行部队发现后方空虚,所剩小部分部队已经被从侧后方赶回来的乔装隋军团团围困。

    前方的突厥部队知道已成败势,都纷纷缴械投降。国公也止住杀戮,令副将三娘洛焉清点降军。

    唐国公李渊与突厥第一次正面交锋以绝对优势获胜,俘突厥五千人,战马两万匹。

    不过让李洛焉不解的是:父亲当场就释放了俘虏,又向突厥首领承诺所捕获马匹将以三倍折价成金银还给颉利可汗。

    突厥人求仁得仁,颉利可汗也知关陇李家来日称王已不可阻止,他主动跟李渊议和,双方承诺十年内互不进犯。

    唐国公李渊通过这场战役震慑了突厥百余部落,为今后平定天下清除了外部威胁,也为边境百姓带来了百年和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