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明末之科技崛起 > 第77章 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新王廷

第77章 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新王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咱们上回书说道,张长亭建造了四辆航母级别的陆地战车,他还建立了机加工车间。有人可能就会问了,说这个战车用蒸汽机做动力,这个好理解,那么他机加工车间,有没有电,用什么作为动力呢?

    这个是这样的,因为要是做出电力来,那以现在物质这么贫乏的情况下,还是困难重重的。所以张长亭就地取材。因为这里的畜力非常丰富,所以他机加工第一批的动力来源就是用的畜力。

    就是做一个非常简陋的类似推磨那样的转动机械。然后用几匹马或者是牛或者是驴什么的,去拉着这个机械转。然后再用链条加上变速齿轮机构,把动力传到机床上。就这样,第一批机床的动力就这么解决了。

    后来做出了蒸汽机,那些加工车间的动力源,就都换成了蒸汽机。起初第一批的蒸汽机,做起来也是非常麻烦的,要用到一些精密零件。现在虽然有机加工车间,但是精密零件的加工还是比较麻烦的。

    张长亭想省点事,做个简单点的蒸汽机。就是让人铸造好一个大个的锅炉,然后从管道出来的高压蒸汽,直接推动汽轮组转动,然后再由汽轮组把动力传导出来。这样做当然也是可行的。

    起初也用过一阵子这样的蒸汽机作为机床的动力。不过呢,这种蒸汽机比较费煤费水。也就是消耗比较大。后来随着精密机床比生产组装出来之后,张长亭就做出了传统的蒸汽机。这个东西还是比较节省燃料的。所以以后就定下来了,以后车辆或者是机床什么的,都用这种蒸汽机作为动力。

    自从有了蒸汽机之后,那农业方面翻地的事,再也不用畜力了。而是用蒸汽机带动的大型农业机械去翻地、耕地,这效率直接提升了好几倍。

    大草原上耕地有的是。张长亭来到这里的第二年,这开荒种地就用上了这蒸汽机。他们开荒怎么开呢?毕竟到处都是草,这个也不太好开荒呀。张长亭就采取了深耕的方法。就是把荒地直接用蒸汽机带动的大型耕地机械。把土地进行深翻。深耕的深度都达到了半米以上。

    这样表面的草都被埋到了地下,成为了肥料。新翻上来的土,也不会有杂草生长,最起码一段时间内是没有杂草的。这也给种地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那些从大明招募来的农民们,一时间都看傻了,谁都没见过耕地居然能翻这么深,好家伙,这不光是没见过,就是连想都不敢这么想。这要是搁在以前,就这小小的一段,一个劳力,就得干半天。

    那些农民没事的时候,都喜欢跟着这个大家伙,也就是大型农业机械看,看着它干活。这个大家伙不敢翻地翻的深,而且跑起来也非常的快。张长亭让农业组开荒种地,自己的学生们轮流开着这些大型的农业机械。

    他们开荒怎么开呀,就是从大早上太阳还没升起来的 时候,就开着机器去翻地了,一排开出十来辆,一辆车就能翻出十来米宽的地。然后这个车一跑起来,就是干上一天。然后第二天再从旁边开荒回来。

    就这样,张长亭也不好统计他手里的土地了。因为这实在是太多了,用万亩良千顷什么的词,都觉的太小了。因为这个年代,这么大的地块,也确实不太好测量。再说了,这个地块的面积也是不断变动的。说不定种子什么的准备好了一些。然后他们农业组的人们,就会兴高采烈的去开荒种下了。

    尤其是种土豆的,收了之后,也不卖,也不吃,然后还是全部都在种上。张长亭带来的土豆种子,是现代优化的土豆品种。生长期大概是三个月左右。虽然他们现在身处大草原,但是也能一年种上两茬。

    张长亭手下农业组的人们,为了赶时间,一年能种三茬,也是拼了。就在张长亭刚到这里第二年的时候,刚一开春,河水刚刚化开。这帮人就把提前在温室里培育好的土豆苗种了下去。为了防止土豆苗被冻坏。晚上他们用编好的草苫子,把土豆苗盖好。而且每块土豆地的地下,都有一个提前挖好的烟道。为的是提高这里的地温。

    因为有提前育苗,就大大缩短了土豆的生长周期。这些都是张长亭给他们讲过的一些知识,比如什么温室大棚、什么育苗、什么嫁接,这些孩子们还是非常聪明的。当然这些新的东西,都是张长亭的学生们搞出来的。甚至还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这些孩子们琢磨出来的东西,已经做到了举一反三的程度。

    对于温室大棚,他们现在虽然做不到,没有那种原料。但是草原上有的是草,他们就用草毡子,给土豆苗保温。因为一层草毡子透风,他们就用两层,而且两层之间还隔开一定距离,让它有个缓冲区。再加上相隔不远,就有烟道给土地升温。那这里还真能做到温室大棚的效果。

    因为那些人就是专业种土豆的一些人,再加上他们非常的敬业。所以他们会把事情做到这么细致的程度。就这样,他们在这里,居然一年种出了三茬土豆。

    第三年的时候,由于土豆的种植面积太大了,这么搞的话,实在是搞不起了。所以才改成了一年种两茬。当然这是后话。

    说到这里,张长亭这座土城里面,为了大家能过个温暖的冬天,这里所有的房子下面都有烟道,采用的是火炕的原理。当然为了更暖和,一般的家里,也有土炕、火墙等构造。

    这里的煤,大家可以随便用。当然前提是不能浪费。不过现在是古代,人们的素质普遍还是很高的。倒是没有发现浪费的事情。

    那些贫苦的蒙古人,还有那些大明最底层的穷苦百姓们。大冬天连一件棉衣都没有,哪里想过能过个温暖的冬天呀。

    不过他们在这里,这个冬天过的很是暖和。至于衣服,他们有毛衣、皮衣、羊皮大衣等等。

    说到毛衣,这个还是张长亭给他们成立了一个服装厂。招募了很多女性职工。然后才做出来的这些东西。

    当然里面防线的机械和织布的机械,都是张长亭给他们生产出来的。当然第一年是肯定顾不上做这个的。这些都是在第二年才开始的。张长亭来这里第一年的 时候,只给他们成立了一个皮货工厂。

    在这里加工羊皮什么的,然后制作羊皮大衣等等御寒的衣物。要说蒙古大草原这么大,供给这点人穿皮衣,那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第一年的时候,人们东西也没冻着。在张长亭的管理下,这里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完全超过了温饱这个标准。这让很多社会底层的百姓们,不管是汉人还是蒙古人,对他们这个西园镇,或者说是新王挺,都有一种归属感。这里人们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上升。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以前在冬天,那些草原人,哪个部落没有冻死的老人。这也是他们那里的习俗。在食物短缺的冬季,那些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就成了首先牺牲的对象。一般会给这个老人一只羊,然后就会被赶出部落,这样做的后果可想而知。因为他们要把有限的物资,供给孩子和年轻人,以保证他们在寒冷而又食物短缺的冬天,能够存活下来。现在张长亭来到这里,他们再也不需要牺牲自己的族人,来过冬了。以前抛弃老人的制度,对他们来说就像是一场噩梦,自从来到这里之后,就一去不在复返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