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与众不同的以夷制夷方案
张长亭这么忙活,为的是赶紧发展实力,离开这个不安全的地方。袁崇焕很早就认识到,这个名叫王岩(张长亭穿越来的时候,没有身份,所以冒名顶替了一个被鞑子杀死的举人,这个举人的名字就叫王岩)的举人,可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为此袁崇焕对王岩多次招揽,想招揽到自己的手下做事。为什么是多次招揽呢?因为张长亭是穿越来的,他知道袁崇焕这条船不能上。这个家伙,很快就会翻船了。如果上了他这条船,很快就会跟着倒霉的。所以张长亭对袁崇焕的招揽,是想尽办法的给推掉了。
不过吗,越是这样,袁崇焕对他越是高看一眼。袁崇焕也是个不肯轻易放弃的主。刚过来年,又开始了对张长亭的招揽。而且这次是直接上门来请。
前两次张长亭都借故有事不在家,躲过去了。不过到了第三人次 人家上门的时候,张长亭实在是有些不好再推脱了。只好勉为其难的在客厅接见了一下袁崇焕。
没想到刚把这货放进来,张长亭就后悔了。这个时代的文人,还是挺能说的。什么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在此国难当头之际,吾辈当
这个家伙太能说了,碍于这个家伙的身份,张长亭也只能在这里老实的听着。虽然张长亭对这个家伙没多少好印象。不过看今天这个家伙的言行,这个家伙还是有一颗爱国之心的。也是忠心耿耿的,也是想着尽快平定辽东的。只不过这个家伙是文臣,非要干武将干的事。
怎么说呢,专业不对口。那要是能做好了,就有鬼了。最终这个家伙,把自己给玩死了。辽东也被他弄的一塌糊涂。
不管这个家伙的结局如何,现在看这人一心为国,一心为民的份上,张长亭还真说不出拒绝的话来。就这么一不留神,就说土突路嘴了。当时话赶话的,张长亭莫名其妙的就同意在袁崇焕的手下效力了。
说完了,张长亭心里这个后悔呀。怎么自己嘴就这么贱呢,要是再坚持一下,不就好了。现在好了,上了贼船了。这可如何是好呀。
放下张长亭心里怎么想的,暂且不说。袁崇焕见张长亭答应帮他平定辽东了,心里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一时高兴,随口说道:古有刘备三顾茅庐,今有吾三请先生。先生大才,吾得先生相助,必能早日平定辽东乱局
袁崇焕对张长亭还是比较看重的。毕竟能单枪匹马的取来几十个鞑子人头。这实力在他手下,到现在还找不出来。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叫王岩的,还是个举人。这可是文人呀,文人在大明的地位,可是要比武将高出不老少来。
当时袁崇焕就问这个张长亭,对平定辽东,有什么看法。张长亭一看,这是考自己了,好吧,自己拥有领先几百年的见识,还能忽悠不住你。
张长亭清了清嗓子说道:“我听说袁公曾在陛下面前说过要五年平定辽东。在下有点拙见,说出来,还望袁公不要见笑。现在的鞑子,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如果单纯的只是这些鞑子,无论它们作战能力多么强,也威胁不到大明。不过吗,据我知道,鞑子中也有智者。它们现在不断的扩大势力。虽然它们的人口不多,不过它们不断的吸纳各个民族的人们,加入它们。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以现在大明军队的实力,很难阻挡它们南下。也就是说,以后鞑子有可能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
话都说道这个份上了,袁崇焕也是聪明人,听出张长亭话里的意思了。张长亭也知道 有些话是不适合明说的。但是意思已经点到了。就是鞑子兵人家的作战能力强,如果继续发展壮大的话,有可能灭掉大明。
袁崇焕其实也知道这个情况,确实现在大明的军队,野战打不过鞑子。更不要说大明内部的贪腐、克扣军饷等问题。现在对辽东的作战方针,也是以守为主。不断的建设屯堡,用来抵御鞑子的野战。
不过这个方法,很难在五年内平定辽东。所以袁崇焕是有些着急的。既然碰到张长亭这个奇才,他当然要问一下有什么高见。张长亭也只好继续说自己的处理办法:袁公,在下以为,五年之内平定辽东,也不是没有办法。
袁崇焕一听这个,就来了精神:先生快快说来。张长亭只好继续说道:在下以为,可以驱虎吞狼。就是以夷制夷。袁崇焕一听这个,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瞬间就没了精神。
张长亭一看这个家伙误解了自己的意思,于是接着说道:“袁公,且听在下仔细道来。在下所说的办法,和以前的办法可是不一样的。”
“以前朝廷也用蒙古人牵制鞑子,可是效果不怎么好。为什么呢,因为蒙古人它不见得听咱们的。我说的以夷制夷,是咱们自己直接拉起一支蒙古人的队伍来,然后来对抗鞑子。如果玩的大一点,咱们自己弄个草原的王庭出来,然后直接和鞑子开干。那样的话,鞑子就会腹背受敌。再也无暇骚扰我大明边疆了。”
听到这里,袁崇焕眼睛就是一亮,是呀,要是有一支自己控制的草原军队,那就可以想什么时候打鞑子,就什么时候打。如果在大明内部招人,拉队伍的话,还会颇多掣肘。如果在大明之外来做这件事的话,那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去了。如果这个办法要是能成的话,那五年平辽,还真不是梦。
想到这里,直接问道:这个办法不错,不知道先生此事要如何办才好?张长亭继续说道:“这个吗,在下以为可以这样,我会找个人,冒充黄金家族的后裔,然后发展势力,招兵买马。然后逐渐吞并小的部落,等实力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取代林丹汗。然后再以草原上的全部力量,来和鞑子开战。无论输赢,明军都可以在背后给鞑子致命一击。等鞑子覆灭之后,袁公就不单单是平定辽东的功劳了,而是顺便连蒙古草原也给平定了。这可是不世之功呀,可以写入史书,流传千古的功劳呀。”
听着张长亭的话,袁崇焕的眼睛是越来越亮。最后听到不世之功的时候,更是心潮澎湃,满面潮红。张长亭一看,忽悠的差不多了,这个家伙现在估计差不多,已经被自己给忽悠瘸了。现在谁要是拦着他不让他用这个方法的话,估计他得跟谁急。
火候差不多了,该说自己的要求了。张长亭清了清嗓子说道:“袁公,在草原发展实力的话,需要朝廷的支持呀。另外这里还有个关键点,就是朝廷需要派一个合适的官员来处理这件事。为了不和现在的蒙古人起冲突,此官员只能秘密的派过去处理各种事宜。在下不才,愿意前往。”
袁崇焕稍微思索了一下,说到哦:“既然这个方法是先生提出来的,那就由先生去实施吧。先生在仔细的规划一下,看看还需要些什么,尽管和本馆开口。本官定会鼎力相助的。本官会尽快上书陛下,为先生讨来一个官职”
袁崇焕现在在崇祯的眼里,那可是大红人。崇祯对袁崇焕,那可是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这会正是袁崇焕得宠之时。现在有袁崇焕为张长亭上书索要官职,崇祯自是满口答应。因为张长亭冒名的是一个举人的身份。出身是文人,那在朝中的阻力也小了很多。
就这样,朝廷答应了袁崇焕的上书。决定实施袁崇焕上奏的平辽方法,并任命王岩(也就是张长亭)为正六品的大明使节,全权处理此事。他这个官职吧,尤其是干的那些事,毕竟是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的。
所以这个官职呢,也就给了个使节的官职。虽然品阶不算太高,但是给的权利可不小。全权处理!那也就是说,张长亭出去后,可以自己说了算。这件事可不错,拿着大明的各种物资支持,然后自己想干嘛干嘛,简直不要太爽呀。
虽然朝廷已经同意了袁崇焕的上书,但是圣旨到达边关,还是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的,这还是看在袁崇焕是边关重臣的份上,要是一般的军报,用时两三个月也是正常的。通信落后,这个在古代可是个没有办法的事情。
张长亭在接到任命前,也是在忙碌的准备着接下来的各种工作。自从袁崇焕被他说动的那天起,张长亭就意识到,很可能自己的计划要成。现在就冲袁崇焕春风正盛的劲头,只要他肯出头,向崇祯提出来,估计就八九不离十了。
既然这样的话,那自己就要加紧准备接下来的事情了。张长亭心说:只要放权让自己去草原,再加上朝廷的支持,那自己肯定是先建立自己的势力。至于其它的,走一步看一步吧。
穿越而来的张长亭,清楚的知道,袁崇焕和崇祯这两人结局都不咋样。自己可不能绑在它们那条破船上。
张长亭记得袁崇焕是崇祯二年的时候出的事,难道是因为自己的到来,让历史出现了 一些延迟不成。又或者这里的平行空间,和原来的历史不太一样。本来张长亭不怎么关注外界的事情,一心只忙着发展自己的实力。可是当他发现现在和原来的历史有点不同的时候,就派人悄悄的打听了一下关于毛文龙的事情。
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在年前九月的时候,袁崇焕就把毛文龙给斩杀了。这,比原来的历史延迟了三个月。总体看来没有太大的变化。看来接下来清军入关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了。这个老袁怎么非得窝里斗呀,大敌当前,你这来个窝里斗,正好给了敌人所成之机。看来自己得赶紧收拾东西,准备跑路了。能等来圣旨是最好,实在等不来,那到时候也得脚底抹油,开溜。
日月如梭,时光飞溅,时间就在张长亭的忙碌和担心中,很快的就过去了。时间很快就到了二月份,现在是崇祯三年春。圣旨可算是到了。在宣布了张长亭的官职后。袁崇焕又把张长亭叫到府中,两人来了个促膝长谈。这次可是实实在在的熬夜畅谈。
可把刚习惯了早睡张长亭给困坏了。要不是那点茶水顶着,估计张长亭当场就得打瞌睡了。真服了这家伙了,差不多半宿没睡。这一夜,也不是完全没用,最起码袁崇焕说了能给张长亭些什么支持。
袁崇焕问张长亭:到了草原,先生需要多长时间,才可以拉起一股能和建奴抗衡的势力呢?张长亭回答道:袁公,卑职手下现在有大约五百多人,到了那边这点人有点不够用。草原上强者为尊,卑职去了之后,打算先收拢一些小部落,然后在开拓一个贸易集散点。
掌握了草原上的经济命脉,然后发展势力就容易多了。不过卑职这么看的话,除了手下人数不足,这手里的粮草和银两也有些捉襟见肘。
袁崇焕又问道:我已经像朝廷上书,人手和银两方面,你不用担心。我给两千边军和一千骑兵,你们出发前带上半年的粮草。至于银两方面,大明这两年内忧外患,再加上天灾不断,朝廷也拿不出太多来,只能先拨给你一万两。如果不够的话,你可以便宜行事。不知道这样的话,先生在那边发展,需要用多长时间?
张长亭心说:这老袁可见也是下了血本了,自己要是不说个令他满意的时间,估计也不合适。于是张长亭说道:先谢过袁公对在下的栽培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在下的计划,能提前很多了。既然袁公这样支持在下,那在下保证最多在一年之内,就能发展起来一支草原骑兵来。建奴号称骑射无双,那我们就用同样善骑射的草原鞑子,来对付建奴。到时候建奴在咱们两方的夹击下,定然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