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冒充举人
这个带头站出来的家伙,名叫张铁柱,正如他所说,他们几个是辽东本地人。他们所在的卫所和村庄,被鞑子洗劫一空。鞑子烧杀抢掠,杀光了他们的亲人,杀光了老人和孩子。只剩下一些年轻的男女,劫掠回去当奴隶。
幸好被张长亭所救,不过这几个人已经无家可归了。幸存下来的几人,经过简单的商量,决定先跟着眼前的这位仙人。他们简单的以为,这位解救了他们的仙人神通广大。在这片鞑子肆虐的地方,跟着仙人,最起码生命无忧。
当然他们对仙人也是非常感恩和敬畏的。对仙人说的话,更是言听计从。现在张长亭让他们去割鞑子的人头,虽然心里有些害怕,但还是站了出来。
张长亭发现,他说的话,在这群百姓心中还是很有分量的。不一会,张铁柱就在人群里挑选了20个会骑马的年轻人。加上他们先站出来的几人,现在一共有25人。
这伙人准备好了,就朝着刚才鞑子逃跑的方向而去。其实刚才鞑子没跑多远就被张长亭给截住了。最远的也就是跑出了五六里地的样子。现在的这25个百姓,走了没多远,就发现了地上倒着的鞑子尸体。
张长亭虽然收拾了一遍战利品了,不过他也只是拿了些金银等值钱的东西。这些鞑子的身上还有很多战利品,扔了也是可惜。张长亭让这伙人再打扫一下战场,收拾一下战利品。这个年代的老百姓,可能是穷怕了。他们搜刮战利品的干净程度,远远的超过了张长亭的预计。
他们居然把鞑子们扒的一丝不挂,然后才把鞑子的脑袋砍下来。在现代生活的张长亭,很难理解这个时期的百姓。在他们的眼里,一件衣服,一块布都是好东西。也难怪,在这个什么东西都是手工打造的时代,物资是极度贫乏的。
这些鞑子的衣服、盔甲、武器、身上的财物,好吧,财物已经被搜刮了一遍了,不过节俭的百姓楞是又搜刮出了很多琐碎的小物件,比如什么扳指、玉佩、耳环、铜钱等等。刚才张长亭搜刮的时候,对这些东西,他都懒得拿。不过到了百姓这里,都成了好东西。
这些百姓看着搜刮出来的一件件的战利品,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断过。张长亭在心里狠狠的把这这群人鄙视了一下: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也不知道这些人如果见到现代的繁华之后,会是个什么表情。嗨,要不是鞑子,也许后世的繁华会更加璀璨吧。
张长亭现在就悬浮在空中,给下面的这些人指示着哪里有鞑子的尸体。他在空中,这些都能清楚的看到。
这些人忙活了小半天的时间,终于吧战利品搜刮一空,鞑子的人头也都砍了下来。这二十几人,把战利品打包,放在马背上,那些鞑子的人头也搭载马背上。
然后每人挑选了一匹战马,骑上之后,牵着剩下的马屁,朝着营地走去。骑着马的速度,就是比走着要快多了。功夫不大,就回到了营地。剩下的百姓一看大家回来了,纷纷围上来查看、打招呼。
不过当看到那些还在滴着血的鞑子人头的时候,还是有很多胆小的吓的扭过头去。甚至还有几个居然忍不住吐了出来。张长亭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只不过他是飞在空中的,故意离那些鞑子人头远一些,免的自己看到后恶心。
到了营地后,人群中还是有几个看着岁数稍微大一些的军户。站出来,主动处理这些鞑子人头。大明的军功就是用人头来计算的。一般为了防止人头过快腐烂,他们都是用白灰收拾一下。
还好他们在的这里是一个荒废的村子,大家四处找了下,还是找到了一些白灰的。放下那些收拾白灰的百姓不谈,张长亭又让那些小队长,安排几个人看管战马。经过这一通忙活,今天的天色已晚,又安排了几个女人开始做晚饭。
安排好这些后,张长亭把选出来的那些小队长都叫到一起,给他们开了个小会。张长亭跟他们说了接下来的一些安排,还有就是从明天开始,尽快的赶路,回到大明那边去。张长亭给他们安排了各自负责的事物后,就让他们各自散去了。
那个叫张铁柱的,被张长亭留了下来。张长亭问了他一些关于辽东的问题。经过一番了解,张长亭才知道,现在辽东最大的官,是蓟辽督师袁崇焕。现在是崇祯元年,距离这里最近的地方是锦州、宁远,要说安全,还是去长城南边那里。
张长亭寻思了一下,自己弄的这些鞑子的人头,要想卖个好价钱,最好是找袁崇焕去。要说就近随便找个将领的话,那可能卖不了什么好价钱。现在辽东的这些将领,可不是什么廉洁公正的主。
就怕那些将领会贪墨军功。要是去找袁崇焕的话,还算比较靠谱的。不过一般的人,要见这么大的人物,很可能都见不到。最好是有点身份的人,才可以。怎么办呢,张长亭灵机一动,想起一个事来,在明末,读书人的地位可是非常高的。要是有功名的读书人,那要见袁崇焕的话,就比较容易了。
这群百姓里面,不是有个被鞑子打死的读书人吗。等一会,打听一下这个书生的信息,如果要是个有功名的,那自己就冒充一下,那样见袁崇焕就会容易很多了。
现在对建奴战事失利的情况下,按说袁崇焕正是急需这些军功的时候。有了这些鞑子的人头,也能提升一下军队的士气。再说了,张长亭从张铁柱的嘴里得知,现在的大明官兵,战力低下,很难弄到这么多鞑子人头的。有了这些鞑子的人头,袁崇焕说不定能给崇祯报个什么什么大捷也说不定。文人的春秋笔法吗,这个在小说里经常看到。
打定主意之后,张长亭让张铁柱帮自己打听一下那个死去书生的情况,然后他自己还是飞到了箱货车那里。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张长亭就开着箱货,奔向百姓所在的营地。本来吧,箱货车和营地之间的距离也没多远,几十里地而已。不过吗,这里是草原,有很多地方连官道都没有。张长亭开的也很慢,走了三十多里之后,才开到了一条土路上。
就这样耽误了半天的时间,到了中午的时候,张长亭才开着车追上前进的百姓们。原来昨天晚上,张长亭给那些小队长开会的时候,就给他们交代好了。让他们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发,抓紧时间赶路。等张长亭把电动箱货开到这群古代百姓跟前的时候。这群百姓,再次开了眼。不过当他们知道这个奇怪的铁盒子是仙人的东西后,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现在百姓的行进队伍速度还算不错,有很多人都是骑着马走。还有一些体弱的人,是坐着马车。剩下的一些健壮点的,则是走路。大家都知道,这里还没与脱离鞑子出没的范围,所以大家走的都不慢。
到了中午,张长亭还是让队伍停下来修整一下,吃点东西。现在的食物呢,基本上是不缺的。鞑子抢掠的那些东西,现在都便宜这群百姓了。张长亭在这里也吃到了纯天然的米粥。
没有任何污染和科技的纯天然粟米。入口一股米粥的醇香,在口鼻只见萦绕不断。在现代,好多年都没有闻到过这种香气了。虽然食物简单,但是张长亭也吃的津津有味。
吃完了饭,张铁柱领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半大男孩,来找张长亭。他是来汇报昨天张长亭交代的事情的。那个书生的身份,张铁柱已经打听出来了。这个半大孩子,名叫王富贵,就是那个死去书生的书童。
王富贵原来不姓王,是卖身到王家后,主家给起了个名字。经过这个王富贵的讲述,张长亭知道了这个书生的一些信息。这个书生名叫王岩,字子义,前两年才取得了举人身份。本来他家是祖居辽东的军户,他父亲是个百夫长。家里省吃俭用的攻他读书。
还好这个王岩比较争气,读书刻苦,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举人身份。不过王岩本人还想再进一步,回到家里继续苦读,还想在明年的会试中考取贡士,然后再考取进士。从此光耀门楣。
不过吧,他的人生由于鞑子的到来,戛然而止了。鞑子恰巧劫掠了他所在的村子,这个王岩的家人都被屠戮一空。现在他家里也只剩下王富贵这个小书童了。
张长亭把张铁柱和小书童叫到跟前,跟他们说了下自己的打算。为了见袁崇焕方便,他打算借用一下王岩这个举人的身份。到时候,还要这两人的配合。两人满口同意。
举人这个身份,在大明时期,还是有很多特权的。举人其实已经有了当官的资格了。家里种地也不用缴纳赋税了。大明一朝,人分三六九等,讲究的是士农工商,其中的士排名第一,社会地位是最高的。尤其是有了功名的士,到了哪里,人们都会高看一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