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科举荣耀,化学强国 > 第87章 喜悦

第87章 喜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众人进了文庙, 文庙最重要的主殿叫做“明伦堂”,申知府便领着文靖安等考生进了明伦堂,礼官安排他们站好队列。

    文靖安只见前方是一尊巨大的孔子铜像,铜像顶上的横梁挂有匾额, 以正楷写着“万世师表”四个大字, 铜像前方是一条长桌, 上边盖着红布,以香炉、铜尊之类供奉着香火与瓜果, 正中央是一本金线装的《论语》。

    申知府领着他们先向孔夫子拜了三拜,也不言语, 两边的书吏一个给他递来毛笔, 一个给他摊开一卷红纸,他便当着孔子铜像的面, 刷刷在红纸上书写起来。

    他所写的正是本次通过院试的考生名单。

    之所以要这么做, 是给孔子汇报这批新弟子,这意味着从今往后, 文靖安等人便是正式的生员, 真正的儒学传人了!

    既然如此,这次的名单就不像前两次发案时只写考生的座位号, 而是把考生的名字直接写上去, 这也是今年院试的第一张红榜。

    待申知府把一百多人的名字都写上去, 两边书吏核对无误后,盖上知府大印和府学官印等一些列印章,这张红榜便算正式生效。

    两个书吏在左右抓住红榜, 红榜凌空横在申知府面前,他开始向孔子宣读这批新晋秀才的名字。

    “院试案首——”

    他拉长了声音 。

    “永宁县学文童文靖安!”

    这句话一出来,文靖安心里像是被某种东西击中, 一股喜悦之情涌上心头,但这种庄严的场合他不能在脸上表现出来,只能让心里那个小人敲锣打鼓、撒花庆祝,不过饶是如此,陈崇章和就近的永宁县考生也是纷纷看向了他,眼神之中钦羡有之、恭贺有之、嫉妒者亦有之。

    明伦堂门口处的王所思和宋教谕听闻,两人垂着脑袋偷笑,心里不约而同道:“升了升了,这回升定了!”

    培养出一个院试案首是独一无二的政绩,放在整个云州来看都是能让他们升职的政绩,更何况文靖安是县试案首、府试案首加上院试案首,是连中三元的案首,天下之大,哪个知县和教谕能教出连中三元的案首?

    当然了,他俩的运气也不仅在文靖安身上,随着申知府的宣读,他们得知陈崇章排到了第十三,比头场第十五名都高了两个名次,还有另外一位永宁县县学的考生排到了第十七,另外一位排到了第二十,本轮院试一共点二十名廪生,这也就是说永宁县今年不但考出了二十二位秀才,里边还有一个是案首,三个是廪生!

    这成绩足以傲视云州所有府县,王所思和宋教谕岂能不偷笑?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没有文靖安,王所思和宋教谕带出来的学生也不会太差,这些年文靖安在永宁县中看得很清楚了,王所思虽然对官场失望,心灰意冷,在政事方面总是得过且过,放任自流,但他在对待读书士子方面却没有丝毫马虎,时常视察县学和县里各处书院、私塾,给予不少优待,当年他和文靖安结下交情,不就是亲自到莲花镇来看青莲书院么?

    王所思真正践行了一条真理——再懒不能懒教育!

    宋教谕更不用多说了,这位老学究无论是教授诗书还是个人人品,那都是传统的老儒学风骨,在他的治理下,永宁县学有条有理,严明公正,学生都是真才实学之辈,带出成绩是迟早的事。

    人任何时候主要依靠的还是自己,文靖安这个案首只是给他们锦上添花罢了。

    前边的申知府读完了名单,两边的书吏收好榜单,他们迅速退出明伦堂,拿着榜单赶往府衙门前的申明亭张贴,这就是发院试的总案了。

    至于文靖安等人这边还有流程要走,申知府对着孔子铜像宣读了一篇告文,随后烧掉告文,开始给孔子上香行拜礼,这时文靖安等人也要上香行拜礼,不过只有文靖安等二十名廪生能上香,其他秀才只有拜一拜的资格。

    等级高低,身份尊卑从这时候就开始显露出来了。

    在明伦堂做完这场仪式还不算完,后面还有学政大人那一茬。

    陆学政这边就不来这些虚的了,他在自己住宿的衙门召集接见这批新晋的秀才,发放最为重要的院试成绩结单以及府学入学通知书,拿到这些官方证明的文书证件之后,文靖安等人要向学政大人跪谢恩典。

    陆学政这时才跟这批考生有了第一次对话。

    他先是向所有通过的考生表示祝贺,接着说了再接再厉,继续攻关之类的勉励之语,然后才将目光放到单个考生身上。

    于公于私,他第一个想要交谈的对象当然是文靖安了。

    于公,文靖安是本次案首;于私,他极度欣赏文靖安的诗才。

    “靖安呐……”

    陆学政一改之前那副不近人情,不苟言笑的表情,竟然亲昵地直呼文靖安的名字。

    三品大员向自己示好,文靖安当然不会不识抬举,赶紧行礼作揖,恭谨道:“靖安不敢。”

    陆学政道:“院试之前我是考官你是考生,为了避嫌自然不能私下言语,但如今院试结束,总案已定,你我——”

    他指了指文靖安再指了指自己胸口,继续说道:“便是师生了。”

    这句话的分量可大可小。

    “小分量”的意思是科举场上历来有这个规矩,只要某位考官是你的主考,不管他是不是教过你,甚至和你八辈子打不着一竿子,考完之后你都是他的学生,你就是他的“门人”,但显然这种师生关系没什么感情,更多是一个名分。

    “大分量”的意思也是因为这个名分,有了这个名分之后,如果这位考官欣赏你,有意栽培你,就会真把你当成心腹,往后无论在科举场上还是官场上,他都会把你当成自己人,出力将你推到更高的位置,结党营私是个贬义词,但提携后进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这位陆学政现在说和文靖安是师生关系,不知是“大意”还是“小意”。

    在文靖安看来当然是大意好,能得一位三品大员的青睐用脚拇指想一想都知道怎么选择,更何况他从林宁宴的来信中已经知道这位陆学政的很多信息,此人名叫陆公台,在朝中颇有威望,他即非旧党也非新党,而是支持海贸的中间派,这么多年他能在两派之间屹立不倒稳坐钓鱼台,六十高龄还能主管一州学政,他这三品大员便绝不是凭空得来的。

    想到如此种种,文靖安便大胆回应了一句,“学生惶恐。”

    他自称“学生”,这里边的意思陆公台怎能听不出来?

    颔首笑道:“既是师生,何必惶恐,抬头说话。”

    文靖安:“学生斗胆了。”

    说罢直起身来,与陆公台正面相对。

    陆公台此时站在案前,这才仔细打量文靖安,看完之后捋了捋那戳灰白山羊胡,跟一旁的申知府等人道:“一表人才,果然是‘江山代有人才出’。”

    申知府赶紧笑回道:“陆大人慧眼独具,文案首非但一表人才,那更是满腹诗才啊。”

    其他官员即刻附和,给陆公台和文靖安一顿吹嘘,文靖安明知这些人是阿谀奉承,但听了也觉得轻飘飘,感觉自己就是大盛科举之神,未来的文坛之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行不行,这是腐蚀斗志和信念的糖衣炮弹,现在才刚考了院试,才刚起了个头,不能被这些巧言令色迷惑。

    总之两个字——别飘!

    非但不能飘,还要趁机给陆公台留一个尊师重道、知恩不忘报的好印象。

    “陆大人、诸位大人,学生能得案首绝非自己一人之功,这些年县里的王大人和宋教谕给了学生无数帮扶,若没有他们的照拂与教导,学生如今还只是乡下一粗俗农子,如何能与诸位大人同堂言语?”

    后边的王所思和宋教谕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又异口同声道:“值了值了!没看错人!”

    陆公台听了这话若有所动,虽然脸上没有表现出来,但心里已经响起了一句话。

    “孺子可教耳”。

    既然如此,他便卖文靖安一个面子,问申知府:“永宁知县、教谕何在?”

    申知府会意,打了个手势,人群最后方的王所思与宋教谕便从一大群知县、教谕中走了出来,穿过人群,接受陆公台的召见。

    古人非但阶层之间等级森严,官员之间亦是如此,朝廷钦派的三品大员比王所思这种七品蝇头小官地位高出不知几何,王所思和宋教谕谨慎行礼,陆公台摆了摆手,说道:“你们做的很好,教出不少好学生,为大盛培养了不少人才,之前考了榜眼的林编修也是从你们永宁县出来的,如今永宁县又出了一位院试案首,你二人的功劳本官自会向上奏明。”

    王所思和宋教谕千恩万谢,有了陆公台这番话,最少今年,最多明年,他们升定了。

    当然,混迹官场多年,他们岂不知是文靖安给他们推了一把,让他们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风光了一回,此时人多不好当面对文靖安表示感谢,还是私底下再说。

    有了这番操作,文靖安在做人上便也展示出了独到之处,不仅王所思、宋教谕,陆公台对他也是更加喜欢,他接着问了文靖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靖安,院试之后你是如何打算?”

    文靖安道:“学生想抓住机会,去考今年的乡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