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末世女穿越后,她爹一心想造反 > 第2章 村里日常

第2章 村里日常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赵锦书就起来了,绕着院子快走,赵锦书虽然只想苟活,但是也得能自保不是。

    走了5圈后,天亮了,娘亲也起床了。

    看到院子里的赵锦书很是吃惊,“书儿,你这是在做什么?也不多加件衣服再出来?”

    “娘亲,我这是跟外公学的,你看外公从不生病,就是因为他会打拳,我先练好身体,然后也要跟外公学习。我再也不要生病了,药太苦了。”

    这是昨天晚上赵锦书就想到的,要给自己的身手找个出处,外公余大志是不二的人选。

    外公是村里的猎户,不上山不下地的日子就绕着村子走圈,也会在自己后院打套拳法,活动活动筋骨,身体好的很,身手也依旧很利索。

    简单的吃过早饭,赵锦书就出了门!

    末世哪里有这么蓝的天,这么绿的山呢,不好好逛逛都对不起自己穿越来一回呀!

    当然了自己目前这小胳膊腿,也只能在山脚下转悠一圈。看着这蓝天,青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心情都格外的美好。

    回到自家小院,娘亲正在廊下忙着绣活,这也是娘俩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赵锦书突然觉得自己回来早了,应该到午饭前再回来的。

    “行了,娘不逼你练习绣花了,去屋里接着认字去吧!”也许是赵锦书眼中的抗拒太明显了,余氏笑着将赵锦书打发到书房去了。

    “好勒,娘!”然后利落的转身去了书房。

    原主从5岁就开始学习打络子,能拿稳针就开始练习各种针法了。记忆里原主也不是那么喜欢刺绣,只不过是遵母命。

    对于一个补袜子都困难的现代人来说,要适应还是需要个过程的!

    赵锦书来到院子右侧的书房里,书架上放着几本书,基本都是父亲赵子恒自己手抄的,靠窗户的位置放着一张书桌,上面摆着笔墨纸砚。

    记忆中,赵锦书已经学会了千字文,娘亲亲自给她启蒙的。大盛朝的文字跟现代的繁体字相差不大,赵锦书很庆幸自己没有彻底变成文盲。

    赵锦书没有着急练字,而是在书架上找了一些关于本朝的书籍来看。原主只有7岁对于这个世界知道的还是太少了,还是想多了解一些才放心。

    等到吃中午饭的时候,赵锦书已经对自己生活的朝代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赵锦书所在的大盛朝,对女性的约束没有那么多,女子可以改嫁,也可以立女户,也可以做生意等。

    午饭是昨天的鸡汤煮的杂粮面条。不挑食的孩子吃什么都香。

    赵锦书收拾好厨房,就回了自己的房间。

    她今天并没有急着去睡觉,而是从床底下拖出了一个小箱子。床铺底下摸出钥匙,打开了原主的宝贝箱子。

    箱子里,银子有3两,还有500多个铜板,另外还有一个银制的长命锁,一对银手镯,应该是原身外公外婆送的。铜板应该是原主自己做绣活挣的。

    看完后,就将箱子锁好放回原来的位置。只不过这次箱子里,只剩下一些铜板,银子和银手镯等,连同钥匙都一起放回了储物空间里。

    “最重要的东西,还是随身携带最安全!”

    收拾好之后,赵锦书也安心的去午睡了。

    午睡醒了后,赵锦书没有再去书房,而是和自己的娘亲一样,在廊下绣着帕子。接着原主没完成的绣,有着原主的记忆,再加上绣的花样也简单,坑坑绊绊给绣好了。

    娘亲正在绣的是一幅百寿图,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了,这幅绣品是绣坊的老板特意跟娘亲订的。已经赶工一个月了,预计下一回去县里就能交货了。

    按理来说,原主的父亲中了秀才,在这小地方应该吃穿不愁才对。但是因为赵子恒中了秀才后也就回来一两次,还都是来去冲冲。

    余氏也不敢乱收礼,只有喜报传回来时,县太爷嘉奖的20两银子。但是为了以后进京赶考,这笔钱还是不能动。

    逃难来的爷爷一家能买地盖房,并且供父亲读书,已经掏空了家底,别说这几年一直是支出大于收入。

    还好原身的父亲也是自己够争气,学霸体制,运气也不错,考到秀才都是一次过,现在自己在府城平日里也是自给自足,当然了要远行去考试什么的还是需要家里给补贴些。

    余氏的刺绣手艺是当初正儿八经的跟着绣娘学过的,所以靠着刺绣,娘俩在村子里完全能过上富足的生活。但是为了给那个远在府城的爹攒点赶考的盘缠,娘俩个的日子,过的很是节俭。

    晚上娘俩一起煮的杂粮粥,炒了一盘青菜,简简单单又是一顿,这种简单的幸福在末世是不可求的,现在的日子赵锦书很满足。

    第二天,吃完早饭后,娘亲拎着篮子,带着赵锦书,向村子里走去,去看看赵锦书的外公外婆。

    走了一刻钟就到了,跟外婆打过招呼后,赵锦书就跑去找外公了。成功混到一顿午饭,赵锦书跟外公学功夫的事情,也算是过了明路了。

    经历过末世的赵锦书,虽然散打格斗什么的都会,但是也是需要一个出处的不是。

    回家后,隔壁的林大娘带着她女儿秀梅已经等在大门口了。秀梅是来跟余氏学习刺绣了,她算是余氏的半个徒弟,不忙的时候都会过来学习。

    赵锦书这次也如往常一样加入她们。

    “菀姨,后天你还去县里吗?”正当赵锦书专心跟兰花的叶子作斗争的时候,听到了秀梅的问话。

    “去的,这个百寿图到交活的时间了,得给送去了。怎么的,秀梅也要交活了么?”

    “嗯,我攒了10条绣帕,菀姨帮我带过去吧。家里要农忙了,我娘没法子去了。”

    去县城的那天,余氏是带着拖油瓶赵锦书一起去的。

    村口每天都有牛车去往县城或者镇里,每人2文钱。娘俩给了钱,自己找好座位,牛车就慢悠悠的向着县城出发了。

    一个时辰后,到了安远县。娘俩下车后,先去绣坊交绣品。娘亲的绣品百寿图加上其他的几件,掌柜的一共给了30两银子。其中那件百寿图给了25两,如若平时也就七八两。

    结算完了余氏的,接下来就是她徒弟秀梅的了,10条帕子每条10文收的,一共就是100文。

    最后算的算赵锦书的,5条帕子,虽然绣工没有秀梅的好,但是看在余氏的面上也是按照10文一条算的。另外还有30条络子,也给凑了50文钱,一共给了100文,余氏直接让赵锦书自己拿着。

    摸着荷包里的100文,赵锦书不得不感慨,有门手艺无论在哪个朝代都一样的有用呀!

    余氏这次又接了一个大件,花开富贵的屏风。

    赵锦书其实不想让余氏再绣大件的,但是显然她的意见并没有被采纳。

    看余氏这么努力,赵锦书给自己和秀梅也各接了10条帕子的活计。

    “娘,我想去趟书铺!”出了绣坊后,赵锦书提了自己的要求。

    “行,正好家里也要添置一些纸墨。”

    两个人在去书铺的途中,遇到了一对老夫妻摆的馄饨摊。2个人早上只来得及喝了碗粥,这会也饿了,就要了2碗馄饨,吃饱喝足后两人起身去了书铺。

    书铺的掌柜已经认识了余氏,打过招呼后余氏就要了一刀纸,又要了一块中等的墨锭。

    赵锦书在书铺一楼转了一圈,正准备去二楼看下,余氏已经在那边喊她了。

    “书儿,还有什么要买的嘛?”

    “娘亲,我想买一本关于草药的书籍。”

    从书铺里出来,娘亲余氏的背篓里多了纸墨,还有一本草药大全。书是掌柜推荐的,说是大部分的草药书上都有了。

    赵锦书翻了翻,里面不仅有图片,还详细的介绍了草药的生长环境和药性,当然价格也很美丽了,5两银子!

    余氏看赵锦书是满意这本书的,就痛快的付了钱。

    “既然买了书,就要好好的看!”余氏出了书铺只说了这么一句。

    然后就领着赵锦书去了杂货铺,买了些油盐。最后路过猪肉摊子上买了2斤五花肉和1斤排骨就坐上回村里的牛车了。

    赵锦书的第一次县城之行就这么结束了。

    到家已经半下午了,娘俩就直接做了晚饭。炖了个排骨汤,焖的二米饭,又炒了一盘青菜。吃完后天还有点亮光,给五花肉抹了一层盐放到篮子里,挂到了阴凉的地方,现在这天气还冷着,肉能放得住的。

    娘俩洗完澡之后就各自睡下了,不知道余氏如何,反正赵锦书7岁的小身板是累的,所以这一晚上睡的也是格外的香甜。

    翌日,娘俩吃完早饭后,余氏先是到书房陪着赵锦书读了会书就去忙活她的屏风去了。赵锦书自己一个人在书房练了一个时辰的大字,然后翻出昨天买的草药的书,翻看起来。

    赵锦书前世根本没接触到中医这块,再加上有的字还不认识不熟悉,所以看的很慢。赵锦书自己倒是不急,毕竟她才7岁,慢慢来吧。

    之所以要学习这些草药知识,一个是自己守着这么大的山,自己认识了以后也多个收入不是。再一个万一以后自己要是改走宅斗路线,认识些草药,再懂点药理,是不是活的会久一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