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大丈夫 > 第973章淮河防线

第973章淮河防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高义欢一行人来到岸边,首先看见的并非是造船工坊,而是魏军水师水寨。

    高义欢在收取山东、河北后,立刻便让兵部将缴获的船只,俘获的水手集中起来,组建了北洋水师。

    水师以山东登州为主要基地,计划至少训练三万人,海州也是北洋水师的一个基地。

    高义欢对这支水师,给予了厚望,今后不仅要承担,渡海攻击辽东和朝鲜的重任,同时要南下与明军水师一战。

    当这一切结束,高义欢还希望他们能够加入大航海,纵横四方,弘扬大魏的威严。

    这时高义欢一行人,奔驰到了岸边,六千陆师转水军的魏军将士,正站在海风中操练。

    六千魏军将士,是步军精锐转入水师,他们在陆地上是一把好手,可是在海上却是新幕之军。

    虽说,兵部在挑选时,已经尽量选择会水的士卒,但他们要形成战力,依然不是短时间能够实现的事情。

    高义欢远远的看着操演的士卒,听见将领的历声怒吼,“俺们从步军转水师,你们和本将都是新人,不过俺们在陆地上是猛虎,下了海也要是猛虎,不能当旱鸭子。俺们大魏步军天下无敌,靠的就是训练,现在当水师,俺想道理也是一样,就是一个字“练”。你们这群龟孙,都给老子打起精神。”

    高义欢并没有前去查看水师士卒的训练,他自己也不懂,去了也是瞎指挥,魏军缺少水师将领,现在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高义欢看了一眼,站得笔直的士卒,扭头对黄秉忠道:“港湾入口修建炮台没有?”

    黄秉忠一愣,摇摇头,“回禀陛下,没有修建炮台。”

    高义欢心里一叹,魏军将领善于陆战,对于海上的威胁,却全然无知。

    这让他不禁担心起自己的海上霸业起来,没有人才,大魏如何纵横海上?

    “陈先生,让兵部和工部协同,派出人手,在水师泊船之处,都要则险要建造炮台,控扼港口。现在我们的水师还很弱小,需要炮台的保护,以防明军水师,杀入港口摧毁战船!”高义欢沉声吩咐一句。

    “陛下考虑周全,内阁会尽快照办。”陈名夏领命道。

    高义欢微微颔首,遂即与众人侧马奔驰向海州造船坊的遗址。

    海州大概就在今天连云港的位置,这里曾经有一些造船工坊,鼎盛时期有数千工匠,能造横渡渤海的战船,不过早前被毁过一次,现在已经只剩残骸了。

    高义欢很看重水师,魏军接受此处后,县令便组织人手,对工坊进行了清理。

    高义欢一行人奔驰过来,便见远处一大片区域内,遍插红旗,成群结队的百姓,肩挑手扛的正在清理工坊内的木材,修整残破的工坊和船台。

    民夫们将一根根的木材抬起,堆在一处,修建棚户遮蔽风雨,忙碌的现场,还有戏班子的乐声传来。

    高义欢微微一笑,“海州县令是训导司出身么?”

    陈名夏道:“今岁吏部那边破格提拔了一大批官员,来河北、山东处理地方事务。海州县令是训导司出矮,姓孙,名定礼,字长文。”

    正说这话,一名留着小胡子的黝黑男子,疾步迎接上来,跪拜行礼,“小臣拜见陛下。”

    高义欢微微笑道:“孙卿请起吧。”

    孙定礼见皇帝知道他的姓,心里有些激动,“臣谢过陛下。”

    高义欢微微颔首,“这里情况如何?卿家给朕说一下。”

    当下一行人翻身下马,孙定礼走在高义欢旁边,介绍道:“陛下,臣查阅了海州县志,这里曾经能造出二千料以上的大船,有五六千工匠,但就是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造船工坊,在崇祯十二年,却被鞑子一把火给烧毁了。现在这里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还有散落的木材。”

    高义欢听他这么一说,心一下凉了半截,皱眉问道:“既然如此,这个船场是否还值得重新修建?”

    孙定礼一本正经,他正色回道:“陛下,臣以为完全值得重建。工坊虽然被毁,但是工匠还在,而只要人在,工坊建起,很快就能重新造船。”

    高义欢眉头一挑,有些意外,“工匠还在?”

    “回禀陛下,当初清军先攻入山东,后南下打到海州。当时海州的工匠,得知清军杀入山东后,就陆续南下避难了。清军占据海州,将工坊烧毁后,撤离海州,这些工匠又陆续返回,只是工坊没有了,加上明廷的户籍制度崩溃,无人管理他们,工匠们便都去种地了。臣到海州后,通过走访,已经找到近千名工匠。”

    高义欢听后,脸上大喜,“好!好!不错!”他连续赞叹几句,然后扭头吩咐陈名夏道:“海州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内阁要尽量满足。”

    说着他又看向孙定礼道:“这个工坊,朕就交给孙卿,卿家有什么困难,就直接上书,要是内阁不给解决,你就找朕!”

    孙定礼听后大喜,“如此,小臣定然为大魏把工坊恢复。”

    说着高义欢一行人,走到几堆用油布覆盖的木材旁,伸手掀开,下面都是一根根粗重的木头。

    孙定礼介绍道:“陛下,这里原来不只这点木材,被清军烧了大半,剩下的又被附近的百姓偷回家里,臣现在找到的就这么多,都是自然阴干,随时可以使用。”

    高义欢看了看周围的木材堆,微微颔首,以他的了解,老乡们没全部搬回家去,便已经是手下留情,民风淳朴了。

    “朕拨给海州一个司的士卒,专门护卫工坊,以前偷走的木材就算了,现在再偷,严惩不贷!”高义欢沉声说着。

    当下高义欢在孙定礼的带领下,巡视了工坊一遍,整个工坊还是一个工地,其实没什么好看的。

    高义欢慰问了一下民夫,接见了几名工匠,表示给予他们大魏匠人的待遇,立刻就引起了一阵欢呼。

    魏国对废除了匠籍,终止了世世代代都是匠人的制度,改为具有流动性的匠户等级制度,要做匠人得先考取证书,从学徒往上考,一直考到匠师,并且父辈获得的等级,不能传给子孙。

    当然要推行这样的制度,那就必须提高匠户的待遇,吸引普通人来考匠籍,使得匠籍像科举一样,成为底层百姓向上的一个渠道。

    ~~~~~~

    高义欢在海州进行考察后,继续南下,不几日便到了淮安之北的清河县。

    这里魏军营帐遍布,骑兵沿着淮河奔驰,而在淮河南岸,明军同样连营百里,河中战船穿梭,气氛紧张。

    这时,高义欢身后跟着数百骑兵,奔驰到淮河北岸的一处山丘上,山坡布满了魏军的大炮,黑洞洞的炮口,对阵了河面。

    高义欢等人翻身下马,爬上山丘顶部,用千里镜观察对岸,只见密密麻麻都是营帐,明军士卒像蚂蚁一样出入营盘。

    高义欢微微皱眉,“黑虎,明军的防线如何?”

    徐黑虎沉声道:“陛下,明军的防线主要靠河中水师。臣曾派兵强渡,兵马渡过三成,明军战船忽然杀到,撞翻了兵船,斩断两岸的联系,渡过去的弟兄全部被明军包圆,一个都没回来。”

    高义欢脸色阴沉,看着河中一艘具有西方特色的巨大战船,不禁一愣,手指着问道:“那是谁的船?”

    徐黑虎看了一眼,便恼怒道:“是福建郑家的船!”

    ~~~~~~

    (感谢亱空の彩虹的1000,平凡人的超凡梦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