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 第30章 麻烦大了

第30章 麻烦大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姚奇英和曹鸣鹤一直对峙到傍晚。

    双方既不前进也不后退,隔开他们的几十辆大车仍然寂寞的待在那里。没有饥民敢围观。

    天,渐渐黑了下来。

    清化镇。

    培养了一年多的参谋部还是不给力,平时让他们随便练手没问题,当前要紧关头,李自成必须亲自把握。

    军队里“参谋”一职古已有之,唐代就有记载了。当然它还有其他别名,谋士、军师、幕僚、幕宾、师爷、赞画

    古代设置的参谋虽然不是很正规,但负责的事情和后世没多大区别。

    聪明又懒惰的人,适合当司令官聪明又勤快的人,适合当参谋长愚蠢又勤快的人,可以被支配着使用愚蠢又懒惰的人,只能让他滚蛋了。

    决策者:只需指出大而粗的战略目标,没必要被旁枝末节的细碎问题浪费时间。

    参谋者:领会决策者的意图,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

    执行者:不必动脑子,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冲上去干就行了。如果他们稍微再有些主观能动性就更好了。

    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大规模战争都不是依靠蛮力碾压对手而获胜的,所有战役一级的战斗都有详尽的作战计划,往往会提前准备几个月,一年,两年。

    战争,并不只是一个无脑冲锋就能解决的问题。

    通常意义上的一个作战计划包含六个方面

    战前准备阶段:敌情判断上级意图本级任务和决心部队编成、部署和任务作战阶段划分行动预案协同动作的原则和要求主要保障措施指挥、观察配系等。

    这些工作的主要作用是,在开战之前理论上先让己方立于不败之地。至于将来实际上是胜是败,将来再说吧。

    在收集了敌方情报,对比了敌我情况后,开始配置自己这边的战斗力部署,依据不同的战斗力部署再搭配物资的输送。这样你的士兵才可以在战场上始终以优势兵力对敌人进行作战,并且也不会担心自己的弹药打光、军粮不够吃等在战场上很难解决的问题。同时还需要对敌人的侦查和情报获取进行反制和欺骗。

    战斗进行阶段:对初战或第一阶段的行动作总结,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正或改变原计划。

    还有,在战斗中,坐在指挥部里面的指挥员怎么获取“全局视角”?

    侦察兵、传令兵、通信兵、内奸、密探等把各处信息搜集回来,参谋们把信息归纳总结,先筛选出部分无效信息,再把剩下的分门别类统一汇报给指挥官。这就是名将们之所以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原因。

    诸葛亮在隐居时应该就有很多“参谋”,不然为什么他足不出户又能知天下事?三天两头不在家,说是找朋友喝酒,其实就是去业务交流去了

    战果获取阶段:消除隐患布置防守。

    很多人会有一个很简单的胜利概念,就是消灭了一部敌军或者占领了“一块地盘”。但这个想法是不对的,消灭或者占领仅仅是战果获取的序章。

    占领区是不是真的安全了?你敢在刚刚打败敌人的焦土上悠哉乐哉?必须一边清除隐患,一边建立防御体系,准备抵挡敌人的反扑之后你才可以守住刚刚拿到手的战果。

    所以,在作战计划中往往会包含消灭了敌人以后,如何迅速建立防御的计划。

    战局稳定阶段:安抚占领区。

    占领一个城镇,当地居民的安抚问题也是前期作战计划里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赈济贫民打土豪还是来一次屠城立威?以及如何安排自己的士兵驻扎等等,都是一场战斗过后需要立刻着手去做的事情。

    怎么做,做到何种程度,调配多少物资支援等等,方方面面的参谋必须要考虑到。

    李自成之前就因为心慈手软,没有对占领区土豪劣绅施行强力镇压,导致了一系列隐患。做为革命者,天生就和旧利益团体有矛盾冲突,指望完全感化他们,不现实。以后要吸取教训。

    战后阶段:战斗效果评估。

    仗是打完了,究竟我们是赢了还是输了?这事吧其实没有人能立刻说清楚。

    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算不算赢?花了一万块拿回来八千块算不算赢?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能算赢?要经过评估才能弄清楚。

    再比如,刚沾沾自喜的攻下一座城,高兴的说这简直赢麻了,但是立刻发现外面被敌人合围了。完蛋吧!

    这就是作战计划中战后评估的作用,千万不能以表面的得失论胜败。

    总之,作战计划相当繁琐又细碎,司令官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不可能一直做这些工作。

    可别忘了聪明又懒惰的人,适合当司令官。

    他们很“懒惰”的,这特么都是“勤快”参谋的活儿!

    司令官的作用是指出目的地,而参谋们要去工地上修桥铺路。

    参谋修出个豆腐渣工程,司令官半路翻车,乃至掉进阴沟参谋铺出条高速公路,司令官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一路高歌猛进。

    参谋部的出现,直接催生了复杂的战役动作,整个战役才活了起来。

    由此可见参谋工作的重要性。

    他们对作战计划以及军队规划进行统一负责。在战时之外的时间,参谋还有更多的工作是在部队的建设和管理上。比如官兵训练、实战操演等。

    比如参谋根据任务分工不同,可设作战参谋、侦察参谋、军务参谋等等。

    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对于选兵用将、建军方略、战场调度等重大事项,他们甚至连建议的权力也没有。

    。。。。。。

    派出支援姚奇英的队伍后,大统领来到参谋部。

    巨大的全国地图、战区地图挂在墙上,李自成看着各路官军的动向。

    京城传来消息

    崇祯皇帝命倪宠、王朴为总兵,将京营兵六千赴山西,以中官杨进朝、卢九德监其军,而别遣中官监良玉等军。

    同时,山东战场的孔有德大势已去,川军要提前赶来中原剿贼陕西的曹文诏同样要提前进入山西原本暂时不会动的河南巡抚也接到了过黄河平贼的诏令还有卢象升的“天雄军”

    崇祯要求各部三个月内平定山西流寇,尤其是短毛。

    大顺军麻烦大了。

    在上党闹腾的太厉害,甚至公然建立“大顺”国,朱由检十分震怒。先期带来的后果就是,李自成暂时没啥,既没有得到好处也没啥坏处,可是,刘宗敏玩完了。

    之前新任宁武总兵张应昌带着三千旧部过黄河进入吕梁山,他都没去宁武衙门,直接调来八百宁武兵。

    随着李卑、贺人龙、艾万年率所部几千人过河进入吕梁山,他们合兵一处,对“流寇”发起了大规模围剿行动。

    刘宗敏刚从泽州参加完开锅小典回到老巢,官军进剿。

    以刘爷的预备老丈人为代表的很多土豪士绅都当了带路党,大顺军在石楼的根据地首先被攻破了。

    连带李自成从历山派过去调换的一哨人马也被打残了。高一功因为“护送”上千蒙人到沁水,幸运的躲过一劫。

    刘宗敏躺在担架上指挥突围,万幸跑出来几百人。他们安全抵达了娄烦山寨后才有条件传出信来。

    那边根据地被围剿还有个原因。秋收之后,刘宗敏几乎把附近几个县能收缴的粮食全收完了。可以说他是吕梁地区最大的土豪。数千明军找不到饭吃,有钱都买不到粮,他们只能去“打土豪”。

    可怜的小刘。

    李自成不会亲自带兵去救援刘宗敏。

    因为他的全骡马化“御林军”并不适合山地战,去那边反倒束缚住了手脚。何况,半路还有张宗衡等数千明军,大队车马想安稳通过不容易。

    另外,马士英等人还在长治一带剿贼,他们会不会南下围剿短毛还未可知。

    尤世禄在张宗衡的威胁下已然“病愈”,统兵到了阳城,几乎就是大顺军刚走他就赶到了。

    众所周知,明军后勤捉急,老尤也不是善男信女,一路走一路找吃食。然后,“总兵尤世禄纵兵掠阳城”。

    饱暖之后思那啥,没后台的秀才、举人家女眷都被祸害了几个。甚至有整个村子都被屠了,因为怕幸存者们上告。

    尤世禄知不知道下面的情况?外人不清楚。就算知道了又能怎样?上面既要小兵卖命还不给拨钱粮,总兵能咋办?

    刚进入泽州的左良玉部军纪也差不多类似。

    记录农民军就是“百般拷打,损人耳目,断人手足,烧人肌肤,金银珠玉罄抢一空,猪羊牛只蚕食殆尽。家家户户无一物所存,无一物不毁”

    记录官军呢,“兵马太重,玉石难分,误伤良民亦多。”一笔带过。

    再比如泽州的大阳镇,原时间线上先被平稳占了两次,当时土豪们给了钱粮。第三次不愿给了,农民军才攻城。

    各路反王里应该有畜生,但是绝大多数并不会乱杀无辜,那样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他们只是要吃饭。地主老财们要对抗,那被杀不是很正常。至于底层贫民,自己都快饿死了,农民军疯了去杀他?

    乱杀无辜一点收益没有,还浪费体力、损耗军械,你以为农民军能天天吃饱?他的兵器容易找?

    当然,这话对明军同样适用适用一半。他们割贫民脑袋可冒充军功,有收益。

    地主的后代们,以及自干六们总说农民军无恶不作,可是,再举个例子

    原历史线,阳城附近除了窦庄,后来的五六十处大型堡垒都是在农民军三番五次来来去去后,在三五年或者七八年后才逐渐修筑起来的。

    农民军要是把他们杀光抢空烧完了,他们哪来的钱修堡?哪来的劳力修堡?后世哪来的那么多明代老房子?尤其清代以降,绝大多数堡寨、老房子都废弃湮灭了,不然留下来的更多。

    农民军攻破的城镇不在少数,有些县甚至来来回回被破了六七次的都有。县里的缙绅、退休官员以及未来不久会出仕当官的人等等,很多还不是活的好好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比如向来传言好杀的张献忠,他占据县城时,听说有个后生的哥哥是知府,想着打个土豪弄点钱粮,结果跑去对方家里一看,并没有啥家产。

    张献忠就给知府写信:“使为官者人人皆如我公,百姓不受睃削之苦,献忠何能起事?”并且说他知道知府不会回信,他也不希望得到回信。

    知府确实没回信,不过张献忠和他弟成了“不拘形迹”的朋友。

    这位知府的结局咱以后再说。张献忠以及很多农民军头领本来就是穷苦人出身,即便他们杀人不眨眼,但好歹也有基本人性,知道什么人该杀,什么人没必要杀。

    可掌握话语权的并不是农民军,所以,还不是任别人怎么编排?及至大明仅剩下最后一口气,有点良心的士绅官僚们才在笔下才把评论颠倒过来。

    “今官兵所至,动以打粮为名,劫商贾,搜居积,银妇女,焚室庐。小民畏兵,甚于畏贼。”

    “贼来兵去,兵去贼来。贼掠于前,兵掠于后。贼掠如梳,兵掠如剃。总督之令不能行于将帅,将帅之令不能行于士卒。今日之事,其何以济!”

    “杀民如剪草,列颅称贼首。”

    “各携利刃争相逐,函首忙报将与督。哄然攘臂受赐金,屠尽一家与九属。”

    “将无纪律,兵无行伍,银污杀劫,惨不可言。所掠妇女,荆布者徒步随行锦绣者乘马掩泣。尾贼而往,莫敢奋臂,所获之级,半是良民。所报之功,毫无寔绩。”

    “贼令严明,将吏无敢侵略。明季以来,师无纪律,所过镇集,纵兵抢掠,号曰打粮,井里为墟。而有司供给军需,督逋赋甚急,敲扑煎熬,民不堪命。至是陷贼,反得安舒。。。。。。”

    乾坤颠倒!

    河南襄城有个士绅叫张永祺,和王铎是同年举人。他从崇祯五年开始,集合了一帮大小地主出钱出粮协助守城。十年时间,他自己花了折合一万多两银子。襄城也一直平安无恙。

    崇祯十四年底,李自成来了。包括襄城知县在内的很多人都要开门投降,张永祺不同意。他大义凛然的要死守。

    结果,最后关头他借口老母想要出城躲避,就溜了。张永祺跑到温县花了八十两银子买了座大宅子安顿下来。

    一个月后,张永祺“始得家书,云闯贼入城,家业荡析已尽,家口无恙。”

    接着,他去找了王铎等人的关系,托汪乔年麾下总兵郑嘉栋捎带自己回襄城老家,顺便当带路党,要做还乡团。

    当时刚过完年,先下雨又下雪,张永祺跟随从洛阳开拔的秦军“日行泥中,夜宿霜地。手拾枯枝煨面饼,日一餐。与各兵不盐食者数日,甚至求勺水润口不可得。草空豆尽,营马长嘶。呜呼,身在事外,痛恨兵丁驿骚,及入行伍,备悉艰难苦楚,可为痛苦浩叹也。”

    可怜的秦军,张永祺还感慨了一番。

    秦军们半路想打个寨子补充粮草还没打下来,灰头土脸的撤了,汪乔年的结局以后说。

    至于张永祺,他记录说李自成打败汪乔年后把襄城190多个读书人“割鼻断足”。而他这个正经的还乡团团长,被俘后反倒没被割鼻断足,奇怪了。

    乡亲们恼他引官兵入城,招来那么大灾难汪乔年的亲属也一再告状,称张永祺通贼,又怀疑他侵吞官兵财产。

    张永祺在家里待不下去了,只好又去外地买了座宅子,吃嘛嘛香,还看了一眼康熙盛世才嗝屁。运气真好。

    最后,他在书里记录的那些事情,有多少真的有多少假的,已经没人知道底细了。

    人民裙众创造历史,可传承历史的是达官贵人。涂脂抹粉的是他们,瞎几把编排的也是他们。

    继续说农民军和官军对比

    “惟闯贼过则家室完好,亩禾如故。百姓竟德之,竟多归附,势益大。”

    “闯贼分兵下孝感,姚乘舟避难南湖,唏嘘不已。邻舟妇解之曰贼自入黄来未杀人。”

    李自成在襄阳时,明朝监纪推官朱翊辨向崇祯报告说:“贼又给牛种,赈贫困,畜孽牲,务农桑,为久远之计。民皆附贼而不附兵,贼有食而兵无食。”

    李自成在京城时,文人陈济生于中记叙了自己逃出京城,在京南一带大顺政权统治区看到的情景:“居民稠密,诸乡村肩荷而来,日中为市,至晚方散。太平光景,于兹仅见。”

    中说:“伪县令刘钟泰自山右来任。时贼法严,吏不敢舞文,民不敢犯禁,任二十余日,邑甚安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