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 第16章 般若波罗蜜

第16章 般若波罗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波罗地名是引用梵文“般若波罗蜜”,到达彼岸的意思。

    波罗堡位于无定河南侧黄云山上,依地势而筑,系极冲要地。

    围墙高三丈五尺,超过了米脂县城。在南门外还筑有一座小瓮城。

    堡内建有延绥镇中协参将府,屯驻军丁近千。

    波罗堡不仅是出入蒙地的要道,而且附近有煤矿、碱场等多种产业,同时本地陶瓷又远销蒙古宁夏延安等地。

    堡内外光是庙宇就有二十多座,繁荣可见一斑。

    时已后半晌,李自成三人在无定河边的接引寺稍做休息,开始上山。

    进入波罗堡,李自成和李自甲找了家上档次的饭馆坐定,白鸠鹤去寻熟人。

    他很快就把胡茂祯带来了。①

    李自成起身招呼,“胡兄弟快请坐。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胡茂祯抱拳客气,“有劳李哥破费。”

    嘴上客气完,嘴下就不客气了,这年头舔干净盘子不丢人。

    四人吃饱喝足,谈起了买马的事。

    蒙古马进价上等者银八两,中等者七两,下等者六两。边军转个手,上等马要二十两。

    胡茂祯抹了把油嘴,“……至于堡内军马,李哥又要挑好的,那最少三十两。”

    白鸠鹤不由抱怨道:“胡老弟,我九哥是自己人,你可不敢糊弄。”

    胡茂祯赔笑,“二哥,你也是行伍中人,小弟哪敢乱开价?要是外客,就算给四十两银子也未必能拿下……”

    上等马每天的口粮十五斤苜蓿草料就不提了,最少还要多加五斤粟五斤豆俩鸡蛋,比人吃的都好。本钱下的狠,自然卖的贵。

    何况是训练好的军马。

    马这玩意儿胆子小,容易受到惊吓。

    路边杂草随风摆动,或是吹来点杂物都可能导致马匹出现应激反应。

    拿骑射来说,骑兵在马背上不断变换角度、位置,甚至弓箭撒放时的响声都可能惊到马。

    更别说听到枪炮声了。

    战马在沙场上出现那种情况是什么后果?

    所以一匹合格的战马,除了必须具备强壮的体格之外,还需要克服天生的胆怯弱点。要对诸多外界干扰因素视若无睹。

    而且骑兵作战时,还需要马屁慢步、快步、跑步、袭步等;可能双手要紧握兵器而无法持缰,只能通过双腿、腰部动作、口令等来对马进行掌控。

    在复杂的战场厮杀环境下,战马甚至要做到受伤仍然继续坚持战斗。

    雄马还要阉割,不然敌人拉几匹漂亮小母马一勾引,玩完。

    以上种种,普通马匹不经过刻苦调教根本达不到要求。

    总之,培养一匹合格战马成本巨大。

    白鸠鹤边军出身,自然明白这些,但是该还价还是要还价的。

    “胡老弟,我九哥这次虽然只买两匹,不过以后绝对是几十上百的要。这买卖有的做,你再让一让。”

    “这样吧,三位哥哥随我到马场看看,选定了咱再说价。”

    胡茂祯也无奈,他一个小卒,就算不抽一文钱好处,马价也降不下来多少。

    几人动身下山。

    越沟翻山,大家都累出一身白毛汗。

    休息时,胡茂祯指着大路深沟说道:“有朝一日我要发达了,把这些沟都给它填平喽!”

    李自成笑道:“兄弟好志气。真有那天,我打算先在无定河上修它十座桥。”

    “还是李哥实在。”

    ……

    藏梁墕有座磨旗墩,站在烽火台上能遍观方圆几十里,隐约还能看到东北边的榆林城。

    墩底有处长宽七八里的涧地,是天然草场,放马的好地方。

    胡茂祯找到上官沟通,很快就牵来十几匹军马。

    “客人看这匹,肥而见骨,瘦可见肉,马龄六岁……”马倌孙喜策卖力介绍起来。②

    李自成摸着腰包,最后忍痛含泪买了三匹中马,花费白银七十两。不配马鞍,赠送一只小羊羔……

    巅峰时他有近七百两现银,这下只剩八十两。

    夕阳西下,今天赶不回怀远堡了,众人转归波罗堡暂住。顺便去买三副马鞍配上。

    胡茂祯不辞劳苦,非要请几人去烂大院找媳妇。

    李自成借口婉拒,把小羊羔送他,又丢给五两银子了事。还跟他借了三副铺盖卷——客栈不提供。

    波罗堡内也没像样客栈,一间大通铺,炕上能躺十个人。

    李自成同房住了伙老西儿。

    沈本升年过五十,洪洞人。祖上盐商出身,开中法败坏后另谋他业。粮行、皮毛、银号、印局等多有涉猎。

    但是人要走起背运挡都挡不住,放屁都砸脚后跟。

    前年中,西迁的林丹汗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击溃了归化城(呼和浩特)的土默特部。跟卜失兔做买卖的沈老汉倒账了。

    去年初,鄂尔多斯部的济农(亲王或副汗)被林丹汗废了。沈老汉又一笔买卖倒账。

    去年秋,五十多船从蒙古南下的皮毛在黄河里倾覆。沈老汉欲哭无泪。

    上个月,马守应、八金刚、上天猴等部农民军窜入山西,沈老汉在洪洞县的大本营被洗劫一空。

    这下彻底歇菜。

    大小股东们无力垫资,各地十几家商号只能陆续清盘。

    这年头商号是无限责任,店倒账不倒,应收账款能不能回来另说,自家欠的债务砸锅卖铁也要赔上。

    沈老汉刚在波罗堡清完账,接下来还要上榆林,上京城清帐。

    用他的话说,做买卖讲究的就是个诚,不然谁信你?

    诚可不代表不黑。

    比如,沈老汉家的印局,放款无需抵押,仅凭借款人信用。

    借贷一般按日或者按月计息归还,有的朝借夕还,有的十日或三十日归还。

    每归还一次,盖一次印,故名“印子钱”。

    由于这种放款不用提供抵押品,只要答应说什么时侯归还,到期还款就可以了,所以也叫“应子钱”。

    放款对象多为候选官吏和商人。

    候补官吏在京期间往往一住几年,时有招待送礼、交际应酬,用款甚多,囊空金尽后只得向印局借贷。

    “遇选人借债者,必先讲扣头。如九扣,名曰一千,实九百也。甚至有倒二八扣者。扣之外,复加月利三分。”

    三分利是大明律规定的,“凡私放钱债及典当财物,每月取利不得过三分,年月虽多,不过一本一利。违者治罪。”各地商号都能遵守。

    借一百两银子,一个月后还,连本带利,应该还一百零三两。若一年后还,连本带利就是一百三十六两。不管时间多长,不能将拖欠的利息变成本钱计息。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扣头应运而生。

    要是看你还款能力有限,比如借银七百两,给你按四扣三分行息。即借款契七百两,实际到手二百八十两。到期按本金七百另加利算。黑不黑?

    印局除抽扣头、收取高利外,有时甚至跟随贷款官员赴任讨债。

    故有人写诗说:利过三分怕犯科,巧将契券写多多,可怜剥削无锥地,忍气吞声可奈何?

    这还是有门面的钱庄、印局,其他私人放债五分利是普遍行情。甚或有加一钱的。

    此外利滚利的高利贷也不少见。

    钱庄放贷要看对方有无还款能力,并不是谁想贷就能贷。所以也就才有私贷、高利贷的横行。

    高利贷不好干,因为收账可不容易。几乎每个月都有若干贷方和借方被打死。利率越高,贷方的死亡率也越高。

    用沈老汉的话说,“反正还不起,迟早被逼的家破人亡。那不如和催债的拼命算了。弄死一个够本,弄死两个还赚一个。”

    扯远了。

    如今商贸能不能薄利多销呢?

    那不行。

    比如贩运皮毛,路途遥远,交通难行,再加上各种天灾,薄利的遇上一次意外就倾家荡产。

    另外,此时大宗商贸别说预付款,连现款现货都不可能。先货后款才是常态,账期漫长,有拖一二年都收不完。资金挤占严重,呆坏账比例高。

    还有比如印局放款,又没抵押物,贷出去能按期收回六成就算好的,薄利哪能维持住。

    经商成本太高了。

    李自成跟沈老汉攀谈半宿,算是加深了对现今商业的了解。

    “老沈啊,当铺买卖你做不做?”

    “咋不能做,请个朝奉就能开起来。小兄弟有意思?”

    “我缺钱,有些东西要出手。”

    “啥东西?有多少?”

    “金银首饰珍珠玛瑙人参鹿茸之类……数量说不准,每次值银几百两几千两不等。”

    沈老汉眼睛一亮,小声来一句,“赃物打七折。”

    “奸商!”

    “嘿嘿,担风险嘛!”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越思越想心头恨,洪洞县内就无好人……”

    六年前,冯梦龙出版《警世通言》,不过苏三应该还没被改编进戏曲里。

    李自成果断盗版。

    可是沈老汉不乐意了,听完之后气得胡须乱颤。

    “你这后生相貌堂堂,唱的也好,可怎么尽扯淡哩!凭什么洪洞县里无好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