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印书利润高
巡检出海的时候,装了点铁器,只是为了掩饰身份的说法,本身并没有打算贩货的打算。mbaiwenzai
了听到这里的铁价之后,自然是动了心,大不了回去再买上一批铁器,补上缺口。
既然有买卖来了,自然就得告诉掌柜的一声,估价、出价这种事还得是他们来。
听到码头来了一船铁器,掌柜来的很积极,这可一直是北港的紧缺物资,不管是矿料还是成品,有多少收多少。
好吧,有多少收多少,哪怕只是二十口铁锅,那也收了。
“我们这是第一次来,还不熟悉,下次肯定就不止这么点了”,或许是感觉两人的眼神怪异,巡检没好气地解释了一声。
“明白,没关系,一回生二回熟,这些我全要了,您是要现钱,还是给您换成番香”,掌柜笑着说道。
巡检看掌柜的依旧客气,也就不再追究,“番香怎么说?”
番香弄回去,还能再挣上一笔,自己这冒险出海,总得贴补一下吧。
“鸡舌香或者肉豆蔻,按照给您换成同等重量的”,掌柜豪气的说道。
“就鸡舌香”,不需要还价,巡检直接选了香料。
交易双方对价格都很满意,也不由的感觉量太少了点,要是能再多点就更好了。
百十斤丁香而已,根本不需要用车,喊了个路过的码头力工,给了一个木牌,让他直接到商行扛了一包过来。
顺便再把自己买下来的铁锅,用担子再挑回去,齐活。
“大人,咱回去怎么说?”,船已经离开了北港,副手来到巡检跟前问道。
“还能怎么说,咱俩商量着编一个呗,你想来这打一仗?”,巡检瞥了一眼副手。
副手看了看码头上的那一排大船,再看看瞭望台上的火炮,又看看了看自己的船,连人家小船的一半都没有,摇了摇头,没胜算啊。
张小白自然不知道,他这里已经来了一位大明的探子。
这会儿的张小白,正在印刷工坊,查看自己的又一种新商品。
越是犯禁的东西,它的利润总是越高。
正如海禁一般,冒险出海的人总会获利数倍。
可有些东西,在大明也不好批量购买,自然也就无法大量带出去。比如,铁料的专卖,导致北港最大的铁料货源地居然是堺港。
而,书籍也是其中一种。
大明不限制书籍买卖,但是书籍本身就很贵,在大明很贵,在堺港更贵。
而且,大明还严禁书籍外泄,就连朝贡使团也严禁出入书肆,若想要买书,必须请旨皇帝,得到特许授权之后,才可以出入书肆。
并且,这种特许恩准,一般也不包括历法、地理、阴阳以及兵书。有的时候,甚至连史书都是严禁平常百姓购买的。
张小白前些年进京朝觐的时候,就已经见识过了。
等他在北港站住脚之后,就已经在开始谋划这方面的东西了。毕竟这个东西,一旦形成价格优势,不仅能贩到日本获取暴利,还能返销回大明。
要不然,张小白面对大明的丝绸、瓷器这些,缺少对等的货物,很多时候都都得把别处得来的金银,再填进去。
毕竟大明对于外来货物的依赖,简直是太少了,地大物博在这个时候讲来,那是一点毛病都没有。
去年弗兰克他们从里斯本回来的时候,就曾告诉过张小白,由于他们运回去的货物价值太高,整个里斯本周边的金银都快被他们抽空了。
结果就是,金银价格暴涨,反倒是无形中损失许多利润。
毕竟金银运回这里,就没那么强的购买力了。
所以,一款对于相对于大明具有高价值的货物,就十分有必要了。就这样,大明的书籍,自然再次进入了张小白的视线。
而书籍印刷难度并不大,或者说,无论在大明还是欧洲,活字印刷都已经出现了,并且是金属活字。
最大的难度是印刷速度和印刷质量,木活字和泥活字注定是要被淘汰的东西,张小白肯定也是用铅合金。
铅合金最大的好处就是坚固耐用,磨损小,可以经历机械长时间挤压,而不会出现破损。
但是金属活字也有问题,那就是金属活字和配用油墨的匹配。
机械方面的问题,张小白自己就可以帮着解决大半,但是油墨就不行了,这种都是各家的不传之密,他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
所以,只能找人一点点摸索,最后才用炭黑混合着亚麻油,达到了批量印制的要求。
“这是论语”,弗兰克从书摞上拾起一本。
“当然,大明没有比这个销量更高的书籍,也没有那本书的知名度能达到论语的水平”,张小白选的自然是难度最低的。
当然不只是《论语》,其它的像什么《千字文》、《史记》或者《十八史略》之类的,甚至各种诗集、文选之类,张小白也搜集到了不少,未来这些都是要印的。
《论语》自然是拿来试水的,毕竟大明的士子,甚至开蒙的学童,都离不开这个。
“我带一部分回里斯本”,弗兰克直接开口要走了一大半,毕竟这年头东方的货物,不管什么东西都极受追捧。
什么?看不懂汉字,这有什么关系吗?不影响大家都是大文豪。
“没问题,等明年会更多一些”,里斯本距离太远了,一年才能跑一趟,当然要多带一些。
只可惜,张小白也做不出全自动的印刷机,最多也就是借助水流为动力,滚筒印刷快上一些,最终还是要人工裁剪装订。
算下来已经比大明市面上的价格低了不少,等技术熟练之后,张小白甚至已经准备往里斯本运《圣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