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农夫,山泉,有点田
正月,上元节,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上巳节,就这样过去了。
如果白青能够飞上极为高远的天空,就会发现,在长江流域,早已繁花似锦,绿树成荫。游人们,穿着单薄的衣衫开始游山玩水。
而在以黄河为轴线的中原大地上,田野中的小草已经长大,挂满柳叶的树枝开始随风起舞。山川河流,变得越来越丰满诗意起来。孩子们,正拉着长长的线,放飞着各式各样的纸鸢。
而在以粟末水为中心的大东北,黑油油的土地上,仍然残留着大片大片的积雪,光秃秃的树枝上没有一点泛绿的迹象。沉默的鸟儿,不知躲在什么地方。
到三月底的时候,杨柳湖依然春寒料峭,但冰雪的痕迹已经在平原和山谷地带难觅踪迹。
到四月头上,大东北终于下了一场没有雪花的雨。
春风,春雨,似乎在一夜之间,驱散了寒意,送来了温暖湿润的气息。
风柔,雨柔,她们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的生机。绿色的万物,仿佛一下子就苏醒了。
花蕾爬上枝头,绿的、红的、粉的、白的、黄的、紫的。
几天的功夫,遍布村舍田间的杏花、桃花、梨花、刺槐花、李子花、山丁子花,突然开放。
山野之间,蒲公英、雏菊、马莲、风信子、牵牛,也矮矮地在地头上绽放花蕾。
大东北的春天,短暂,热烈,喧闹,拥挤。
赤着脚,踩在新开垦的松软黑泥土上,阿布感觉到心中无比的踏实和骄傲。
前世的北大仓,自己一定要在这一世重现。
“如果成真,那将能养活多少人啊!人多,好!”
前世的阿布,长期生活于一个单亲家庭环境之中。那时候,他多么渴望自己能拥有一个圆满而庞大的家庭。
孤独单薄和缺乏安全感,在潜意识里始终支配着阿布。他近乎偏执地想尽一切办法壮大自己,武力,地盘,人口,财富,等等等等。
从正月开始,搜集种子,砍伐树木,然后等雪稍微融化露出地皮,他就动员大家用遍地的柴火枯草一片一片的烧地、烤地,然后所有人一起来挖树根、草根、石头,用肩扛、手抬、车拉,平整土地。
经过整整两个月的辛苦劳作,终于围绕着杨柳湖这片粟末水高岸,开垦出了面积可观的黑色耕地。
东北的黑土地,本身就非常肥沃,加上因为烧荒而落下的草木灰,更是肥的流油。
对于种什么怎么种,阿布早做了打算。
不要忘了,陀太峪基地还有一个贾思勰的后人——贾农这样的农业科学家。
虽然不能一下子从基地钻出来,但根据阿布的要求,作为民政官的贾农贾宝玉(姓贾名农字宝玉,可不要和那位搞混),早就在陀太峪开始了针对东北黑土地的土壤环境、气候环境的耕种规划及研究工作。
有一段时间,白青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带着大量的计划材料往返于陀太峪和杨柳湖之间。
黑土,土壤中的黄金土。
东北地区黑的土、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是东亚区最为优质和珍贵的土壤金银双雄。
黑土当然不是天生就黑。
它的黑化过程,首先得益于其在中温带地区茂密的植物,分明的四季让其枝叶迭代频繁。冬季,积累大量脱落的枝叶覆盖地表;夏季,微生物喝着雨水,将枯枝落叶进行分解加工后送入土壤变成有机质。
千万年过去,越积越多的腐殖质将土壤彻底黑化,黑土越来越黑、越来越肥。
黑土,质地疏松、肥力高拔,成为地球上最为肥沃的土壤,超过黄土肥力的十倍,是粮食作物生长繁衍的最佳温床。
地球上只有四大黑土区,后世中,这四个地区无一例外都是优等的著名的产粮基地。
哪四个区域?
乌克兰大平原,位于第聂伯河畔,有“欧洲粮仓”之美称,分布在森林草原地带和纯草原地带,是世界第一大黑土分布区。
美国密西西比河平原,位于密西西比河流域,是美国全域的面包篮,盛产玉米和小麦,是世界第二大黑土分布区。
中国东北平原,位于松辽流域、三江平原,弯月状分布,是中国的北大仓,中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是世界上第三大的黑土分布区。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分布在拉普拉塔平原的南部,属于红化黑土,被誉为阿根廷的“粮仓”和“肉仓”,也是南美的粮仓,是世界上第四大的黑土分布区。
阿布的新垦农场,就在这条现在还没有引起任何人重视的大东北黑土带上。
在阿布的前世,东北黑土地上的农作物主要为大米、玉米、大豆、马铃薯、甜菜、高粱。在作物分布上有些微的区域差异,北部盛产大豆、甜菜、大米等;中部则盛产高梁、小米、棉、花生等,南部则盛产温带水果、玉米、棉花等。
而在此时,东北黑土地这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上,仅仅有少数河谷滩地上种植着所谓的“五谷”。
哪五谷?
五谷也是泛指,主要是粟( 小 米) 、黍( 黄米) 、麦( 大麦、小麦) 、稻( 大米) 、菽( 各种 豆类) 、粮( 高粱)等。
像后世东北高产的玉米、水稻、马铃薯、甜菜、棉花、花生,还不见踪影。
阿布慨叹,如果这时候哪怕有几粒这类种子,自己也能鼓捣出一番大作物来。
可惜,这些高产的农作物,现在要不就在南美洲大陆野蛮生长,要么就在大东亚南部、西部偏热带地区悠闲横生。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凑齐这些金种子呀!”
阿布常常喃喃自语。
阿布为了种植高效农业,早就在陀太峪和贾农在一起的时候,就凭借着前世的一些记忆,将玉米、辣椒、孜然、棉花、土豆、西红柿、甘蔗、甜菜等物,列了名单、画了图样,然后交给贾农去安排人去寻找和研究生产。
同时,多抄了几份,分别给阿妈和娥渡丽、温璇,甚至是刚刚结识的突厥朋友们,让她们利用家族生意和行商的机会,帮自己搜集这些可以拯救万民的东西。
这时候,是没办法给众人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寻找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的。
只有等到一天,每个人、许许多多的人因此而受益,那时候才能让大家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
所以,目前而言,大家只当遭受过生死刺激阿布契郎,多出来的几分怪癖和异趣罢了。
但就因为阿布在众人心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所有受托之人,都是将帮他搜集这些前所未见物种的事情当做各人最重要的任务去抓。
阿妈王蔻和小女人娥渡丽,远在千里之外的陀太峪绝谷,自然是不能亲力亲为,于是通过白青的信息对家族的生意进行远程遥控。
那在杨柳湖直接负责财务的突第齐喆,是族中非常少有的远见卓识之人。看到乖女儿来信所提重要之事,突第齐喆自然是非常之重视,就与阿布进行了详细的沟通。
阿布契郎对这个看着自己长大的老人自是尊敬万分,于是事无巨细,就将他的想法一股脑儿的倾诉给自己的老丈人。
突第齐喆自然是大为赞赏,在欣慰阿布契郎胸怀高远、心藏慈悲的之余,开始极力推动阿布的诸般计划,特别是金种子的事情。
突第齐喆动用家族在营州官府的关系,去为阿布所提的种子们寻找线索,并给南来北往的各方行商许下顶额花红。
“只要能带来一小袋粟末少主所需的各类种子,皆可用等重黄金酬之。如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则可在粟末地许宅地、自由行商,不课重税。”
营州是什么地方?
它,是大隋在东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重镇,也是经略和羁縻东北、东北亚、中亚地区的重要节点。
营州地区,是古丝绸之路草原北线的东端,是连接中原与东北,东北亚与中亚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无论是中原的农业文明,还是中亚地区的锡尔河流域文明,以及北中纬度草原文明,都在此时已经以营州为中心而开展积极的融合与交流。
当然,对各方势力来说,在营州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贸易。
做为地头蛇,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官方关系,粟末族少主花红求种一事很快便传开。
有人嘲笑这粟末人少主是败家子,乱花钱。有人琢磨这粟末人少主又在搞什么阴谋,要提防。
但,大多数商人和伙计们还是乐见其成的。
毕竟,来往的大车队、驼队、马队,好多人都会私下带些鸡零狗碎的东西,希望到达目的地后碰个运气。
一个小袋,或者一盆花,占不了多大的地方。
于是,太原祁县王家昌鑫隆在营州的分店、粟末族自家产业亨德利在营州的总店,陆陆续续地来了许多各式各样的人,或者是来看看虚实,或者是来撞撞运气。
但不管是不是阿布所列榜单上的种子,只要是有实物献上,都会得到一笔价值不菲的酬金。
种子换金子的消息,便以长着翅膀的速度传向四面八方。
只是,直到现在,还没有阿布渴望出现的那些挂在店内大榜之上的种子。
不过,也不是没收获,多多少少收集到一些这个时空在朝鲜半岛上已经出现的一些种子,如葵菜,葱、蒜、芹菜、韭菜、白菜、萝卜、麻的种子,甚至还有大量的蚕种。
至于大豆、高粱、谷子的种子本来就有很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种黄、黑高句丽大豆,产量高,适应性强,并且明显比来自中原的大豆果粒圆润饱满的多,非常值得大规模种植。
对于没有收集到自己想要的种子,阿布并不灰心。
其实自己想要的好多种子,大多出自美洲大陆,那基本上就在地球另一边了。
阿布还想,是不是只有大航海时代到来,才能让这些好东西从那儿扩散出来?
可现在,距离大航海时代的15世纪到17世纪,还要近乎一千年啊!
“我不死心!有生之年,一定要想办法凑集这些前世的最爱!”
阿布立下誓言。
“需要让亲人们吃到西红柿炒鸡蛋、红油火锅、孜然烤肉、土豆烧牛肉、玉米骨头汤、雪白砂糖……”
“当然,如果能抽根自制的地道卷烟、喝点咖啡、吃点巧克力什么的,那就最好了!”
新开垦的土地,阿布有意选在地势较高的台地上。
前世记忆中发生在粟末水沿岸的洪涝灾害,让他记忆犹新。
因为曾有一次,他正在参加徒泰山的野外生存拉练。结果洪水来了,他被临时派出火速参加抗洪抢险。那一眼望不到边成熟庄稼被淹没在水里的景象,他可不想再温一次。
黑油油的土地,被整齐的规划成条块状,就像一队队列兵方阵。
根据和贾农的事先商量,参考东北各地种植大豆和小麦一些成熟的经验,他们将主要间播高句丽豆和小麦。
这方面,贾农老祖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可有非常详细的介绍。
不过,阿布在耕作和灌溉方式上进行了升级,大胆采用了前世更为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在耕地方式上,放弃了这时候最先进的二牛三人耦法。
这种方法太费人力牛力,需要两头牛,还需要两人一左一右牵着牛头,后面一人扶犁就耕,屁股后面再跟一人播种。
这还不算,因为铁犁沉重,还需要二个人挽犁。
数数,看似二牛三人,其实是要二牛五人才能操作这种耕作模式。
所以,阿布就全凭着前世幼年时期在农村的那点记忆,硬生生地联合军营里的木匠、铁匠、族里的务农高手、还有远程指导的小贾,最终研制出来了一人一牛的耕地法。
牛不听话?那就不用调皮的那种牛种,专门挑选水牛和黄牛。
这两种牛多的是!
但因为此时的东北,耕种农业并不发达,所以将牛用于耕地的役畜,这还是不太常见。
水牛和黄牛不听话?
那就想办法让它听话,驯化它适应在水田和旱田里耕作。
什么办法?
多干活,有事没事就赶着它耕地,慢慢放开牵牛的副手,用左右的挽绳牵扯来矫正方向。
最重要的是用阿布统一发明的口令(吆喝)法让耕牛们知道基本的动作,如停、走、快、用力、慢行、掉头。
当近四百头耕牛,用统一的口令在训练场中进行由强制到自由的线性运动时,那场面几乎惊动了粟末族所有的男女老少。
地,原来可以这么耕啊!
这时候最常见的小农耕地作业,都是用木锨、单耳铁锹、铁铲、铁锄等单兵工具靠人来翻,不仅效率低而且非常消耗体力。
用牲口来耕地,也不是人们不想。
因为这时候的东北,最不缺的就是牲口,什么牛、马、驴、骡、骆驼等作为畜力。
甚至,有些老林子里的一些族群。能够利用驯鹿来帮助其进行一些生产生活活动。
集中训练的效果,自然是杠杠的。
从三月土地开始融化,到四月中旬翻地下种,一人一牛的耕种大法就开始在阿布的农场上大行其道。
风尘仆仆的贾农,看着眼前的大场面,感慨万千。
“将军,你真是旷世奇才呀!”
贾农看着热火朝天的耕种局面,眼前仿佛已经看见万千人因此饱腹安居的景象。
“水车研究得如何了?”
阿布来不及问候贾农的旅途劳累,急着问他和司徒友明两人的研究进展。
“我们在翻车的基础上,根据你提出筒车概念,利用司徒先生家传轮轴技术,算是小有成就。”
贾农一边擦拭着脸上的汗珠和灰尘,一边对阿布道:
“现在的关键,就是铁轴的韧性和耐磨性,还有些不足。需要更好的钢,也需要更好的润滑油,另外钢瓦也是一个问题。”
“那现在到哪一步了?”
“你看这个模型,是司徒先生设计的缩小版,都是真材实料,也是按照你当初的草图改进而来!”
说完,贾农走到旁边的牛车上,打开一个四方的小木箱,从中取出一个精巧的水车模型来。
“啧啧,好精致美观啊!”
阿布小心翼翼地接过这个仿佛是工艺品的水车玩具,有点爱不释手。
他用手拨转主轮,感觉顺滑自然,没有一丝偏心失重的感觉。
“就是这样子,甚至比我想象的还完美!真是辛苦你们了,咱们粟末族的老百姓不会挨饿了,还会有千千万万受益的老百姓会感谢你们!”
阿布认真地对贾农说。
贾农有点感动,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
他感动的根本不是阿布的赞扬,而是阿布话语中那种对底层老百姓的重视。
他是一个农学家,非常了解老百姓在上层人物眼中的地位。像阿布这样,以让老百姓吃饱饭为己任的上位者,实在是罕见而珍贵!
各朝各地,即使像秦皇汉武,还不是将老百姓当做赋税的基础、征伐的炮灰、财富的符号?
有几个,真的是为生民立命?!
“好啦,好啦!”
阿布拍拍自己的民政官,很有逼格地安慰他道:
“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贾农不懂得面包是什么,但感觉,这句话好有力量,于是心情变得好了许多。
两人,又仔细讨论起筒车的改进事宜来……
筒车,将是这个时代在农业灌溉技术上的一次全方位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