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发卡
当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拍摄负责人提议说,反正现在水塘的布景、灯光和器材都还在,不如他们就先插个队把计划三个月后拍摄的约翰·威廉·沃特豪斯的《lady of shalott》提前拍出来。
佩琪不置可否。
第二天,佩琪带着他们找到海鲜店老板,她知道他们有船,想借一条拍摄用。
老板娘带着他们去挑船。
但无奈所有的船都被焊接上铁棚,拆卸比较费劲不说,船的整体造型也不太符合拍摄主题的需要。
最后拍摄团队只能将“造船”这个艰巨任务交给年轻的道具师。
他们在拍摄其他副图的几天里,道具师就在村子里溜达,想说小渔村,找一条废船应该不太难。
他果然是天真了,最后道具师在王谦的帮助下,成功找到一条废船;不要问王谦为什么知道,因为她会质问你,船就在那里啊,为什么你们之前一直看不见?
这话说的,活见鬼似的。
道具师将船重新油漆了一遍使其看上去像是木质的,然后做用现成的材料制成船头船尾;他尽最大的努力,在可用原材料很少的前提下,复制出名画中的船;接下来如何布置这条船就不再是他的工作。
他接下来的“工作”是看王谦直播,她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成功的吸引到第一位线下粉丝。每天都来给她打call,成为她的场外小助理。
风涣水天天蹲守水塘无聊的时候,也会打开app看看王谦的直播,他觉得直播间的王谦其实和生活中的她没什么太大的区别,除了相貌稍微不太一样之外。只要你认识线下的她,再看线上的她,就会完全体会到一种“这就是她啊”的惊奇感。
不过,可能不同是,线下如果你让王谦唱首歌或者跳个舞,她大概率也就送你个白眼。
也就是在守水塘的几天,风涣水忽然发现这个水塘的地势比较高,其实完全可以挖一条沟让水顺着沟向低洼的地方排出去。只要避过农田和村舍就没关系。这只是他自己的想法,需要报告给领导,经过同意才会有人来开工;这个方法显然更加简单易行。
佩琪的拍摄工作转场到海边的小树林,距离王谦直播的位置不算远,有时候可以听见王谦高亢的嗓音,真的是特别‘敬业’。
几天后风涣水也终于不用继续守在水塘,队里选择排干水塘,挖沟需要几天时间,池塘又拉起警戒线。
其实也是多此一举,村子里的留守的常住人口虽然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大家都本能地避讳“晦气地”,别说破坏现场了。热闹一看完,靠近水塘都会让他们感觉不舒服。这案件一日不破,估计也没人愿意主动靠近一步。
李胜对于警察的要求,求之不得。因为他们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如果能够排干里面的水,他能省下至少一半的钱,之前就是由于不知道水往哪里排,所以请来的工程队要价不低;水的问题一解决,他甚至可以自己来整修水塘,只需要请一些小工来帮忙就行,又能省下一笔钱。
半夜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回到民宿,佩琪照样忙的不可开交,又要跟拍摄团队复盘照片,又要给王谦找发卡,还要给柏君竹找鞋子。她在洗手间卸妆的时间里,就跟临时助理安排好将要做的所有事情。
佩琪敲开王斯人的房门,问他,有没有一次性棉脱鞋。
因为这几天频繁下水,柏君竹又坚持不肯光脚穿胶鞋和雨鞋,所以带来的每双鞋几乎都被过了水,湿的透透的。
考虑到他的脚伤,她不能让他一直穿着潮湿的鞋子,现在去买拖鞋也不现实,大半夜也不可能让王谦一个人去,拍摄团队的工作人员也不是她能使唤的,她又没空去。最后她只能问王斯人要一次性脱鞋,毕竟这些东西是民宿应该有的,虽然在这里住了很久,也没见过一次性洗漱用品;因为他们习惯出门都自带这些东西,所以之前并没有关注民宿有没有提供这些东西。
王斯人第一次开民宿,也基本没有出过村子,他怎么知道开设民宿要准备这些东西,所以佩琪自然只能空手而归。
她刚要给李胜打电话,想让他送一双拖鞋过来;这时王斯人拿着一双老式布鞋走过来,一看就是纯手工做的那种,纳的鞋底都还干干净净白花花的;他把鞋递给佩琪说,这是之前在镇上买的,还没穿过, 42码,如果不嫌弃或者能穿的话就拿去穿吧。
佩琪接过布鞋,道了声谢,说鞋的钱会和房费一起给他结。
王斯人还是习惯性的摆摆手说,不用不用,走的时候不要的话还给他就行,这手工布鞋结实耐穿,多洗几次不会坏,他洗洗干净还能接着穿。
佩琪点点头,三步两步跑上楼把鞋给柏君竹。
接着开始解决第二个麻烦人物,她进去的时候王谦正在暴躁的翻找行李箱;嘴里各种碎碎念,就放在洗手台上了啊,怎么就不见了。
她在找佩琪送她的生日礼物,一个钻石发卡,当时花掉佩琪拿到的第一份平面广告挣得钱。虽然之后佩琪送她很多东西,但她最珍爱的还是那个发卡。
说来也是巧,这个品牌当年出的这款发卡,是该品牌新任首席设计师推出的是属于该品牌的第一款发饰,一经推出,受到市场冷遇。
那时大家都觉得这个品牌推出发卡,纯属于不务正业,明明主打产品是手链和项链;现在又搞发饰,一下子拉低品牌的整体价值,严重损伤品牌创始人在创立该品牌时的设计理念和品牌定位。
最后导致这款发夹是这个品牌第一款以及最后一款发饰,又因为市场抗拒反应比较强烈,所以该发饰的产量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