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就是要过好日子 > 第74章 政策与改革1

第74章 政策与改革1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各个工坊和四处的管理也是重中之重,工坊是一座城的核心,坊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杨也重新制定了工坊和四处的工资制度,普通坊员每个月都会领到四十斤米,组长每个月领四十五斤和一块肉,坊长则一个月领六十斤米和三块肉作为工资,每个组队中表现最好的坊员将多领一块肉。奖罚分明,每半年工坊会有一次绩效考察,经常请假迟到或者犯错的坊员组长进行下放甚至辞去。四处的工作人员也是如此,总不能厚此薄彼。

    杨也并不喜欢剥削别人,每个员工每工作五天便可以休息两天,夏天和冬天可以分批各休息十五天。冬天的十五天,杨也放在了过年前后。自从杨也带着家人过年后,青夏城便吹起来一股过年的风,杨也也乐的如此,将这股风推广到了其他城市。

    至于住宿方面,青夏城的人越来越多房价也节节攀升,杨也在工坊边的空地上又建了几栋员工宿舍。

    保卫局的其他制度与工坊其他制度都是相同的,就是这工资不同,他们的工资和军人的工资一样,或者说他们本来就是军队的分支。

    普通军人一个月可以领到五十斤米和两块肉,小队长六十五斤和两块肉,大队长七十五斤米和三块肉。同时,他们死后他们的家人每年将领到三十斤米,他们的孩子上学后将会再领到十斤米。

    将已经写好的条例发往各个城市后,杨也便不再继续,城民的法律事宜是不是杨也现在该考虑的。四处会将这几年的事情总结编制,今年冬天杨也就能拿到编制好的文件。

    居民们都已经有自己的工作,除了某些违法行为,杨也都不会干预,就是这物价有些麻烦。杨也还是需要制作金钱,原材料杨也已经拥有不少了。这几年青夏城的库房里也陆陆续续堆积了不少金银铜,都是当地的市长在工作的时候根据杨也的指令收的。

    五六年的时间,金银铜已经填满了五六个库房,其中有一半的黄金是金城送来的,他们那里本来就有金矿,倒也不稀奇。

    铸造金钱的第一步就是制作钱范,杨也回忆着博物馆中古钱币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大概的模型。一共两张图,一张图上画着钱币,另一张图上则画着钱饼。

    光是有形还不够,杨也在边上添了几笔,正面刻上华青中嘉,背面照例刻上工匠的编号。

    这个嘉字和背面工匠的编号便是防伪标准,他要推行钱币统一就不能让其他人从中弄虚作假。

    钱币的兑换方法杨也也制定好了,十枚铜币对换一枚银币,十枚银币对换一枚金币。一百枚银币兑换一块银饼,一百枚金币兑换一枚金饼,铜币只能兑换成银币之后才能兑换成其他货币。

    第二天,杨也将画好的图纸拿去给易,简单的描述了一下图纸的内容,易便知道如何去制作。

    杨也将图纸放心的递给了易,道“你先做一批出来看看,失败的钱范全部销毁,这个非常重要。”

    易顿时就明白了这东西的重要性,连忙点头称是。杨也走好,易拿着东西回到了自己单独的工作间,他准备一个人完成这项工作。

    交代完之后,杨也并没有回廉政局,他开始在集市闲逛。马路上车辆和行人络绎不绝,店铺里店员正在叫卖。

    杨也走在马路边,一路走一路看,时不时走到一家店铺旁边询问价格。

    青夏城的商品永远是最新的,自从杨也宣布创新政策之后,青夏城的商品越来越多且新奇。

    创新政策还是上次招安山河时制订的,后来创新的人多了,产生的问题也多了。出现问题就解决问题,杨也不断完善创新政策,最终修订了创新法。

    任何创新者只要创新的东西符合要求,他们的名字就能被挂在教学楼上,同时创新产品的收入的三分之一将归属于他们所有。

    每一个创新者的创新都会被记录在案,任何抄袭者将被处以罚款和拘留的处罚。

    创新的风气更盛了,虽然大多数是些关于生活方面的创新,但是杨也并不强求,谁能说让自己过更好的日子不是一种好的创新方向呢?

    杨也走到了青夏城主干道的西北边,那里的店铺卖的都是木制品,是属于木坊的店铺。

    店铺里摆放着各种木质的家具,木椅、木桌、木凳、木摇椅等等应有尽有。偶尔店员会将新鲜玩意摆在店铺较为明显的位置,让人一眼就看到。

    木坊店铺对面则是织坊和食坊的店铺,那里要比木坊的店铺热闹很多,这边是属于食坊的店铺。

    食坊最近刚做了一批糖果,城民们纷纷过来排队购买,大家都是邻居,排队时聊聊天消磨时间,好不热闹。

    织坊大多是女人在里面,最近新上了几件衣服,上面的刺绣多是花朵,围在领口和袖口处颇为好看,是后世流行的波西米亚风。

    杨也看了看长长的队伍,也走到了后面排队,小夏最近挺喜欢吃糖的,杨也准备买一些回家。

    可惜,排队的人太长了,还没等到杨也,东西就卖完了。

    杨也无奈的耸了耸肩,往南边走了些路,那里是铁坊的店铺。

    铁坊的铁制品是不允许出售的,杨也怕他们不平衡便将制作首饰和笔的生意交给了他们。

    杨也走进一家店,店员是个小哥,他穿着蓝色的麻衣,正在给一家子介绍一款行新笔。

    杨也看了一圈没有首饰,便走上前去旁听。

    小哥正胸有成竹的将笔递给小孩,让他试用,笑着看了看杨也道“不好意思,今天另一个店员请假了,您要是不着急可以等一下吗?”

    杨也指了指小朋友手上的笔,道“没事,我也好奇。”

    小孩乖乖的在本子上写下几个一字,又上下掂了掂笔,道“阿爸,这个笔要比家里的笔更轻更好些。”

    小孩的父亲点头,看向了身边的妻子,在妻子默许的眼神中拿出来一袋米,道“先来一只。”

    店员拿起米,一提一放便知道是多重,从柜子里拿出一支新笔道“给您。”

    一家三口离开后,店员走到杨也面前拿出那支笔,道“您要不要试试。”杨也接过,在纸上随手写了几个字,确实不错。

    可惜自己没带米,店员笑容未变,紧接着道“没关系,您可以将名字和住址写下,明天晚上之前会有店员送到您家。”

    这服务好,杨也思考了一下,道“就是北边居民区从南往北数第六排第七个。”店员拿起笔将地址记下,道“您是青夏城的老城民啊。”

    准确的说是第一批入住青夏城的人,杨也没说话,指了指左右边的店铺道“哪间是买首饰的店铺啊?”

    店员将记录好的本子递给了杨也让他查看,随意道“右边第二间,今天没开门。”

    杨也检查完毕后,道了声谢便离开了。

    回到廉政局,杨也刚在纸上写下商铺改革四个字,还没有细想,又听到了敲门声。

    “进。”

    原来是莒,她刚办完事,回来后见已经快到下班时间了,便来找杨也一起回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