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天灾人祸
王远他们重新启程的时候已经是8月2日了。
这段时间王远频频的用神识收取物品,将要耗尽的时候,就进入小世界打坐冥想恢复,所以他的神识越发凝练,也有所增长。
王远实验过,现在神识线性可以延伸到1000米,而圆周扫描也能达到600米左右,使用时间也大大延长,连续收取物品将近3个小时。至于飞剑控制更是得心应手,虽然还达不到可以在豆腐上雕花,但也相差不远了,真个算是千米之外取人脑袋,犹如探囊取物。
重新驶上g320国道,三人开始专心致志的赶路,在湘省境内沿途的加油站基本没有什么剩余的物资,汽柴油都被搜刮一空,更别说加油站的商店会留下什么有用的物资。
不用搜集物资耽搁时间,赶路的速度自然也就快了,8月14日终于进入了贵省范围,道路愈加难行,有时候遇到山路塌方,需要下车徒步前进,遇到桥梁倒塌,需要用船渡江过河。
进入了贵省,但离阳市还很远。路虽然难走,但沿途加油站剩余的物资却多了不少,就这样边走边收取物资,王远他们又收获了不少汽柴油等珍贵的物资。
快要到岑县的时候,王远他们又遇到了山路塌方。这塌方不是一小段,而是大范围的塌方,起码在王远神识延伸的1000米范围内,看到的尽是山峰倒塌,道路尽毁,河流改道。
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调头向后重新找路不太现实,这里到处都是山,不像平原地区道路四通八达,可以随便绕行。这里要是绕行,可能就需要多走上百公里。
王远三人一个合计,虽然离天黑还早,但不适合去查看状况。于是他们决定晚上就先在这里野营,等明天时间充裕了,去县里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还好王远在株市收了几节高铁车厢,也不担心被人发现国道上凭空出现高铁车厢,因为王远一路行来,根本就没有发现人类的踪迹。
王远取出一节商务座的车厢横着放置在道路中央,没有通电车厢门是打不开的,但两头的电动玻璃门很容易打开。王远他们进入了车厢,对车厢一番改造,尤其是两端门的改造。
电动玻璃门既不安全,也不保暖。于是王远干脆将玻璃门拆除,一端的门在外面用钢板焊死,里面再贴上多层保温材料,最后贴上墙纸,美观大方。另一端先是装上不锈钢防盗门,然后里面再加装一个夹层木门,木门中间填充两层保温棉。
而高铁车厢设计的时候就考虑了保温静音的问题,车箱体填充了保温棉,后者气凝胶,不仅保温隔音,还防火阻燃。而车窗玻璃都是双层中空玻璃,所以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以及隔音的性能。而通气孔就是高铁的空调通风孔,不用担心空气流通问题。
改装好了门,王远他们又开始改装车厢内部。商务座虽然坐着舒服,但太占空间了。王远他们又合力将商务座都一一拆除,装上餐车上的一组座位和座椅。
最后,王远他们加装了车窗窗帘,高铁原来的车窗窗帘有一定的挡光效果,但还是在里面加装了一层厚实挡光的窗帘。
车厢本身就是白色的,拉上了窗帘,密不透光,这样整节车厢就完好的融入了雪地环境中。改装完后,王远下来溜达一圈,觉得黑乎乎的钢板有碍美观,像喷上一层白漆,整体外观一致了。
零下20度的环境不适合喷漆,但方法还是有的,谁让王远有外挂呢。于是,王远将车厢收到小世界里面无人区,快速的给车厢两端的车门都喷上了一层底漆,等底漆干了,又喷上一层白漆,既美观,又防锈防腐蚀。喷漆花费了4个多小时,就是等底漆干浪费了不少时间,但现实世界也就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等一切搞定,一栋结实耐用,防风保暖,十全十美的野外露营庇护所就突兀的横亘在国道中间,庇护所全长25米,宽31米,高44米,空间充裕、装修豪华、环境舒适,是居家旅行的必备。
为了庆祝新庇护所的建成,以及乔迁之喜,三人又是胡吃海喝了一顿,虽然火锅吃多了会上火,但真的是好吃,尤其是外面天寒地冻的时候,吃着热腾腾的火锅,真的是一种享受。
吃饱喝足,王远他们出来抽根烟透透气,顺便开门散一散车厢里面的味道,火锅是好吃,但味道太大了。如果是房屋空间大,透气足还好,但像这种密闭的车厢,吃完火锅后,还真的必须打开门透一下气才行。
还有一个就是光靠空调的通风管道自然换气还是不行,需要加装换气风扇,这个是王远他们考虑不周,但现在就将就用一晚上,以后有时间再改造吧。
等车厢里面味道散的差不多了,王远他们赶紧上车,关上车门。虽然贵省纬度比赣省更低,但这边海拔更高,气温也更低。
三人上了车,立刻打开所有的电取暖,温度很快就攀升到18度左右,然后调整了电取暖器的功率,保持舒适的室内温度就行。电取暖本身就容易发干,温度太高了,就不是舒服,而是难受了。
这种环境,当然不需要帐篷了。王远取出三张行军床,直接成凵字形摆放在被钢板焊死的一端,床垫和被子三人各自有自己用的,铺床叠被对王远他们来说,这是部队内务的基础。
三人轮流值守已成惯例,自是不表。
第二天起床,三人在洗手间一番洗漱,这可比在废弃民房里面搭帐篷舒适的太多了。但尴尬的是,王远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车厢里面的马桶和蹲坑都需要改造。
高铁车厢里面的马桶和蹲坑都是采用真空集便器,正常的冲水是行不通的。还有下面的污物收集箱,这么低的温度,只要有水,肯定很快就会被冻上了。看来很多事情考虑再周全,等真正去做的时候,还是会发现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先记下问题所在,等下次改装的时候,一起处理。
8月18日,太阳直射北半球,赤道昼夜平分,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今天应该是个好日子,虽然天空依然被厚厚的火山灰笼罩,但可以明显的看到透下来的光线比以往更多,因此,视线也更好了,虽然视线实际上也好不了太多,但人的感觉很奇妙的。
前进的道路崩塌,仅靠可行性不高,一个是不知道前面到底有多长的道路不通,另外,积雪覆盖下,看不清下面的路况,危险太大了。至于绕路,也没有必要,因为王远他们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神清气爽的王远三人收拾好营地,取出全地形车在公路上来回跑几趟,将积雪压结实,然后收起全地形车,再取出直升飞机,直升飞机在基地的时候简单保养过,也加满了燃油。
王远、赵凯和孙俊都会驾驶直升机,但现在这种情况下,还是王远来驾驶比较安全,因为他神识做外挂。
如果不是实在是迫不得已,王远是舍不得用直升机的,因为外界的环境对直升机这些娇贵的交通工具实在太不友好了。飞得越高,高空中的火山灰越多,对直升机的发动机伤害也就越大。
但该用的时候,还是要用。王远驾驶着直升机顺利起飞,向岑县县城飞去。从空中看下去,岑县县城仿佛是经历了10级大地震,曾经的高楼大厦全部倒塌,只剩下了断壁残垣被埋藏在风雪里。
岑县县城并不大,王远驾驶着直升机在岑县上空绕着飞了三圈,在岑县中学发现了十几名幸存者。
岑县中学三层的教学楼基本都倒塌了,只剩下靠近操场一端还没有完全倒塌,一层楼的教室还勉强算是完好,十几名幸存者就是生活在一间教室里面。
王远将直升机停放在操场上,这勉强是一个平坦的,符合直升机降落的场所。直升机起落架深深的陷进积雪里,王远三人穿上踏雪板,轻易的下了直升机,向教室走去。
十几名幸存者趴在用塑料薄膜封起来的窗户边上,警惕的看着王远三人一步一步的靠近。
教室的门口刚好背风,再加上有走廊,刚好积雪形成了一个斜坡,还有一条被踏结实的小路。
王远敲了敲教室门,向里推了一下,应该是从里面给挡住了,没有推开。只听到里面传来一个还没有变声的男孩的声音,充满紧张和不安,“你们是谁?有什么事情?”
王远语气温和,声音不高不低,不急不缓的回答道:“你好,我们是从湘省过来的,准备到阳市去,看到岑县都倒塌了,才过来看一看。你们需要什么帮助吗?”
“我们不需要帮助,你们走吧。”还是那个稚嫩的声音。
“我们都是退伍军人,并没有恶意,只是想了解一下情况。”王远耐心的解释。
里面一阵耳语,一会儿还是那个小男孩说道:“那你们的身份证和退伍证呢?塞进来给我们检查一下。”
王远和赵凯他们相视一笑,赵凯他们从内衣口袋里面拿出身份证和退伍证,王远也把手伸进口袋,实则是从储物戒指里面取出来,放在一起,从推开的门缝塞了进去。
里面好一番商议,终于回应可以打开门。如果王远他们真的是坏人,从窗户进去远比从门口进去简单。
过了一会儿,终于里面的人终于是把门打开了,王远三人进去教室。教室里燃烧着柴火,柴火上架着一口锅,正煮着稀饭。教室里温度不算低,但也绝对不暖和。
教室里面一边墙壁堆放着一些物资,看起来有一些大米,还有一些瓶装的矿泉水,看起来这些物资最多也坚持不了一个月。
一共13个幸存者,一个戴着眼镜,二十六七岁的女孩,文文弱弱,看起来是一名人民教师。另外12个都是十三四岁的孩子,其中5个女孩,7个男孩,其中两个男孩子拿着缺了口的菜刀紧张的防备着王远三人。
他们都穿着普通的冬季羽绒服,面黄肌瘦,其实是根本看不出来脸是黄色的,都是黑乎乎的,衣服也和脸一样,不知多久没有洗过了。
王远从背包里面掏出一包压缩饼干,递给领头的男孩,笑着说:“你们不用紧张,放心,我们不是坏人。”
小男孩接过饼干,对王远说了一声谢谢,然后就将饼干递给身边的女老师,说道:“陈老师,你给同学们分一分吧。”
陈老师接过饼干,说到:“同学们,都过来,一人一块饼干。”很快13个孩子一人一块饼干,然后就着清亮的稀饭,唏哩呼噜吃起来。
陈老师邀请王远三人也吃点,王远婉拒,最后陈老师就盛了一碗稀饭,慢慢喝着。
一个小女孩看到陈老师只喝稀饭,于是将手里的饼干掰了一半,递给陈老师,声音细细的,说道:“陈老师,你也吃饼干。”
陈老师揉了揉小女孩的头,说道:“谢谢小安,老师不饿,你自己吃吧,再说,老师这里还有呢。”
等众人吃完了不知道是早饭还是中饭的一顿,有的孩子们挤在一起睡觉,课桌拼在一起就当着床,床垫和被子都很单薄。有的孩子坐在一起小声的聊着天。
陈老师全名叫陈晨,还有那个年级最大的小男孩,叫胡晓辉,他们两人和王远三人坐在一起。
王远看着陈晨,问道:“陈老师,请问岑县怎么会这样,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陈晨眼睛一红,语气哽咽,过了好一会儿情绪才平复。接着陈晨慢慢的说起前因后果,胡晓辉也在一旁补充,王远才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
末世前,国家主要工作是组织沿海城市居民往内陆迁移,而内陆居民政府只是集中居住,充分利用学校等场所建立集中居住的基地,一些偏远的农村居民统一搬到城市里面。同时,政府负责组织防灾,发粮赈灾等等工作。
经济发达地区,政府组织能力高,行动快,再加上物资更充裕,所以,往往能达到比较不错的效果。而像岑县这种偏远的山区,坦率的讲,当官的能力要差很多,而且官场的风气不好,偏好务虚,做事能力不足,甚至有的官吏拿着鸡毛当令箭,横行乡里的。
岑县也按照上级政府的指示,进行了人员集中管理,但当地民有18个民族,每个民族风俗习惯都不通。人口虽然不多,总共还不到25万,但民风彪悍,人一多就容易出现矛盾,而小摩擦往往就很容易升级为暴力事件。官员作风简单粗暴,为了方便管理一刀切,进行宵禁,白天没有必要,也不允许外出。
天降陨石当天,政府组织人员在外避险,而民众被关的时间久了,再加上人心惶惶,情绪暴躁,一点小摩擦升级为群体斗殴,很多人莫名其妙的就卷入了暴力械斗。
当场就是17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当地官员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天还没黑,就要求所有人都进住所,开始宵禁。
而当地冬天很冷,夜晚就更冷了,人们大多抱着侥幸的心理,地球这么大,陨石不会刚刚好就落到岑县,所以绝大部分也乐得进房间里面,免得在外面挨冻。
很少一部分人有着忧患意识,情愿在外面挨冻,也不愿意进房屋里。还有一些小孩好奇,想看流星雨偷偷跑出来的。当地官员,公职人员都被折磨的疲惫不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宵禁也不是严格执行。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晚上10点多的时候,一颗陨石撞击在县城往西3公立处。这时候交通和通讯都已经断绝,收不到外界的预警信号,个别人看到了陨石从天而降,也无法及时通知到其他人。
陨石带着巨大的动能撞击在县城附近,一时间天动山摇,天翻地覆,岑县以及周围的建筑,山体瞬间坍塌,无数人就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生命。
事后有人统计,将近25万人,幸存下来的不到2000人,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如此大的伤亡,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幸存下来的1000多人面临着失去亲人的痛苦,面临着没有食物和水源的威胁,更严重的是和外界失去了联系,道路严重被破坏。以往军队还能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但天灾过后,军队也失去了交通和通讯工具,再说,还有人员更多的地方需要救援,自顾不暇。
至于这个偏远的小县城,外界是否知道受灾了都不确定,救援会不会有,只有天晓得,靠这么一点幸存者自救只是杯水车薪,伤者即使救出来了也缺医少药。有些人在绝望的情绪中,逐渐失去了理智,变得发狂,一部分人在争夺物资中又失去了生命,有一部分人找到了一点物资,坚定的离开了岑县。
陈老师他们师生就是一个小区的,原先有20人,都是偷偷跑出去看流星雨的,就是因为好奇,反而救了他们的性命。他们基本互相认识,在陈老师带领下,组成了一个临时小团队,从废墟中刨出一些物资,生存至今。
他们当中有6个孩子,在这过程中失去了生命,有的是在寻找物资的过程中受伤,缺乏医疗资源,感染死亡的,也有是为了保护物资和同伴,和其他幸存者争斗而死去的。陈老师为了保护这些孩子,也受了不轻的伤,至今还没有好利索。
这群孩子为了生存,遭受了无数的磨难,也因此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坚强,也学会了警惕和凶狠。
陈晨老师说到最后,泣不成声,其他孩子也停止了交谈,偷偷的抽泣,抹眼泪。
王远三人听了难受不已,为了这群坚强的孩子,也为了那些在天灾中不幸失去生命的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