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代价
王远一行人回到基地的时候,刚好天色擦黑,一路上几人也商议过,买下钢铁厂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现在新市人口将近200万人,按照每人每天消耗1斤粮食计算,一年粮食消耗365万吨,按照政府末世前的公告,粮食储备量可以够200万人吃两年,那可以估计是70万吨左右,再加上农场生产的粮食,初步预计3年内是不会有粮食危机的。如果定量供给的话,勉强可以维持4年,但其他物资呢?比如,必不可少的食盐,能有多少库存?交通断绝,没有外来食盐补充的情况下,能维持多久?
当然,除了食盐,还有其他生存必须的物资,新鲜的蔬菜,肉食等等,200万人每天的消耗都是一个天量。
王父王建国的想法是必须维持新市幸存者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试想200万饿极了的人,一旦乱了起来,会造成多大的破坏了?到时候岗山基地能独善其身吗?
其他人不知道,但王远是了解的,饿极了的人一旦失控,将会变成如何的穷凶极恶,在饥饿面前,道德一文不值。易子而食不再只是一个成语,两脚羊也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名词,这些都将会是血淋淋的现实。
因此,王远也赞同王父的想法,但是如何在维护自身安全,保守秘密的情况下,做到源源不断的给新市幸存者供应粮食,这个必须得好好考虑。
5月16日,王远去农场,找主管农场事务的赵凯父亲赵海波,了解现在农场的产出。现在农场主粮种植区是15000亩,控制了化肥和农药的用量,肥料主要是农家肥为主,在精细管理下,上一季度水稻亩产量差不多是900斤,小麦亩产700斤,红薯亩产4600斤左右,土豆亩产3800斤左右。上一季度总共产量水稻2300余吨,小麦900余吨,红薯6000余吨,土豆10000余吨,共计19200余吨主粮。一年种植两季,则一年主粮可以将近有4万吨。
1吨水稻大约可以生产750公斤大米,一吨小麦可以生产700公斤面粉,当然,剩下的糠和麦麸都可以用来喂猪,红薯藤叶既可以当做菜吃,也可以加工成饲料,喂养牲畜。而土豆既可以当做主粮,也可以炒着吃。
而基地现在人口5万人左右,一年主粮消耗在10000吨左右,基地粮食有盈余,但考虑到粮种、土地退化,再加上化肥、农药库存量越来越少,未来粮食产量会降低,至于降低到什么程度,就不好说了。
至于小世界里面,耕地面积足够的大,都是采用轮流耕种的,再加上牛羊猪粪等,不用考虑肥力问题,所以产量和末世前相差无几,再加上采用机械化耕种,而且小世界里面的时间流速是现实的3倍,生产的粮食真的是堆成山,这不是夸张的形容词,只是陈述而已。粮食都在刘颖的储物戒指里面,具体有多少存粮,王远也不知道。
因此,粮食是足够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安全的供给市区的基地,而市区的幸存者用什么东西来交换?所谓升米恩斗米仇,如果长期白白的养着200万人,迟早也会出事。
另外,市区幸存者只有200万人,如果没有外部交流的话,封闭的市场消费能力有限,能消费足够的粮食,但无法消费一个钢厂的产量。钢厂生产的钢铁只是中间产品,还需要形成最终的产品,然后再生产消费品,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健全的物资供应链,这远远不是岗山基地区区5万多的人口能够完成了,就是加上新市200万人口,也远远不够。
一想起这些,王远就觉得头大,这也不是他擅长的事物。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事关工业生产,人类文明延续,还不是他一个人能肩负的,即使他有着别人无法企及的资源。
看来还是需要和秦市长合作,然后还需要拓展到省城,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可重建是人类文明。当然,先要拿下新市钢铁厂,不然一切都是妄想。
当然,王远也是有优势的,起码知识只需要学习传承,而不是创新。他在漂亮国曾经把gg的备份服务器给零元购回来,但是国内的末世前不方便,但末世后,应该还是可以考虑的。
华夏很多计算公司将计算中心和服务器建立在贵省,华夏最重要的大数据灾备中心、鹅厂核心数据中心、水果公司华夏数据中心、为华数据中心、千度、薇软、英特儿、慧普、戴儿、阿里、金东等等公司都在贵省建立了数据中心,还有三大运营商的数据中心也是在贵省,除了这些,还有无数的大大小小的计算中心都落地在贵省。
其原因就是贵省虽然山多,但地质稳定,火电和水电能源充足且便宜,而且平均气温15摄氏度,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再加上贵省位于华夏西部,战略纵深安全。
而服务器很多都是放在山洞里、隧道里、或者是地底下的,这刚好也避免了电磁风暴的破坏,这个就是人类文明的金矿。就是不知道当地有没有针对这个进行保护,但很有必要去一趟贵省看看,这个事情可以放在未来的规划里面。
贵省山多地少,末世后,耕种面积不够,还有全球性的地震,肯定会造成大规模的山体滑坡,还有贵省很多高速都是架桥在云端,或者穿山的隧道,也会被破坏。而没有大规模的机械化施工维修,光靠人工修复的话,基本没有修复的可能。交通必然中断,也必然造成粮食、物资无法输入,明显不适合人类大规模的生存。
当然,贵省人口相对其他省份来说,并不多,2022年常住人口只有3852万人,阳市常住人口也只有610万人。人口少消耗也就是少,估计短时间也不会出现大问题。但这里面肯定有许多服务器维护人员,这是王远急需的人才。
其实赣省常住人口也不多,只有4500多万人,但接收了很多沿海地区的人口,就像新市本地人口只有120多万,但接收了80来万的外地人口,所以才显得异常拥挤。
而像贵省这种山多地少的地区,国家人口迁移的时候,肯定会考虑这些因素,不会有太多的人愿意去这些地区。
扯的太远了,当然,饭要一口口吃,事情需要一点点做,也急不来。先把钢厂的事情搞定了,再规划远行的事情。
第二天,刘父安排了工程机械开始疏通前往市区的道路,而市区的道路除雪工作政府一直都有安排人在做,道路很畅通。不然,一直白白养着那么多人,无所事事,这也是非常危险的。
从岗山基地到仙女湖基地,只有40公里,需要除雪的道路只有20多公里,估计一两天时间就可以完成,后面只需定期维护一下就可以了。
刘父也安排了车辆给朱工送过去必需品,这次去市区送电脑和车辆,还有粮食,是赵凯领队。
下午赵凯回来的时候,向王远报告,说朱工行动很迅速,已经将原来钢厂的技术部门,机修车间,以及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都已经召集起来,开始了工作。对此,王远非常欣慰,只要他们愿意干,总能想办法克服困难的。
人们一旦忙碌起来,时间就会过得很快,王远这段时间不是在找各部门部长协商未来的工作安排,就是去钢厂找朱工的团队了解情况。
很多钢厂原先的工人听说钢厂要重新开工,都纷纷主动前来帮忙,工厂厂房、围墙都进行了修缮,厂房、宿舍外观无法有太多的维修,但里面起码打扫的非常干净,也尽可能的进行了维修。
末世前,很多工人只是把在工厂上班当做一份工作,大不了可以换一份工作,一样都可以养家糊口。而末世后失去了这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天天安排去扫雪,或者做其他更苦更累的工作,现在要重新回来的时候,才异常珍惜。即使王远只提供两顿免费的餐食,大家干的热火朝天,天天盼望着正式开工的日子早点到来。
朱工团队工作进度很快,工人都是自发、自愿的996,007,10多天时间就拿出了一份详细的评估报告,看着评估报告,朱工也是唉声叹气,信心不足,光是需要的零配件清单,都有上百页。
有些配件可以自己生产,有些配件即使是末世前,新市也没有能力生产。当然,很多配件王远能认识名字,但到底是什么东西,王远也不知道。好在王远在漂亮国的时候,薅了一个码头的资本主义的羊毛,总归是有些是可以通用的。
而且分门别类的工作,岗山基地物资部一直在加班加点的工作。于是,王远带着朱工核心团队的几个人,到岗山基地库房一日游,这些人看的都双眼放光,就像狼群看到没有牧羊犬的羊群。
具体工作王远不负责,只把握大的方向。另外,王远决定cnc五轴加工中心放到钢厂的时候,朱工等专业的人士强烈反对,钢厂生产震动太大,会影响精密机床的精度,再说,岗山基地的厂房地基已经沉积多日,还是在建在岗山最好,大不了运输麻烦一点而已。
所以,王远彻底放飞了自我,专业的事情有专业的人员来做,免得自己指手画脚,徒增笑话。
5月30日,王远一行人到了市府,秦市长和主管工业的副市长一众官员,以及原钢厂的总经理等人和王远等人进行了友好的磋商,谈判。在双方强烈的意愿下,很快就达成了钢厂所有权转让协议。
岗山基地以40万吨粮食,或者相等值的物资为代价,分期8年支付,拿下钢厂,包括发电厂3号机组50年的所有权、经营权,但发电的煤炭需要岗山基地另行购买。
岗山基地需招聘回原先钢厂所有的工人,其报酬不低于新市平均水平,确保工人的生活水平,这样王远一下子就多了2万多人需要养活,这两万多人后面还有亲人,家庭,虽然物资充足,但王远觉得压力陡增。
当然,这么多人不能白养着,不干活。王远又花代价,拿下了钢厂周边几个废弃的小区,修缮一下,增加供暖设备,以后钢厂员工和家属都住在周边,既方便员工上下班,又方便管理,一举两得。
钢厂员工也开心,有自己的住房,不需要在基地里面和别人拥挤,干活动力十足。同时,也在小区和钢厂四周,建立了一堵高大结实的冰墙,在冰块之间填入杂物,建筑垃圾块,而建筑垃圾里面的钢筋,刚好可以回收冶炼。
钢厂里面员工干活热火朝天,和很久以前开山修水库的场面一样,而技术人员,维修班组也在加班加点,能更换的备件,就更换,没有备件的,就想办法自己制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一旦激发,真的是潜力无穷。
这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复工复产的,能在年底炼钢炉可以开工就算是理想的了,更何况还有轧机,锻压机械等等的维修,更是难上加难。技术人员维修,其他员工可以安排去收集废弃钢铁产品,可以当作冶炼的原材料。反正需要安排事情做,不能闲下来。
王远干脆当起了甩手掌柜,开始规划远行贵省的事情。从岗山到贵省阳市,有1000多公里的路程。末世前,坐飞机也就是几个小时的事情,开车一天也能到达。
但是现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估计会有很多的道路,桥梁,隧道等等都会被地震破坏,高速公路更是别想了,肯定是无法通行的。
王远和赵凯,孙俊两人在岗山基地里面分析,研究了半个月,然后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了充足的准备。不仅囤积了很多的熟食,还对出行可能用到的车辆,器械等都做了一一的改装、维护和保养。
这次远行最少要两三个月,多则半年也不是不可能,因此,这次王远他们的主要车辆是军用全地形车,带拖箱的那种,在车厢里面加了很多大容量的电瓶,给车辆加装的长波电台供电,王远他们不能和基地长期失去联系。
通过20多天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整张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