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双方最终成和解 记村从此受三罚
县丞来到厢房,将县令的话跟丘家族长说了,族长自知理亏,想着只要能息事宁人,就是受点委屈也是可以接受的。
县丞又把县令的主张,以及族长的承诺告诉了那个女人。女人听说族长不赶她回娘家,县令也会处罚河前村给她族人解恨,另外还会给村子一些补偿,自然就心动了,愿意不继续上告了。
县丞得到双方的承诺后,赶紧回书房报告给县令。县令见调解成功,心中的石头也就安全落地了。
“速派得力的衙役去把那个莽撞的巡检追回来,另外让他把那个女人娘家的族长带来,此事还需他配合!”
“好的!”
等到女人娘家的族长来了之后,不等县丞找他,女人就把县令的主张跟他说了。
族长也早已知道丘老四和丘大跑了,仅凭传言没有铁证,想赢官司也不可能。现在不如见好就收,也不失明智之举。
县令在花厅重新召集了双方,这次再进花厅,现场的气氛就不一样了。
县令给双方的族长都赏了座位,女人被安排站在了丘家族长的身后。这个场面就明显不过了,这事基本上就和解了。
“你们双方还有什么要说的没有?要是没有,老爷我可要宣判了!”
“小女子没有可说的了!”
“请老爷明断吧!”丘家族长说道。
“好!那我可就判了!”
县令亲自执笔,把整个案由及判罚写到了卷宗上。然后交给县丞,让他宣读。
“今有河前村丘李氏,听到丘大破坏河北大堤的传言,便归告其族人。其族长召集众人意欲过河捉拿丘大等人。”
女人娘家的族长听了县令写的是传言一词,心里虽然不自在,但却也无法辩驳。
“彼时丘老四与丘大正在聚赌,听到人马动静,不辩所以,畏官逃跑。”
县令的这段话,让丘家族长佩服的直点头。既说了丘老四和丘大失踪的事实,又给他两人定性为惧怕见官才跑的,可谓是进一步开脱了他二人。
“此案疑点重重,人证物证不全。着捕头留意追捕,一旦发现丘大二人踪迹,即刻捉拿归案。”
县令这一段话,就给这案子定了性了,那就是传言要待验证!怎么验证?就是让捕头去把逃跑的二人抓回来?怎么抓,只是让捕头留意一下而已。
暗含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那就是这案子就这么着吧!民不告官不究,只要以后你们都不翻出来,就这样过去了。
接下来,县丞清了清嗓子,宣读县令判罚的决定。双方都侧耳听着,因为这才是最重要的。
“河前村没有做到朝廷的联保检举的规定,存在包庇纵容之嫌疑。河北决堤之时,河前村没有第一时间去救援,有违本县以仁为本的治理宗旨。”
听了这段话,双方的族长都能接受。河北的族长认为,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能给南面定这样的罪也就不错了。丘家族长认为,定这点罪也就等于开脱了。
“河前村存在较多过错,应当予以惩戒。本县决定,将河前村名改为记村,是为记住这次过错之意,永为其村百姓之戒!”
听了这个决定,河北的族长心中暗笑,这下丘家可是出了丑了,而且这个丑得记一辈子,哈哈!
丘家族长心里虽然不好受,但是这些都是不痛不痒的,管他呢!
“记村此次的过错不小,还要罚记村每年送五个壮丁到县里当兵,如有违反另当重罚!”
这个惩罚可谓严厉了,那时候劳动力就是生产力。每年都要送五个壮丁当兵,这对族里的生产生活都会造成影响。
另外,这种惩罚形式的当兵,就等于是充军。到了县衙都是充当最底层最辛苦的衙役的,而且是不给钱的!
这个处罚一出,河北的族长幸灾乐祸起来,心中已经满意一大半了。
丘家族长听了可就犯愁了,这样的处罚也太重了,他有点接受不了。
首告的女人也担心了起来,她害怕她是回家了,可她的男人可能要离家了!
县令瞧见这二人的反应,便让身边的亲信,去给丘家族长传了个信。告诉他每年虽要五个壮丁,但是一批只干两年,放回时也发一些补助。
丘家族长听了这话,也就乐意接受了。这会功夫他也已经想出对策来了,那就是把那些十六七岁,甚至十五六岁的小孩当壮丁送来当兵。两年后,小孩也长大了,回家来也不耽误娶媳妇,还能长不少见识!
“小的接受惩罚!”
县丞听了,便继续宣读。
“另外,以后大河南岸记村一段的渡船,不许记村人经营,全部让给河北各村经营!”
这个决定一出,河北的族长心里可就乐开了花。刚才两项处罚,他不过是高兴在幸灾乐祸上,这个处罚实施后,他可就有实实在在的好处了。
丘家族长已经揣摩出了县令的意思,再加上渡船也没有多少利益,就让给北面那些穷村吧!反正坐船的也是他们河北的人多。
“小的也接受了!”
“好好好!既然记村都接受了处罚,那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要是没有,这事就这么定案了,你们来按个手印吧!”
“老爷,我也没有异议了!我愿意按手印!”
“好!那就让他们把手印按了!”
县丞把案宗给他双方看了,然后取出印泥,让他们双方三个人按了手印。
这手印按的也有意思,女人的手印按在了被告的那里。原告那里,就那族长一个人的手印。
“好了!此事已结案,以后双方不可再因此挑事了!”
“是是是!大老爷在上,我等一定遵守!”
“嗯!那就回去吧!”
县令说完,衙役们就把众人送出了衙门。
女人跟着族长回了记村,村里知道了此事,有族长的话在,大家也都没有怪罪女人。对于三项处罚,族人也没什么可说的。
大河北面各村的人,也都知道了这事。反正也没有证据,又看了记村的笑话,还得到了一点实在利益,也都乐意接受了。
可是这件事对后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