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避难所的布置
随着洪水水位一天天的下降,监狱内的氛围再次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一方面幸存者们期待于在洪水退去后能够在地面自由行走,一方面又畏惧丧尸病毒的波及和那种突如其来的觉醒。
自小天觉醒已有好几天,之后避难所再也没有人觉醒异能。
相比传说中的新海集团的那个冰系异能者,小天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异能者更能让他们直观地评估异能者的威胁性。
尽管齐志勇对此颇有微词,但是小天还是坚持每天很骚包地裸着上身,从早到晚参与避难所的加固作业。
如今,算上避难所最初的围墙,整个监狱外围的围墙的厚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三米,足够容纳五名幸存者并排行走。
高度则是有近十米,就单纯的对丧尸的防御来说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再大的尸潮,只要避难所大门那里不出问题,也不会威胁到避难所内的幸存者们。
短时间内,李沐尘更担心的是像肖俏那样的敌对异能者或是其他的幸存者势力。
形势的恶化让众多以前只能藏匿于黑暗中的勾当都渐渐浮出了水面。
那些在酸雨季中幸存的势力都开始将自己的触角伸出,开始小心翼翼地去触探这个已经不一样的世界。
不过,在顺利开展与海合会的武器装备交易后,整个监狱的防护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在最近的一次药品对武器的交易中,海合会甚至提供制式手枪和半自动步枪各十支。
双方很默契地没有谈论这些武器的来路,只是按照约定好的对价快速地进行了交易。
目前监狱避难所中的武器装备如下:
热武器方面:
制式点四五口径的手枪十支、五六口径的半自动步枪十支、单发猎枪十三把、双响翻子和三响翻子共五把,对应口径的子弹每种近千发。
经改装的射钉枪和气枪三十余把,自制的铁制弹子和钢钉无数。
彭教授制作的燃烧瓶近千个,各类自制爆炸物无数。
冷兵器方面:
四个瞭望塔上定制的经过加强改装的强弩四个,射击半径可以覆盖监狱墙外三十米的位置,每处强弩配属了100来支弩箭。
高强度的60磅复合弓十把,配置了猎熊箭头。
开山刀、砍刀、匕首、三棱军刺、各式刀具无数。
防护用具也基本做到了现有的幸存者人手一套。
最为身强力壮的三十来个志愿者们被组织起来,成立了避难所的护卫小队。此外,监舍大楼的每层楼都还有十人左右作为预备人员。
三百人的幸存者里已经武装了近一百号人。
在末世初期,李沐尘对这个武装程度已经感到满意了。
马兴国和周靖远充当起了他们的教官,临时给这些刚刚武装起来的幸存者们狠狠补了补格斗和射击课程。
在末世那充满未知危险的紧迫感下,教学效果出奇的好,幸存者们都如海绵一般疯狂地吸纳相关的知识,私下里不断的反复练习。
射程较远的制式步枪和连发猎枪被分配给了负责在围墙上巡逻的护卫队员,而单发猎枪和手枪则是每层楼梯口的守卫的标配。
除了防卫能力大大加强外,整个避难所的也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的运转。
避难所的任务栏也得到了极大的更新与充实。
这些天,每个幸存者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局域网论坛上查阅当天的任务清单。
目前的清单大致分成了这么几类:
第一类是建设类,主要是对监狱内的建筑物进行进一步的加固和重建。包括对洪水褪去的地方的清理,对所有监狱内的建筑物进行堡垒化改造,确保每一栋主要建筑物都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工事或是要塞。
第二类是物资分拣和处理类。主要是继续对李梦阳持续更新的集装箱内的物资进行分拣和归类。
这类工作之前主要靠俘虏进行,但随着心灰意冷的俘虏们逐渐改过自新,幸存者们也开始参与进去。
第三类是后勤维护类。主要是完成需要避难所内各处所需物资的分配、运送和维护,确保既有的设备设施正常运转,罗胖子现在充分发挥了他的专长,坐镇仓库成了避难所的物资管理员。
这类任务里面还包含了保证整个避难所的食堂和医护室的作业。
在数个冷库集装箱中发现大量的新鲜食材后,避难所里幸存者已经不再满足于每天吃应急食品了,几个有着厨师经验的幸存者开始尝试着做起了大锅饭,为幸存者们在口味糟糕的应急食品外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
而周昆夫和马李泉两个医生则独自撑起了整个避难所的医护室,包括王竹青和数个原秦海生的小弟在内的数个幸存者跟随两个医生进行护理方面的学习。
第四类是资料处理类。末世前,李梦阳下载了近百个硬盘的各类资料。由于精密的电子设备在末世恶劣的环境中很难长时间保存,为了保险起见,幸存者们要将纷繁的资料一一誊写出来,确保后续生产的重建。
第五类探索类则暂时没有更新任务。在第一波尸潮过去前,李沐尘决定暂时不轻举妄动。先尽量保证避难所内幸存者们的存活。
他能够感知到编年史系统内,临海市市区内的红点正在加速减少。
丧尸病毒的第一波爆发应该不远了……
临海市内的文化宫避难所外。
一袭黑色风衣的肖俏傲然站立在冲锋舟的前端,眯着眼打量着面前寂静的建筑。
他的身后是数名新海集团礼宾部的黑衣打手,但没有一个打手敢于太过靠近。
肖俏黑色的风衣上,时不时地会突然出现一朵朵雪花,随即缓缓飘落。
“去,给我把姓钱的揪出来。”
肖俏回头吩咐身后的大汉,冷漠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
“问问他,我让他找的人呢?”
望着毫无生气的避难所,黑衣大汉们片刻踟蹰后还是硬着头皮靠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