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小娃子认字
“好了,今日早食吃馒头,娘亲自去给你们蒸!”
新的一年开始了,若娘心里也欢喜。
就想亲自下个厨。
“那个,娘”柳氏捏着荷包,小声喊了一句。
“怎的了?”
“馒头已经蒸好了”
若娘:
这是告诉她,她睡了个大懒觉,起的太晚了?
“咳,嗯,挺好,大家一起来吃吧。”
张安青头还晕着,喝了点米汤,就继续躺回去睡了。
草长莺飞三月连天,过完年后,冰雪消融,若娘第一时间就将张安青母女送离了许家村。
而后若娘就找了老族长将愿意读书写字的瓜娃安排在专门准备的一间屋里学习。
第二日一大早,大门外整齐地站着两排娃娃,矮的站在前面。
若娘打开门时看了一眼,还有比她家草儿还小的
奶娃话还说不明白呢?就来读书了?
老族长也容光焕发地站在一边。
“白术他娘,咱们杨家想读书的可都来了。”
一共九个娃子。
“杨叔,这也行?”若娘指了指虎头虎脑东张西望的还没她小腿高的娃。
“哈哈,那可不,这是送她哥哥来的!”
若娘松了一口气,还好。
怪她忘记提个年龄范畴了。
“进来吧。”
若娘领着娃排排走进屋子。
东侧屋里整齐排放了五排长形竹桌,每张桌子下配着两个小凳子。
凳子上还垫了揉的稀碎的茅草,上面用破布裹好,娃娃们撅着屁股坐下去,就感到凳子软软的,很舒服。
“哇”族长家的杨娇娇哒哒跑过去坐在了最前面的正中间,不停地用小肉手摸桌上摆放的东西。
是竹子编成的方方正正的浅口篮子,里面铺了一层细沙。
是若娘让儿子们这些天从河里淘出来的。
每个桌上两个沙篮,两根打磨的光滑的树枝。
是用来写字的。
云家“私塾”从今日起,正式开始了。
自此,老五不在家的时候,老二、老三和二虎轮换着,早晨为夫子,教孩子们读书,下午就跟着若娘去山上或者去地里干活。
一旬里,八日读书写字,两日跟着老三上窜下蹦,有时围着许家村沿河小道跑一圈,九个瓜娃子跟在屁股后面,沿道还有不放心跟着的爹娘,别提多壮观了。
或者让他们拿着竹子、木头做成的小锄头跟着下地开荒,看着他们屁股撅的比头高的模样,场面滑稽又温馨。
在孩子们的“帮忙”下,青山上靠河边,老族长的田地周边全部开出来了。
空旷的一片中,点缀的那抹绿色尤其的喜人。
最近若娘这块地总是有人过来看,三五个一起,对着麦苗指指点点。
在青山这样贫瘠荒凉的地方能种上粮食,可太稀罕了。
杨家所有人都抱着希望,时常有人拧着篮子往若娘家送东西。
云家这个小学堂是分文未收的,到了快晌午的时候,柳氏还会蒸点馒头给娃娃们裹腹。
没到一个月,瓜娃子们明显胖了壮了还白呼了不少。
若娘现在拿着锄头去地里除草,都能碰到要给她东西的人。
不是很贵重。
有的是一篮子新鲜野菜;有的是野鸭蛋,野鸡蛋;有的是腌制的咸肉。
这日,杨富来接孙子,带了一筐东西。
“白术他娘,今日给你带好吃的了!”人还没到门口呢,大嗓门吼的屋里的小学子们都转过了头。
“杨家,是你爷爷来了。”
还有好心提醒的。
家财万贯几兄弟跟今日的柳夫子鞠了个躬,飞快地跑了出去。
“大锤他爹来了。”
“白术他娘,你快看看这个,我爹让我来问你,这个可不可以种?”
自从老爷子知道可以开荒养地后种田,看到甚东西都要先问一下能不能种!
这一篮子外壳白胖的大豆子,还是他去年和二弟在深山拔出来的。
洗干净了放在水里煮熟,剥开了壳就能吃。
若娘拿起一颗,两手大拇指和食指一捏,外壳就裂了一条缝。
沿着缝隙搬开,里面是两颗裹着红衣的圆胖果实。
长生果!
也是产量极高的一种作物。
“杨大哥,这长生果还有吗?我都买了!”
若娘接过篮子仔细翻看了一遍。
品相,果实都非常饱满,用来做种子再好不过。
“有,还有两篮子呢。”原本是准备留着冬日里吃的。
但凑巧若娘教会了他们熬鱼汤,今年就没用得上。
他爹前几日收拾仓库才给翻了出来。
“五个铜板一斤,我全买了。”
若娘想找它已经找了很长时间了,不想竟在此处。
“啊,好,好啊。”
“那我回去把剩下的都送过来。”
他要赶紧回去喊他爹来,他爹要是知道他拿了云家的银子,能打断他的手。
就云家教孩子们习字这件事,他爹已经私下里说对不住云家了。
这么多孩子一天的吃食 ,就不少花用了。
老族长先前说有甚需要就找他,他实际上也没帮上甚忙。
片刻后,杨富双手各拧了篮子,带着老族长过来了。
“白术他娘,大富说你要买这甚长生果?”
“哪用得着银子,想要就拿去,老夫不缺你这点银子。”老族长沉着脸,
他们来了许家村甚么忙也没帮上,反而受了别人不少的帮助,他也不是没良心的人,哪能贪这个银子?
“杨族长,你们辛苦从深山背回来的东西,我可不能白要,这银子得给。”
若娘估了一个数,拿了串着的三百个铜板往老族长手里塞。
“老头子就不要!”老族长不开心了,这丫头也太倔了。
“杨族长就收下吧,不然你以后有好东西,我都不敢开口要了!”
若娘执意要给,亲兄弟还明算账呢
老族长无法,只得收下。
若娘将篮子里的长生果都倒在院子竹编上晾晒。
等收完地里的小麦,刚好可以将花生下种。
五月初,若娘带着人去了趟青山镇。
买了许多油布,为麦子的收割提前做好准备。
五月中旬,“云氏私塾”休沐。
若娘带着两儿子一起收割。
三个人才刚刚开始割麦,后面传来噪杂的人声:“咱们来巧了,夫子家刚刚来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