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大地之角 §第3章如烟如梦
公子躺在木榻上毫无睡意,两眼怔怔地直视着屋顶,心乱如麻。
自己被十几岁的如烟一番惊世奇论辩驳的哑口无言、人前现眼,只能怪自己学识太浅,这也就罢了;假冒神仙降临凡尘,也全当是和小姑娘开的一个玩笑;桃花村民都是避世隐居的千古遗民,也能勉强接受;而仙子的自报家门,却几乎让公子差点儿昏厥过去。
梦莲子!
——不但容貌分毫不差,就连名字都音同字同!天下哪里会有如此巧合的事情?!难怪之前自己一提到“梦莲”这个名字时,仙子便会惊怒不已,原来她竟然也叫梦莲!可是,这个道号梦莲的修仙女道士,与自己朝思暮想的心上人梦莲——能是一个人吗?!
一个是娇艳四射、成熟大方,一个是端庄持重、纯静质朴;
一个是妩媚风流、热情似火,一个是飘逸清扬、冷若冰霜;
一个是恶习集身、混迹闹市,一个是少欲抱朴、隐遁山林;
一个是胸无点墨、望文结舌,一个是博古通今、出口成章;
……
同样的美貌,同样的窈窕,同样的声音,同样的名字!却似无法相向的冰与火、背道而驰的水与山!纵有诗仙太白的文才、芙蓉公子的想象,也实在无法把此“梦莲”与彼“梦莲”合并为一人,更不要提那洁白无瑕的樱……尽管自己多么希望她们能够合二为一,成为自己心中苦觅终生的那个无瑕知己啊!
可惜,这只是个巧合罢了。巧到万分不可思议,巧到根本无法置信!似真似假,如梦如幻,仿佛是上天的刻意捉弄、造化演绎的缥缈传奇!
要说传奇,自从自己为追寻心中旧爱进山以来,几乎步步都是传奇:灵狐相救、狼王退敌;双头怪蟒、神鸟凌空;樱林莲池、玄家仙境;倒转乾坤、神秘楼台;神弓宝镜、天悬二日;五情迷宫、身穿影壁;地角桃源、千古逸民;总角村童、天外奇谈……一切经历,一切境遇,哪一桩不是传说?哪一件不是奇迹?!
就像眼前这个本该只在陶渊明千古文章中才会出现的武陵逸民,因为那篇隽秀美文而名扬天下,随之便倍受外界神往民众的骚扰。无奈之下,只好全民迁居,一支西出昆仑,一支东入大海,其间辗转尘世数百载,直到唐末乱世才在仙人指点之下,寻得大地之角偏安一隅,重新过上“小村寡民”、“邻村相望”、“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安逸生活。现如今,隐秘逸境又被我们这一行世间俗士冒然闯入……,这些世外逸民会不会心生厌烦、冷漠示人,为免秘境再次外泄而不肯指点迷津,使我们永远无法再返尘世呢?
……
胡思乱想中,公子思绪渐渐迷乱,连日来的疲惫困倦慢慢涌上,终于在志平和彪子的鼾声呓语中昏昏睡去,而此时,棱窗之外已是天光渐亮。
阵阵节奏鲜明的鼓声伴随着铿锵有力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公子悠悠醒转,睡眼惺忪地翻身坐起,看看屋内,志平和彪子已不见了踪影。
“这两个家伙跑哪去了?也不说叫我一声。”公子嘟哝一句躺倒又睡。鼓声渐渐厚重,公子神智慢慢清醒。记起仙子她们几个女子被安顿在东厢房,不知是否也已起来,便一骨碌爬起身匆匆穿好衣服,叠齐被褥,推门走出屋去。
“公子醒啦!睡得可还安稳?”一个与如烟年纪相仿、却衣着华丽的女孩子站在院子里对他微笑着。
“如烟姑娘……”公子瞅着这个身穿唐服光鲜亮丽的女孩。
“我不是如烟,我是她的妹妹如梦!”
“如梦?如烟如梦?双胞胎呀!这名字一听就是姊妹俩,好名字呵呵!”公子看着同样相貌的如梦赞到。
如梦嫣然一笑:“姐姐叫我在这等公子醒来,好带你去村边看歌舞。”小姑娘看他疑惑的神情,便解释道:“村里听说外面来了贵客,都十分高兴,也很好奇。所以全村男女老少全都齐聚林边麦场,一是欢迎千年以来首访‘大地之角’的贵客;二是都想见见你们了解一下外面的变化!梨花村的村民们得到消息也都赶来了,各家各户都准备了好酒好菜要款待各位呢!公子的几位朋友都在那里,我现在就带公子过去吧!”
公子听着如梦兴奋的话语,暗想这个如梦姑娘与姐姐如烟不同,说话倒不咬文嚼字,似乎更好沟通一些。耳听村外鼓震金鸣、欢声雷动,好奇之心大起,答应一声便跟如梦一起出了院门,朝着喧闹的村外走去。
宽阔的麦场上篝火通明,四周人山人海。男子或穿斜襟唐袍,或着紧衣短衫;女子则云卷高髻、连袂彩裳。所有人都是唐朝打扮,举止敦厚文雅、谦恭礼让。那些天真烂漫的孩童们则全都爬上了高高的草垛,象看天外来客一样,定定地盯视着场中身穿“奇装异服”的志平等人。
在一片大唐盛装的海洋中,几位来自外面世界的“异类”,在千古遗民们好奇的目光注视下显得手足无措,拘谨异常。志平、彪子早已胀红了脸,拘促的搓弄着衣角;仙子倒是镇定自如,悠闲地欣赏着场地中的锣鼓表演;而公主却与陪坐一旁的几名年轻女孩嘻嘻哈哈,大方说笑着,好像早就相识了多年一般。
公子被如梦领到一位老者面前。两人以礼相见,原来老者是村中年纪最长、学识最深的“谭夫子”,村中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学生。
志平见公子到来,连忙闪开位置拉着他在老者身边坐下,悄声耳语道:“你可来啦!这些‘古人’各个都满嘴的‘之乎者也’,我脑袋都大了!”
公子心道:“昨晚败在一个小妮子的手里,这位可是她的老师,岂不更加厉害?!我还是少说多听,免得又丢人现眼!”
公子与谭夫子略作寒暄。闲谈间夫子自述祖上乃修道之人,唐末战乱时偶遇桃花村后人。知是武陵遗民在世代寻找新的世外桃源,先祖念其不忘初心,被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便带领全村民众东迁到这与世隔绝的大地之角,并将自己的后辈子孙也一同安置定居在这里。而这位先祖则功成之后便离开此地,云游四方,不知所踪。
一直默默观赏歌舞的仙子突然开口问及老者先祖何人,老者答是唐末道家才子谭峭,仙子立时肃然起敬!告知老者,其先祖早已修成仙道,并著有一部极其深奥、讲述万物成因的《化书》传世。
谭夫子闻言大喜,只是叹息先祖离开地之角时,尚未著此玄书,不能一睹先人至理圣言,引为憾事。
“怎么不见如烟姑娘?如梦也不知跑哪去了。”公子自言自语。虽然昨晚自己被如烟一番唇枪舌剑驳得体无完肤,但想起如烟的直言学风,公子心中还是钦佩不已的。
谭夫子呵呵一笑:“如烟、如梦这两个丫头虽身为女子,却心怀天下、志向千里。老夫所授儒、释、道三家学问,她二人更偏爱孔孟仁义治世之道,时常念及境外苍生,深恐外世仍是战乱烽火不断、民众流离失所!先前听说了众位所述当今天下太平,民众安居乐业,不异于这大地之角、世外桃源,更有种种翻天覆地之变化、恩被民生之政令。她二人欢喜不尽,定要为贵客演示盛唐之威仪,以示贺意……呶——!那不是她们么!”
说话间,一队身着大唐银色战袍的武士脚踏隆隆战鼓的节奏,迈着整齐的步伐步入场中。
队伍行进至场地中间时,队伍中分,变为红白两个方阵。阵门开处,方阵中分别走出一员铠甲鲜明、英姿飒爽的女将!红色盔甲的如烟和黑色盔甲的如梦一亮相,就博得众人雷鸣般的喝彩声!
两位女孩手中五色令旗挥动,每色方阵立刻一分为二,二分为四,旋又四分为八。手中令旗随着战鼓节奏不断上下挥舞,十六支方阵忽而结成圆阵,忽而化为一字长蛇,一会儿如神龙摆尾,一会儿似车轮滚滚,而每一变化,皆步步不离战鼓节奏;每一开阖,均游走内外、张弛有度。直把几位“穿越而来”的现代男女看得眼花缭乱、情醉神迷,彩声不断、掌声连连。
“这是什么舞?竟然如此波澜壮阔、震撼人心!”公子兴奋的一边随着鼓声击掌,一边请教身旁的老者。
老者笑道:“此乃大唐初年太宗称帝之前,于军旅中所作的‘秦王破阵舞’。此舞由一百二十八人组成,彰显当年秦王征战天下、一统江山之盖世雄风。”
仙子仔细查究队形变化,连连点头赞道:“好舞!好阵法!”
“阵法?!”公子侧脸惊诧地看向仙子。
仙子目带钦敬之色,继续点评道:“你仔细看场中变化——
阵分左右,阴阳相承;
音声相和,长短相刑;
前后相随,高下相倾;
分分合合,有无相生;
虚虚实实,正奇相应;
卦中有卦,渊深不盈;
惚兮恍兮,阵中有象;
窈兮冥兮,象中有精!
似雷电相搏、骤雨飘风;
如飞天神龙、奇变无穷!
似舞实阵,阵舞同名;
以守则国,以战则胜!
堪称诡道之大成;
可谓天降之神兵!”
老者闻言哈哈大笑:“仙子真好眼力!此舞本为雄健阳刚之舞,竟被如烟、如梦二女编排演绎成战阵,刚中带柔、柔中带刚;雄劲有节,张弛有度!她两姊妹确实下了不少功夫、用了不少心思。”
仙子赞叹道:“此二女于舞中演阵,颇具将帅之才,如入尘世之中,必可成为国之栋梁!”
说话间,舞毕鼓歇,场外欢声雷动。如烟、如梦笑着走到众人面前,力邀嘉宾献艺。
几人推来推去,几番“谦让”。公主大声道:“公子爱唱歌,就属他能唱啦,让他代表我们唱首歌吧!”
公子瞪她一眼,故作为难状:“唱歌不是不可以,只是……没有音乐伴奏呀!”
如烟转身对老者说:“夫子,昨夜仙子曾细读《乐经》,似精通音律!不如将我们收藏之‘焦尾琴’取来,请仙子与公子琴音相和,让众乡邻敬聆天音,如何?”
老者一听,立时肃然起敬:“哎呀——!仙子真乃博学多才之高道!快!快快将宝琴取来!”
仙子欲待推辞时,如梦却早已一溜烟般,快步跑回村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