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乱世之书生 > 第23章 回大青山

第23章 回大青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岁月如梭,又是一年的光景。

    刘三九自己清楚,五爷那神一般的功法已经灌入了自己的身体里,感觉着自己的身体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伸手投足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五爷对他的要求也开始放宽了许多。

    可最近不知怎么着,尘封在脑海中的记忆悄然开启,往事总是一股脑的向外钻。也许是前几天被杨大户没头没脑的痛骂了一顿,让他一时情绪波动,陷入了情感的漩涡之中。

    他忽然想起了义父詹洪奎,想起了二叔孟昭洪和牤子,更忘不了索鹏飞那张险恶的嘴脸。

    四年了,不知道大青山现在怎么样了,但他能想象得到,以索鹏飞的一贯恶行,大青山的天已经变了。

    詹洪奎定下的山规一定早就撇弃一边,不知会做下多少伤天害理的恶事儿来。

    如今,自己可不是四年前的那个野驹子了,他的心思也开始不安分起来。

    义父让自己继承他的位子,可并非自己想坐就能坐的,即使想要随了义父的遗愿,自己根本无能在大青山立足。

    随着自己的成年,他越来越理解义父为什么不想让大青山落在旁人之手,他也似乎越来越觉着对不起死去的义父,也对不起一心扶持自己的二叔,并连累他不得不离开大青山。

    这段恩怨一直如鲠在喉,让他越发的难以把持住自己这种情绪的蔓延。

    “回大青山!”

    刘三九一旦升起了这个念头,就一发而不可收拾。

    他反复想了几晚,才壮起胆子来,将自己在大青山的事,从头到尾原原本本地向五爷复述了一遍,并将自己要去大青山的想法,对五爷不敢有半点隐瞒的一一明说。

    他本想自己的想法一定会招致五爷的极力反对,可听了自己的想法,五爷的态度却十分明朗。

    五爷道:“你能记着你义父临终的托付,敢直面大青山,敢挑战索鹏飞,说明你长大了,心里还存着“信义”二字。

    你去大青山了此恩怨是大丈夫之举,做为师父是不该阻拦,但你必须运筹帷幄,判明凶险,胸中要有以一持万的心计才行。

    拿下索鹏飞,镇住大青山,论功夫和本事我放心你去,但如何收了众人的心,稳定了大青山的未来,这才是你应慎思的大事。

    如果你能冷静地对待大青山的事,不会草莽用强,把事情考虑周全,我支持你的想法!”

    五爷的话,让刘三九十分感动。

    刘三九立即向五爷表态道:“五爷,山里还有许多义父和二叔的旧部,虽然不知道他们现在是否真得改弦易辙随了索鹏飞,但那份情谊他们是不会忘记的。

    索鹏飞虽然主宰着大青山,但这个人用心险恶,心狠手辣,从不把手下弟兄当人看。

    几年过去了,我想他在大青山飞扬跋扈了这么久,肯定早就激起众人的不满,只是在他的淫威之下忍辱负重而已。

    我的出现,定然会给大青山带来一线新的希望。众人只要看我有能力收拾了索鹏飞,我想,接下来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因为毕竟我才是大当家亲口传下来的大青山的继承人!”

    “嗯,既然你心有成竹,那就去吧!”

    五爷又拿出一把短刀递给刘三九。

    “把这个带上,这可是光绪九年,恭亲王奕找匠人专门为皇宫内院侍卫打造的一批短刀,锋利度和强度都是最好的!”

    看着这把做工精美的短刀,刘三九欢喜地接过去顽皮地说道:“师父,这把刀就送给我了吗?”

    “哼,你要是能平定了大青山,完好无损的回来,这把刀就是你的了。要么,你就配不上这把刀!”五爷带着挑衅的目光看向刘三九说道。

    刘三九嘴角狠狠的一撇。“那这把刀可就易主了,你就甭想再拿回去了!”

    五爷的心里就是要把这把刀送给他,只是故意拿话这么激他。既然刘三九一心要去大青山,干脆也就不拦着了。

    他的想法很简单,一是让刘三九了结了抑郁在胸的这个心结。二是也想让刘三九历练历练,既然自己将一身的本事传给刘三九,总不能让他成为自己的笼中之鸟。

    大青山就是让刘三九振臂高飞的第一步,连一伙山匪草寇都降服不住,岂能匡扶大业。

    “敢于放飞”这才是五爷这种高人的超常思维,而聪明的刘三九也深知五爷的想法。

    简单地打理了行囊,挑了一批好马,刘三九便独自踏上了去往大青山的路。

    大青山离卧龙可不近,足有一百几十里路程,已经出了塔城县境。

    这里群山迭起,地势险要,周边百里,多有土匪藏身。小的几十人,多则上百人,而大青山是这里最大的一股悍匪,多达二百之众,盘踞多年。

    原来詹洪奎当家时,规矩多,家法严,与其它土匪绺子都相安无事。

    可索鹏飞当家后,仗着人多势众,多次破坏道上的规矩,早就引起了众怒,曾有几伙土匪联合起来想一举灭了大青山,但最终还是铩羽而归。

    这些刘三九还并不知晓。

    走过了一村又一村,翻越了一山又一山,一晃四年过去了,如今重新踏上去往大青山的路,让他的心里百感交集。

    最后来到了一个小镇,这个小镇叫五道河镇。

    这里距大青山只有三四十里的路程了,也是居住在离大青山最近的一个村镇。

    刘三九对这里还是熟悉,他在大青山住的时候,义父詹洪奎曾几次带着他到过镇里来吃饭。

    这个镇子虽然不大,但这里有一条官道与几个县城相连接,也是通往省城的必经之路。

    詹洪奎之所以把匪巢选在了这里,就是看重了这里的地里位置。

    大青山虽然靠近官道,但这里却十分安全,因为官道与大青山之间是连绵起伏的群山,这里山势险峻,地形复杂,官兵根本不敢冒然进入。

    刘三九打算在这里住上一晚,明天一气就能赶到大青山。

    走进镇子里,看着这个记忆中熟悉的街道,似乎还有种亲切的感觉。

    詹洪奎在的时候,与五道河镇镇长相处的十分融洽,两人都有不成文的约定。

    一是大青山的人不骚扰五道河镇本地的居民。

    二是大青山对五道河镇的安全施以保护,但有外来土匪和暴徒侵害,由大青山负责武力干涉。

    三是每年五道河要保证大青山的粮食供给。

    四是大青山的人进镇子里可以自由消费,但凡有强抢者由大青山按山规处理,地方不得干涉。

    这最后一条的重点主要是针对一些好色之徒定下的规矩。

    镇子里有个春祥茶馆,说是茶馆实际就是一家妓院,镇子里还有一些寡妇和半掩门专门靠大青山的土匪养活。

    但只要是一方花钱,一方自愿,大青山和地方都不干涉,约束的是那些强抢民女的事件发生。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约定成俗的规矩。因此大青山和五道河镇一直是相安无事。

    土匪们也常下山吃吃喝喝或购买一些生活用品,有的土匪还要在哪个女人家里住上一晚。

    周边土匪知道这是大青山的地盘,也从不再进五道河,形成了道上不成文的规矩。

    虽然周边土匪多滋,小镇反倒成了一方清净之地,又守在官道上,这里自然十分的热闹。

    刘三九走进一家饭馆,这是镇子里最大的一家酒店,名字也很好听,叫“馨膳阁酒家”是这个镇子上唯一的一家两层建筑,坐落在镇子的正街上,十分的亮眼。

    刘三九故意找个靠窗的僻静之处坐下,要了几道荤菜,独自的吃了起来。

    这个店的老板姓贾,是个能说会道的人,刘三九认识他,他当然也认识刘三九。詹洪奎带在身边的孩子他哪敢不认识啊。

    在刘三九进城上学的第三年,贾老板就病逝了,留下了一儿三女,儿子排行老小,叫贾昌进,这么大的家业就传给了这个小儿子。

    贾昌进是个十分精明的孩子,也十分健谈,并上过几年私塾,有些文化,与刘三九很能谈得来,刘三九一来馨膳阁便找贾昌进玩耍,虽然贾家少爷长刘三九七八岁,但两人十分投缘,还说的来。

    刘三九走进“馨膳阁酒家”与贾昌进照了个正脸,可这位贾老板根本没有认出来他。

    这也难怪,在大青山时,刘三九还是个十几岁的白面少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刘三九已生的人高马大,一脸黑黢黢的连鬓胡子爬满了半张脸,这无论如何也认不出来了。

    可今天见贾老板却是一脸的苦相,安顿好客人后,便独自坐扶在柜台那儿唉声叹气。

    刘三九倒也没有理会,只是自顾自的吃饭。

    可隐隐有女人的哭啼声从大堂的后屋里传了过来,让他大感不快。

    贾老板也感到了几桌客人脸上现出的不悦神情。

    哭声越来越大,贾老板不得不走到后堂门口故意冲着后院道:“别哭哭啼啼了,让客人吃个消停饭吧!”

    刘三九邻桌坐着一男一女两个人,一进屋,他就看见那两把横躺在饭桌上的大刀。不问便知,这是两个习武之人,但看着并不像是土匪。

    男的大约有三十多岁,身体健硕,有点赤红面,相貌不俗。

    女人的年龄看来要小一些,但全然没有一点女人的柔弱之气,有的是男人一样健硕的身板,发髻高盘,两眼炯炯有神。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