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等待
杨树看着李良离开,李良的所有表现他都看在眼里,也符合他对李良的想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杨树就彻底对李良放下心来。
杨叔知道自己的处境,他往后的每一步都不能出任何差错,所以他必须更加小心谨慎。
好在事情的发展还算不错,起码李良在没有给他确定答复之前应该不会有什么动作,一是马友贵之前的表现说明他打算暂时远离李良,李良不一定有机会。
二是李良联系马友贵的消息要是让自己知道了,李良这边对自己没法交代,因为就像自己说的那样李良是什么人大家都清楚,这时候要是选择见马友贵就显得有些解释不通了,自己是不会相信他是为了所谓的感激之情这么做的。
这么做只会让自己对他产生不必要的怀疑,会认为他是不是有什么把柄落在马友贵手里,这种节外生枝的事情李良是绝对不会做的。
想到这他给陈晓打了个电话,这个电话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陈晓自己已经有了解决方案了,很明显陈晓也在谋划着什么,案子就一件,无论陈晓的目的是什么只要陈晓是针对这件案子,那就势必会和他产生冲突,这冲突要是正向的还好,要是反向的呢?
他必须避免这种未知的情况发生,电话接通后,杨树直接道,
“陈晓,我这边掌握了一些消息,知道了你没有杀人,但是还不足以当做证据,不过没关系,我已经有了办法,给你打这个电话就是希望你停手,不要在节外生枝,我会解决的。”
陈晓听着电话那头杨树信誓旦旦的语气,他对于杨树嘴里的办法一点都不好奇,因为陈晓想过很多方法,最后却发现想要自证清白只有两条路,其中一条就是马友贵和李良两个人选择自首。
那杨树现在的表现就可想而知了,他应该有办法让人自首了,这个人选一定是马友贵,至于李良,陈晓不认为他会自首,李良不是那样的人。
这个办法陈晓想过,但碍于自己身份的原因他没办法做到像杨树那样的程度,既然杨树现在意思是有可能做到,陈晓也乐见其成,不过他还是叮嘱了一句,
“我相信你应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那我也提醒你一句,既然做好了准备就别再弄出什么意外,比如谁谁谁突然又死了之类的事情。”
杨树知道陈晓话里的意思,什么也没说直接挂断了电话,既然陈晓答应了就好。
陈晓放下手机,他对于杨树的办法不是那么看好,换位思考,如果他是李良的话,一旦马友贵有什么异常表现,他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去杀死马友贵。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边李良想方设法的要杀死马友贵,杨树能做什么?无非就是保护而已,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无法做到二十四小时盯着马友贵,而这就很危险了。
至于找其他人来帮助就更不可能了,没有理由这么做,找什么理由来监视自己的同事?保护么?为什么保护?这很难自圆其说的。
实话实说吗?马友贵不会同意的,这么做不就相当于不打自招了吗?马友贵要真同意还不如直接自首呢,既能减刑,又不用担心自身的安全。
而且马友贵现在处在一个很微妙的状态,任何一点点的变化都会引起未知的变化,杨树是不可能允许这种变故发生的。
再说马友贵,他会那么容易去自首吗?陈晓认为不会,要是那么容易他早就去了,这么久没去,期间还杀了陈大雷,这就说明马友贵内心是极度不想去自首的。
而现在杨树却表现出一副马友贵会自首的表现来,这就说明杨树应该是刺激到了马友贵,导致马友贵变得摇摆不定起来,这就让杨树产生了误会,误以为马友贵会去自首。
杨树这么想也没错,一般人都会这么想的,但陈晓不会,陈晓能猜到马友贵的心里一定是有愧疚的,或许这种愧疚还会让他生不如死,但陈晓很了解人性,人类的求生意志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本能。
马友贵现在是什么情况?刘文君可以说是意外,王赫呢?就算王赫的死和他没什么关系,但他知情不报是不是罪?最重要的是陈大雷他要怎么解释?
亲手杀死陈大雷的人正是马友贵,这一点无法辩解,被逼迫吗?或许有这个原因,但这一桩桩一件件加在一起,和他事后的表现,是不是能说明马友贵本身是想这么做的,被逼迫只是一个为了让自己安心的借口。
所以马友贵自首有很大可能会被判处死刑,在自首就等于送死的前提下,他还会去自首吗?
杨树的答案是会,因为他觉得愧疚以及负罪感带给人的痛苦比死还让人难以接受,会让人生不如死,这样还不如一死了之,求个心安。
但陈晓认为不会,其中一个原因是他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着,第二个原因是,自杀是一件需要莫大的勇气才能办到的事情,显然马友贵并不具备这种勇气。
显而易见杨树这次有很大概率会失败,但陈晓没有提醒杨树的想法,因为这对杨树来说是一次极其珍贵的机会,无论自己说什么杨树都不会放弃,他必须要试一试。
最重要的是,陈晓有着自己的目的,他是希望这次杨树能失败的,在这次失败之后杨树就没有了任何办法,没有退路的杨树才是陈晓想要的杨树。
之所以还要提醒杨树小心一些,就是为了让杨树更加绝望,在准备完全的情况下还是没有成功,这对人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连那种自己疏忽大意的借口都找不到。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杨树成功了,马友贵在他的帮助下去自首了,这对陈晓有什么坏处吗?没有,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一切事情结束这不是陈晓想要的结果吗?
所以陈晓相当于稳坐钓鱼台,只等一个结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