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皇太后对大皇子寄予厚望。
章安楚抱着布匹就往锦心怀里塞,锦心还没有反应过来,她就又抱着一滇青色的锦缎塞给小凡子,说道:“小凡子这匹布给你,你回头做个衣裳,出宫也得穿点好的呀。”
小凡子感动不已,看着布料很不错,这要是做成一件衣裳去宫外,别人还以为他是一个富家公子哥呢。
“谢过皇后娘娘。”小凡子也不客气,他以往出宫的衣裳都是粗布料子,这样好的料子,他很喜欢。
“这个不错,给金宝元宝做衣裳,能做好几件,这个也不错,适合珍珠白玉。”章安楚一个一个挑选,又挑选出几匹布料,回头送给娘亲还有嫂子们穿,还给罗雅准备了一匹布,等她下回进宫的时候交给她。
随后,小太监们又搬来一个大箱子,打开一瞧,都是摆件。
章安楚挑选几个看着不错的放到殿中,皇子公主的房间也放上去一些,很快,一个箱子又空出来一半,剩下的实在没地方放着,索性就先放在箱子里,摆件不怕压着,把布匹放在上面,腾出一个箱子。
之后的箱子有首饰胭脂什么的,章安楚想来不用胭脂口脂,只要是坤宁宫的,都送上一份,锦心和小凡子各得了两个。
至于首饰,章安楚让锦心挑选几个自己戴,剩下的瞧着还不错的就放到梳妆台上,差强人意的就放到箱子里存着,有机会的话可以赏赐给别人。
一个下午,只开了三个大箱子,就已经忙的很了,很快就到了晚膳的时间。
章安楚瞧着时间不早了,说道:“剩下的等到明日再说吧,今天就先到这里了,赶快收拾收拾,一会儿皇太后和皇上就过来了。”
“是。”众人回道。
今日得了许多赏赐,人人都有份,因为医女和奶娘要照顾皇子公主,胭脂口脂什么的是不能用的,于是得了布匹做衣裳,自然是满心欢喜的。
皇太后从外头进来,殿中已经收拾妥当,她发觉几天没来,殿中变了样子,多了许多摆件。
“你殿中大变样啊!”皇太后瞧着新放上的翡翠摆件,说道。
“托母后的福,这些摆件都是母后还有皇上赏赐的,今日得空就都拿出来看看,能摆的都摆上去,主要是,母后和皇上太疼爱了,你们两个人加起来赏赐了十箱东西,一个房间堆的满满的,坤宁宫已经足够大了,可这十箱东西也摆不下,就得收拾收拾。”章安楚无奈道,这也算是幸福的苦恼吧。
“房间不够?”皇太后听到她如此说,想想也是,坤宁宫一下多了四个主子,人也变多起来,忽然来了主意,坤宁宫的隔壁就长春宫,两个宫就一墙之隔,说道:“等开春了,就把坤宁宫和旁边的长春宫打通,应该就够了。”
“母后,这样不妥吧,皇宫都格局是一开始就定好的,而且,坤宁宫怎么能比皇上还有母后的宫殿要大?这不合规矩。”章安楚没想到她竟然有这样的想法,那坤宁宫是皇宫中最大的宫殿了,比宣德殿还要大,也比慈宁宫要大,着实不大好。
“规矩这种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总不能让皇子公主这般小的年纪就与母后分开吧?皇宫说白了就是我们的住处,想动工就动工,哪里讲究这么多呀?母后不在意,皇上他敢在意?”皇太后说到最后眼睛一瞪,好似只要傅智渊反对,就敢撸起袖子跟他干!
皇太后觉得,章安楚是皇家血脉,要是个男孩,现在在皇位上的就是她了,哪里还有傅智渊的份儿?
章安楚想要住的大一点,那又有什么关系?本就是她应得的,而且,还生下四个子嗣,本来就不够住了。
“母后,还有朝中大臣呢……”章安楚又提醒道。
“什么朝中大臣?”傅智渊从殿外进来,疑惑的问道,刚刚进坤宁宫是时候,好像听到什么在意,然后,就听到章安楚说起朝中大臣。
皇太后见他来了,正好和他说一说:“皇上,坤宁宫太小了,楚楚生下四个孩子,又多添了些伺候的人,这坤宁宫住的满满的,想要再添人也添不了了,哀家想着,干脆将坤宁宫和旁边的长春宫打通,地方大了,小皇孙长大了还能在院子里来回跑。”
傅智渊琢磨着她的提议,大概明白章安楚提起大臣是怎么回事儿了。
他搂住章安楚的肩膀,说道:“好,那就打通,朕平日里也住在这里,干脆朕也搬到这里来住,省得大臣们说闲话。”
“皇上,在后宫批阅奏折不合适吧?来来往往的多不方便啊……”章安楚不愿意,总是进进出出的,没得安静。
“批阅奏折就还在宣德殿,其他的东西就都搬过来。”傅智渊早就想好了,其实一直有这么一个想法。
皇太后听到他这么说,便又觉得不大合适,说道:“皇上要是住在这里的话,恐怕打通长春宫还是不够,要不把另一边的钟翠宫也一块打通吧,皇上身边伺候的人多,一个长春宫可是装不下的。”
傅智渊点点头,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好,也可,就这么定了,朕明日就让工匠出个图纸,等开春就动工。”
他拍板子定下,皇太后也就放心了,要不是慈宁宫离得远,真想也和坤宁宫打通。
搬过来住也不行,坤宁宫周边已经没有可以合并的宫殿了。
“楚楚,哀家给大皇子取了名,你看看如何。”皇太后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纸,打开放到桌面上。
傅智渊和章安楚都凑活去瞧,锦心小允子也伸着头偷看。
“傅明赫……”
“是啊,哀家翻遍书籍,翻到诗经的时候,有一句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寓意皇天伟大光辉照人间,光采卓异显现于上天,楚楚这一胎生四宝就是上天的恩赐,哀家就想着,身为大皇子,更是当的上这个名字的。”皇太后出声解释道。
傅智渊听了她的意思,明白皇太后对大皇子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