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那座山峰那座海岛 > 第72章 第十三章永恒

第72章 第十三章永恒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几百年过去了!

    长连将自己的血、自己的肉、自己的全部与千山山脉融成了一体,矗立在茫茫大海之边。后人将这座山峰称为老铁山。

    老铁山日日夜夜,月月年年的屹立在辽东半岛的最南端,瞭望着正前方的渤海海峡及广阔的大海,他的身后是广袤的东北大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作为长连的忠实朋友,虎王始终陪伴在长连的身旁,今天,在老铁山的旁边还能看到虎王曾经栖身的洞穴。

    在山东半岛尽头的渤海海峡中,长山号已坐化为海岛,扼守在从东海进入渤海的必经航线上,长山和他的同伴们羽化为一座座山峰和岛礁,警觉的注视着大海,被人们称为长山群岛。

    在辽东半岛的东部海域,长海号已坐化为一座海岛,扼守在从黄海进入渤海的必经航线上,长海和他的同伴们羽化为一座座山峰和岛礁,翘首瞭望着黄海海面,被人们称为长海群岛。

    长山群岛和长海群岛作为渤海的守护神,扼守着进入中国大陆内海的海峡两侧。千百年来,历经多少朝代的变更,始终是我国北方海域最重要的海上军事堡垒。

    在辽东半岛的西侧,长兴号坐化为一座海岛,扼守在通往辽东湾的必经航线上,长兴和他的伙伴们羽化为一座座山峰和岛礁,日夜审视着从海峡进出的大海潮流,被后人称为“长兴群岛”。

    在正对渤海海峡的海河河口海域,长菲号已坐化为一座洁白的沙岛,当地人称这座美丽的沙岛为“长菲岛”(也有人称为“长菲甸”)。长菲和姑娘们羽化为一片片洁白的沙滩和沙丘,迎接着从渤海海峡方向涌来的波浪。

    长兴群岛和长菲群岛隔海相邻,注视着从海峡进入渤海的每一艘船和每一排波浪,时刻准备着配合长山和长海将侵略者驱逐出渤海。

    追随长山、长海、长兴、长菲出海的百兽们,与他们的主人们一起坐化为一座座大小不一的海岛和礁石。这些世代生活在东北大地上的百兽,同他们的主人们一样将自己的身躯,留在了辽东半岛东西两翼的大海上,构成了当今世界上最为神奇的海岛地貌奇观。

    在辽东半岛东西两翼的大海中,你可以找到以生活在东北大地上的绝大多数兽类冠名的数不清的大小海岛。

    在辽东半岛西侧的渤海中,有虎平岛、牛岛、猪岛、狗岛、猫岛、蛇岛、耗子岛、鸡岛、鸭岛、鹅岛、蚂蚁岛、兔岛、狍子岛、狐狸岛等等。

    在辽东半岛东侧的黄海中,有牤牛岛、海狼岛、獐子岛、大鹿岛、小鹿岛、蟒岛、狐仙岛、乌蟒岛、□□岛、猞猁岛、蚂蚁岛、哈仙岛等等。

    如果在地图上找不到相对应的兽类冠名的海岛,那么,一定是这个海岛太小了,没有被标注上去,或者,在时间的长河中被人们更改了名字,在附近捕鱼的渔民们,一定会告诉你它的位置。如果你要询问为什么叫虎平岛,他们一定会告诉你,因为虎王没有上船,而是由二虎王率领虎群的,所以,只能称为虎平岛。只有四种兽类,在大海中找不到相对应冠名的岛屿,那就是山羊,东北熊,东北豹和马,这四种兽类也都随船出海了,那么,他们到哪里去了呢?

    山羊由于在船上站不稳,当初长连便安排羊族同虎王一起,在陆地上向半岛南端进发,老羊头及五个儿子带着族人,到达辽东半岛的最南端后,便留在了海岸边。

    优雅、高贵、勇猛的头羊雄姿,永远留在辽东半岛的最南端。

    后世的人们,将羊群站立的海湾称为羊头湾,将羊王们站立的地方,分别称为老羊头、大羊头、二羊头、三羊头、四羊头、五羊头。时至今日,在当地,还能听到不少关于这几只神勇山羊的传说,他们得到了人类的永久怀念!

    东北熊热衷于伏在鲸的背上,在海中遨游追赶鲨鱼,在穿过赤道进入北极后,东北熊便喜欢上北极的寒冷了,于是东北熊便留在了北极,渐渐的毛发也变白了,便成为了今日白色的北极熊了。

    东北豹与东北熊一样也热衷于伏在鲸背上遨游大洋,喜欢上了海洋生活,便离开了鲸背,逐渐的演变成了今天的海豹。当穿过赤道去了北极后,虽然喜欢北极的寒冷,还是不能忘记在煎饼滩上的恶战,于是,每年冬天,在大洋各处的海豹们,都会不远万里的回到煎饼滩,追忆当年的搏杀。成千上万只海豹集聚在煎饼滩上,形成了中国境内唯一的一处斑海豹自然保护区。

    在随船出海的百兽中,马族是最让人感到遗憾的兽类。当长菲号永久驻在海河口海域时,长菲让马王返回九寨向母亲报平安,马王就率领着部下从陆地向北方驰去,在奔跑了一天后,马王感觉从海中游向仙人岛,要比从陆地上用的时间少,于是马王便带着族人跳入海中向仙人岛游去。它们忘记了海水涨潮时,是从渤海海峡涌进向北方流去,海水退潮时,是从渤海海峡涌出向南方流去。马王是从西向东泅渡,这样一来不管是涨潮还是退潮,马群始终都是横着海流泅渡。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泅渡中,马们没有了两条前腿,在漫长的游泳中,又被海水磨光了两条后腿,只剩下马尾在一拱一拱的向前游动着。

    经过几百年的时间,马群终于游到了仙人岛,昔日的高头大马已变成了不足几厘米长的小海马了。它们集聚在仙人岛的峭壁下向上跳跃着,呐喊着,期待着能跃上峭壁,一排海浪袭来将海马们带离峭壁,海马们又顽强的游回峭壁下,重复着几百年来的动作。在今天的仙人岛,当你站在悬崖边向海中望去,还会看到无数只小海马,趁着潮水在向上跳跃着。

    凸入渤海数百里的笔架岭已经沉到海中了,只有笔架岭的最高峰——笔架山,还矗立在渤海的西岸边,留下了一座涨隐退现的神桥,奇异的海滩也被人们赋予了种种神秘的传说。龙宫所在海域已被辽河的泥沙所沉积,形成了亚洲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之一,孕生了中国第三大油气田——辽河油田,石油地质学家们更是将龙宫所在区块,命名为龙王庙油田。

    二里宽的二界海峡,已被淤埋为十几米宽的二界沟了,从渤海中凹入陆地蜿蜒几十公里多,在这条狭窄的海沟尽头,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的渔业城镇,养育着数以万计的以海为生的人们。

    浩瀚的芦苇荡中是绒毛蟹的天堂。这个名不见经传,被其它蟹类瞧不起的小毛蟹,在救助渤海龙太子时立了大功,被册封为中华长绒蟹,成为了辽河三角洲的第一大蟹种,在亚洲最大的三角洲芦苇荡中,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

    招潮蟹一族安逸的生活在潮间带中,对大海的渴望还是深深的烙在它们的心里。虽然,招来的潮水只能从它们的头顶漫过,流淌的潮水还是能够让它们感受到是生活在大海中。如今的人们,虽然,已吃不到胳膊粗的大王蟹甲肉了,但是,以招潮蟹为食材而烹制的蟹豆腐,却成了当地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同样,那连绵数十里厚达数十米的贝壳山丘,也让每一位造访的人都会忍不住的数一数,是由多少只贝类的壳堆积而成。红色海滩中的一簇簇红柳,在海风的吹拂中,如同燃烧的火炬在红色的海滩上摇曳。

    山精被长连放到了辽东半岛最南端东部的近岸海中,在海浪的冲刷下倾卧在海水中,露出海面的部分更像是中国北方人们日常洗衣服时使用的棒槌,人们便形象的将其称为棒槌岛。从此,中国长白山山脉的山参,不但被人们称为人参、千草之王、又添加了一个新的名称——棒槌,棒槌岛也就成了长白山人参在东北大地最南端的生产地。

    鲸族的种群数量已经恢复到进入去北海地下水道前的数量、体力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地球上的海洋中,两大生物种群在数量和力量的对比中,鲸已经占据了上风,。鲨鱼王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没有能力,也不可能称霸于大洋,也意识到自己更没有能力同人类抗衡,转而主动向鲸王示弱,心甘情愿的生存于大洋之中,再不骚扰人类的生活。鲸王牢记由长连转告的千山之母的教诲,在取得对大洋的绝对控制权后,不再追杀鲨鱼,只是将鲨鱼严格控制在远离人类的大洋中。从那时起,鲨鱼一族虽然有时也会到大洋的浅水水域觅食,但是,从来不进入中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就连南海也很少见到它们的身影。

    海洋又恢复了往日的祥和,海洋中的生物遵循着各自的生存法则,和谐的生活在地球上的海洋中。

    鲸族再也不需要从山精处补充能量了,但是,鲸族已经习惯了和山精的近距离接触,人们不时会看到鲸群在棒槌岛附近巡游,这也是在中国沿海海域唯一能够看到鲸的地方。

    八位仙人从山东蓬莱阁起身,各显神通渡海北上。一路上八位仙人看到了成千上万艘渔船,在辽阔的海面上下网捕鱼,看到了在海中遨游的鲸群,看到了以长山岛为中心的长山列岛和以长海岛为中心的长海群岛,在大海中昂然挺立,看到了长兴岛和长菲岛两大岛屿的威武雄姿,看到了已坐化为岛礁的百兽们的千姿百态,看到了斜卧于海水中的棒槌岛,看到了在羊头湾岸边昂首的老羊头和它的五个儿子,看到了众虎遐想的老虎滩。

    在青泥洼的上空,八位仙人被重建后的青泥洼村所吸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