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6章
午后少许,赤金的日光沉了下去,天渐渐泛起了冷冷的蟹壳青。
伊利沙伯养老院里,茂盛的草坪上,白色铁艺的餐桌齐齐整整地落在长青树下,桌上两杯饮了一半的咖啡散出的热气已经断断续续。
“李小姐,我想我们已经谈得差不多了。”
“何院长,何院长,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何院长看了眼暗下的天色,摩挲着腕上的表盘道:“李小姐,你问吧。”
桌对面的女孩按下桌上半块砖头大的录音机,将手中的本子另翻开一页,眯出一个笑脸:“何院长,据我所知,你从前是做律师的,何以会想到要自己出资创办这一间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养老院呢?”
何院长将鼻梁上的眼镜向上一扶,抿嘴笑了:“李小姐是做足了功课啊。既然李小姐知道我几十年前做过律师,也应该知道我之前接过很多跟老人家有关的法律援助案子了。港城发展很快,老人家适应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其实,为老人家做一点事,尽一点心意是我们应该做的,是不是?”
一场访问算是圆满结束,琅嬛同何院长握握手,将左手的帆布包向上提了提:“何院长,今天真是多谢你了。”
何院长边走边道:“何必客气,我还要谢谢李小姐你对我们养老院的采访。现在社会,关注养老院的年轻人可不多。”
“何院长,下个月的捐赠活动我会来的,您不用送了。”
琅嬛走出伊利沙伯的大门,头顶已是乌云密布。
“糟了。”她暗骂了一声,朝着小巴站跑了过去。
小巴站离得不算近,已经有雨点噼里啪啦地落了下来。琅嬛将一袋子的录音机和记录本护在怀里,另一只手挡在额前,脚下仍旧不停。早上出来之前,老总还交代过下午要看看她的采访内容,为了内容丰富,她已经耽搁了不少时间。
“救命咳咳救命”
混杂着雨声,琅嬛的耳边传来断续的呼救声。
马路牙边,一辆银灰色的bnr32前,跌坐着一个头发花白的阿婆。
“婆婆,你没事吧?”琅嬛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两步跨到路边。
“不小心摔了。”婆婆手边的柳丁散了一地,顾不上自己腿脚不便,仍旧想伸手去捞滚远了的橙。
“婆婆,我帮你吧。”琅嬛将一个个圆滚滚的柳丁都放回购物袋,又尝试着想扶起她。
“哎哟,不行。”婆婆按住自己的右腿,刚刚离地半尺的屁股又重新落了回去。
琅嬛看着老人略带扭曲的面庞,就知道她伤得不轻,秀丽的眉头微微蹙起:“婆婆,我陪你去医院吧。”
马迪路上车辆本就少有,午后更是难见一辆的士。
雨虽然没再下大,但仍旧稀稀拉拉地。李琅嬛将自己的外套挡在阿婆的头顶,朝着马路两端张望。
阿婆疼得抽气声间或在她耳边响起,李琅嬛越发着急。
“你们没事吧?”
琅嬛正想着走过一个街口去找人来,就听身后文质彬彬的一声。琅嬛扭过身子,入眼就是一抹跳脱的枣红色。
陆启昭不过将车停在路边半个钟,回来时又是落雨,车前又白白站着个人,他近前才看见原来地上还摔了一位。
“阿婆没事吧?”
李琅嬛道:“婆婆摔伤了,要去医院,这儿没车。”
陆启昭没再多话,撩起袖子,弯身抱起阿婆:“坐我车,我送你们去医院。”
银灰色的车门被打开,李琅嬛陪着摔伤的阿婆坐在后座,这时候,琅嬛才放松下心情,仔细打量自己置身的座驾。她没有想到自己昨天才刚听同事小孟提起过只在杂志上见过的dreamcar,自己今天居然会碰巧坐上。要是小孟知道的话,怕是要后悔今天推了自己,没有一起来养老院采访。
李琅嬛的视线慢慢从散着皮革味道的黑色座椅挪到前座的那抹枣红。她极少看到年轻的男士穿这样颜色的西装,想到刚刚在外边瞥见的他的脸,心下也不禁赞叹,怪道他将这样难得的颜色都穿得好看。
“小姐,这边有纸巾。”前座文质彬彬的声音又忽地响起。
“哦,谢谢。”琅嬛赶紧收回自己的目光,回答得有些仓促。察觉到被雨淋湿的头发黏答答地卷在两颊,她将手上的水在衣摆狠擦了几下,才去从那精致的纸巾包里抽出两张纸来。
“婆婆,我先给你擦擦。”
方才有琅嬛的外套挡着,婆婆倒是没有淋着什么雨,不过双手倒是蹭了些土。
后视镜里两人的举动被照得清楚,陆启昭含笑道:“婆婆,您孙女几多孝顺!”
“不是啊,不是我孙女来的。是这位小姐好心,看我老太婆摔倒来帮忙的。”
“那婆婆是你运气好,遇到好心人了。”这一次陆启昭声音里的笑意更加明显。
“你也是好心人啊。”婆婆也笑得开朗。
圣比特医院门诊外,阿婆的儿子总算是在一轮检查之后赶来了。
“现在我们两个好心人可以算是功成身退了。”陆启昭同琅嬛相视一笑,“对了,还没问你”
对面的话还没有说完,琅嬛腰间的bp机就响了起来。
【老总开会,速回。】
黑格子一样的几个字,慢悠悠地在泛着绿光的小屏幕上划过。李琅嬛心头一紧,冲着陆启昭道了一声抱歉:“不好意思,我现在有事要先走。”
紧抓着手里的帆布包,琅嬛扭身就跑出了院门。
陆启昭看着她湿漉漉的背影在拐出大门之后,消失不见,方才低头落在他眼底的笑容让他有一瞬间的晃神。
“喂,你还没说你叫什么名”
传媒周刊会议室的大门在两个小时后又重新打开,众人鱼贯而出。
李琅嬛回到自己的工位,将日间采访的资料尽数塞进自己的包里。
小孟看她这架势奇道:“怎么?今日不加班了?”
“还要加班?我妈说有一个星期没见我啦,叫我回去吃饭啊。”琅嬛摆摆手。
不怪小孟这么问,李琅嬛自从大学毕业进入传媒周刊一年以来,少有准时下班的。休息的时间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写稿,也正是这股子拼劲,得了老总的青眼。
刚入职一年,琅嬛就被安排到了社会新闻部,开始持续为周刊供稿。
虽然不加班,但是琅嬛还是准备晚上在家把养老院的采访整理好。她收拾好东西,同小孟道了再见。
尖沙咀的威煌大厦到葵湾的绿杨新村,小巴足足要开一个钟,每日必经的就是李琅嬛刚刚来港时候住的福华街。
那一年,琅嬛还记得家乡的红砖墙上挂着的是大幅的《智取威虎山》的海报。等来了港城,月闵楼里无论是彩色还是黑白的电视里播着的都是风衣飘飘的许文强。
曾经从未见过的世界,如今十二年过去,琅嬛也早就已经习惯。
小巴走走停停,琅嬛透窗看两边的楼。
再转个弯,她就能从几栋楼的夹缝中看见被火烧过墙面半焦的月闵楼。一个急刹,琅嬛的身子不自主地向前一倒。等车平稳下来,她复又坐好,想到刚刚回忆起的从前,心里尚算安慰。
如今她们母女两个平平安安,自己也找了一份工,年底存下来的钱差不多就可以申请抽号去买居屋了。来港这么多年,从笼屋到公屋,琅嬛最大的梦想就是让阿妈能住上属于自己的房子。
越往葵湾,楼宇越旧。
不过,琅嬛倒是不嫌弃,葵湾虽不发达,高楼也少,母女俩住了十几年却也已经习惯。这边在售的几栋居屋,五百呎的大小,算下来也不过需要百万元。她们母女俩这些年攒下来了十几万,加上老总承诺的年底奖金,供楼的头期款恰恰好够用。
在脑子里将银行存单里的钱又心算了一遍,小巴正停在绿阳新村的大门前。
绿阳新村是港府1965年建造的29栋徒厦,每栋可以容纳2000人居住。“工字型”的大厦,长长的两翼密布着“鸽子间”,每间的面积仅仅只有一百来呎。不过,这样每月只用三四百港币的居住地对琅嬛来说已经是不错的栖身之所。
正是下班时间,a幢的两座电梯挤得鼓鼓囊囊。电子屏停在12这个橙色的数字,李琅嬛好容易被推出了电梯。
1204的铁闸门半开,里头的木门也未落锁。琅嬛深叹了一口气,转身就将两道门锁得严实。
“妈,你门又不关。”琅嬛把包包放在门口的鞋架上,走过两步就能穿过的客厅,斜靠在厨房的门框上。
“得了,得了,我知道的。今天下过雨嘛,通通风。”林姝一把铁铲在这个转身就能碰头的厨房舞得虎虎生风。
“阿妈,公屋这边又不安全。你知的,前几天我还采访过屯门公屋的阿婆,屋门上锁还被人偷了几百元。偷钱事小,要是伤人怎么好?”平日别的问题,琅嬛对林姝都是言听计从,唯独这一件上是寸步不让。
“好了,下次会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