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炮灰在年代文里养崽崽 > 第134章 针锋相对

第134章 针锋相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暗示有什么意思?指桑骂槐有什么意思?

    不如直接明说。

    苏糖就不是能受气的人。别人让她不高兴,她就让人加倍地不高兴,别人对他冷嘲热讽,她就加倍地‘突突突’回去。

    总之就是吃什么都不能吃亏。

    来六十年代,苏糖觉得自己已经收敛很多了,要是在后世,有钞能力爸爸撑腰的时候,她早就用钱砸回去了。

    或者直接请一卡车的人帮忙怼回去,再去请几个脱口秀名嘴嘲讽回去了。

    但是,这里没有了能让她随心所欲的钞能力爸爸,很多时候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忍就忍。

    否则,最后吃亏的肯定是她。

    钞能力爸爸常说,做人要能屈能伸。在不能嚣张跋扈的时候,柔弱可怜才是最好的保护色。在钱不如人,权不如人的时候,忍让就对了。

    但有些人总能挑战她的极限,戳破她的底线,让她忍无可忍。

    一把年纪了对她一个小姑娘阴阳怪气、指桑骂槐,老不要脸的。倚老卖老的人那个时代都有,讨厌死了。

    “大伯,如果你们觉得歌唱比赛是浪费时间可以拒绝参加的呀?既然不积极,那就把名额让给愿意全力以赴的人不是更好吗?”

    在这里叽叽歪歪的指桑骂槐有什么意思?

    只会显得自己很无能而已。

    “不过啊。我觉得学生就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提升学历的时候,不落下人情世故的培养,免得有些人活了大半辈子一把年纪了还对小姑娘横挑鼻子竖挑眼就显得有些为老不尊了。”

    “人情世故也是要学习的,可不会随着年纪或者知识的增长而增长。总有一些人是光长个子和年纪,却不长脑子。”

    苏糖笑意盈盈,说出的话却不客气,直接把几个年过半百的老校长气得直瞪眼。如果不是正好在河西公社里有公社的人在看着,如果不是不想坐实欺负小姑娘的不好名声,他们肯定要拉着苏糖好好掰扯掰扯,什么叫光长个子和年纪和不长脑子?

    这不是在骂他们没脑子不懂人情世故吗?

    还懂不懂尊老爱幼了?

    就这样的人还当老师当校长?

    真的不会误人子弟,教坏学生?

    果然,混不上编制的人就这德行。不入流的槐树村第一小学也只能找这样的人当老师当校长,谁让槐树村人才缺失得厉害呢。

    当初他们可是愿意从自己村里选个有学识有学历的人去帮助槐树村的,谁知道槐树村竟然不识好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呵呵。

    活该他们被苏糖祸祸。

    只是没想到苏糖这么大胆能说,面对他们一群老家伙也半点不怵。

    “呵呵。早就听说苏民生了个牙尖嘴利的女儿,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哦。不对,应该是苏民养的。”

    “苏民生不出这么能说会道的小姑娘。”

    “是啊。我记得苏民虽然话不多,但老实在在。”

    “羡慕啊。我家姑娘木讷寡言,安安静静,想让她多说几句就能吓哭”

    苏糖瞬间黑了脸。这群人在嘲讽她不是苏老爹的女儿,却凭借着苏老爹的关系当上槐树村的老师和校长,然后暗示她性格不好,脾气不好。

    女孩嘛,就应该安静,应该娴熟。

    像苏糖这样牙尖嘴利,咄咄逼人,还喜欢明嘲暗讽的小姑娘是不受欢迎的,也是会被婆家嫌弃的。

    果然是文化人,会说话。

    随随便便的几句话,就把苏糖贬低到尘埃里去,甚至旁则证明她被陈婆子和陈家骂和嫌弃不是没有理由的,都是她的错。

    呵

    幸好苏糖在槐树村生活了一段时间,见识了不少村里大婶大娘们的吵架,否则还听不明白这群人的热潮冷讽。

    “你们的确应该羡慕我爸的,谁家姑娘有我这么能干?没有吧?”

    还真么有。

    谁家姑娘能既当老师又当校长?

    即使不说工作,说嫁人,苏糖嫁的也是全河西公社最出息的男人,还一手把男人拿捏在手心,掌控所有钱粮。

    论乡下人最看重的生育?

    苏糖也不差,一胎两宝,两个孩子还聪明伶俐。

    一般姑娘还真比不上。

    “知道我为什么不在京市过好日子吗?因为我爸

    不仅是全世界最好的爸,还是全河西公社最好的男人。”

    不像某些人,呵呵。

    为老不尊。

    没品。

    苏糖和几个校长你来我往地针锋相对,你嘲讽我年轻没有经验,我笑话你一把年纪体力不再,你说我脾气不好,性格差,我回怼你为老不尊没有长辈风度

    苏糖以一对多,还不落下风。

    怼得几个老校长面红耳赤,气的。

    河西公社下面的校长陆续过来,有人站老校长,觉得苏糖不礼貌。作为前辈愿意教育、指点,这是她苏糖的荣幸,而她却冷嘲热讽就太不应该。

    也有人站苏糖,觉得几个老校长不应该倚老卖老,说什么指点,其实不过是冷嘲热讽,压根就看不上苏糖。

    但是,苏糖当校长的这一年,槐树村的学习氛围是有目共睹的。

    不仅仅是槐树村第一小学的学生好学,学风浓郁,就连槐树村的人都积极好学,上到八十岁下到八岁几乎人人都会写自己的名字,都能算百以内的加减,都能聊一两句外面的世界。

    河西公社偏远,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去过县城,更不要说省城和京市。但人家槐树村的人却通过报纸了解外面的世界,说起外面的事一套一套的,好像亲眼所见。

    因为嫁娶的原因,各村都是联通的,联系的,有空就走亲戚,看看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看年老的父母,看看远方表兄弟、表姐妹等等,走动频繁。

    所以,槐树村人的变化也是肉眼可见的,大家都看在眼里。

    大家看着槐树村人在一点点地变得不一样。说话文明了,有内涵了,处事更内敛务实了,更有理有据了,好像一个大大咧咧的没有文化没有见识的粗汉子突然就文明起来。

    以前吵吵闹闹说话不过脑子的槐树村人,现在说话虽然不说引经据典,但也条理分明,有理有据。

    少了无理取闹,少了胡搅蛮缠,多了说服力。

    好像突然就多了内涵。

    本来大家都是一个水平的人,五十步不笑百步,但槐树村却突然异军突起,鹤立鸡群。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