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上门应聘
杨佳专心致志地腌酸笋,丝毫没注意到,身后的厨房门口站着个人。
“这么拼啊,这么晚了还在忙!”身后之人开口说话。
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杨佳魂都快没了。
“啊……”她尖叫着转身,连连后退,看清来人后,拍着胸口松了口气,“原来是你啊,你怎么会突然出现,还悄无声息的,要吓死我啊!”
从惊吓中回过神来,杨佳又问道:“你不是去旅游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一段时间不见,钱诚清瘦不少,整个人显得越发清冷俊秀,更给人一种奶油小生的感觉。
钱诚从背上拿下背包,放在厨房台面上,用轻松的语气说道:“大概走了走,觉得一个人没什么意思,还是回来了。”
父母过世后,他先去了有海的城市,将骨灰撒向大海,完成父母的遗愿,之后又一个人走了几个城市,觉得有些孤独寂寞,就回来了。
有些人喜欢一个人旅游,觉得自由自在,没有牵绊,有些人喜欢结伴旅游,觉得那样更加热闹,更有氛围感,钱诚认为自己是后者,喜欢结伴,不喜欢孤单。
“来来来,我们到大堂坐着说。”方微将手上沾着的酱料清洗干净,引着钱诚往外走,又拿出杯子,泡好茶递给钱诚,“你之前帮了我这么大的忙,我都还没感谢你,想着等你回来再说。现在刚好你回来了,什么时候有空,我请你吃个饭表示感谢。”
之前租店铺,置办桌椅板凳,钱诚没少帮忙,杨佳一直记在心里,总想找个机会,还了这个人情。
钱诚端起茶杯,喝了口热茶,看着杨佳,似笑非笑道:“如果你真想感谢我的话,倒是不必用请吃饭这种方式。”
“哦?那你希望用什么方式?”杨佳惊讶地看着他。
就见钱诚扬唇一笑,露出个无比阳光的笑容,“我在网上看到招聘启事了,如果你觉得我还行的话,让我试试怎么样?”
杨佳一愣,没想到钱诚是来应聘的。
对于这样一个有面馆经营经验的老手,她当然一万个愿意招他呀!
几乎毫不犹豫的,杨佳点头如捣蒜,脸上漾开的笑容,像桃花一般明媚耀眼,“你能来店里,我求之不得啊!”
钱诚哈哈一笑,“那行,杨老板,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的小弟了。有什么吩咐尽管说。”
杨佳掩嘴轻笑,“这么快就上岗了啊?我合同都还没理好呢!”
钱诚摆摆手,毫不在意,“这没关系的,合同不合同的,没有这么多讲究。我现在孑身一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只要能包吃饭就行,至于工资,你随意看着给点就行。”
杨佳呵呵笑着,虽然钱诚说了不在意,但她不能做这样不靠谱的事,该签的合同还是要签,该给的保障也要给到位。
“不过你能来我这里,我真的太高兴了。”她抑制不住地笑着,这还是最近这段时间,她笑得最由衷的一次。
钱诚双手握着茶杯,点着头说道:“我大学毕业就开了面馆,这些年来再没做过别的,要是现在让我去干别的工作,我还真不一定能上手。虽然现在孤身一人,但也总得找点事做,所以就想在网上找找有没有面馆方面的工作,没想到还真被我找到了,而且还这么巧,是你的面馆。”
“是啊,确实好巧!当初我要租店铺,恰好租的是你租过的店铺,现在你要找工作,恰好又找到了我店里,确实好有缘分啊!”
“对啊!我看到你面馆在招人,几乎毫不犹豫就过来了。毕竟我们相识,且之前我在这边待了好几年,地段什么都非常熟悉了,有种回家的感觉。”
“恩,以后你就把店里当自己家一样,不要拘束,我们都是好朋友。”杨佳真诚的说。
钱诚有些感动,自父母过世后,还没人这样安慰过他,他点点头,有些动容地说:“谢谢你。”
想到在厨房门口看到的一幕,又问道:“你刚刚是在做酸笋吗?”
“对啊,我想把螺蛳粉加到菜单里,所以研究一下怎么做酸笋。不过之前从来没做过,还是很外行,没有摸到门道。”
“螺蛳粉好啊,现在螺蛳粉已经成了潮流,年轻人都喜欢吃。这个新品推出,店里的生意肯定会更上一层楼。”钱诚十分赞同杨佳的想法。
“是吧,你也这么觉得吧!”杨佳很兴奋,终于有人认同了她的想法。
她在黄潮那里,听到的都是否定和指责,现在得到钱诚的肯定,她觉得终于有人理解自己,感到很开心很满足。
“对于腌酸笋,我还真有些经验。这些天我去了很多城市,其中就有以螺蛳粉闻名的广西柳州,我在柳州吃了好多顿螺蛳粉,当时也对酸笋很好奇,觉得这种东西又酸又臭但还挺好吃的,一时兴起就跟老板请教了腌酸笋的方式,还亲眼参与了一回腌制的过程。”
钱诚是做餐饮的,因此对吃食特别敏感,同时他又十分具有学习和探索精神,对于新事物很愿意去了解和尝试,这一点上,他和保守不变的黄潮,非常不一样。
杨佳简直开心坏了,现在在她眼里,钱诚就是个大福星,他的出现,不仅让她有了生意上的帮手,更是为她解决了腌酸笋的一大难题。
“那可太好了,你明天有空的吧?要不明天教我一下怎么腌?”
“还等什么明天啊,现在就有空啊!”钱诚大大方方地说:“况且杨老板,从现在开始,我就已经是你的小弟了。你不需要问我有没有空,这都是我工作分内的事。你应该用命令的语气说,小钱,今晚要是腌不好酸笋,就不要下班!”
这语气,这神态,传神模仿出一位压榨员工的老板形象,惹得杨佳哈哈大笑。
杨佳捂着肚子,笑得前仰后合,“哈哈哈,钱诚,你当初就应该去当演员,开面馆真是屈才了。”
三言两语间,两人之间的距离迅速拉近,仿佛多年的知心好友,在谈天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