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冒头的四皇子
萧无忌在皇帝心里的存在感很低,若非首辅特意提起,他早就忘记自己还有这样一个儿子了,不过这件事交给他正好合适,一来他有个皇子的身份,并且无意参与夺嫡是众人皆知的事,二来他整日带着和玉厮混,把他二人拆了正好,如此一来,他也不担心自己最爱的女儿学坏了。
主意一定,皇帝当即派人前往萧无忌的府邸传旨,可惜事有不巧,传旨的公公才刚来到五皇子的府邸之前便见府中下人着急忙慌地往外赶,传旨公公拉住一人,细问了一番,原来是五皇子与人蹴鞠之时不慎跌下马背,两条腿都摔断了。
事发地点在长公主的宴上,社会儿人正在长公主府里躺着,等着家中下人前去接应。
传旨公公倒吸了口凉气,也不传旨了,即刻返回宫中与皇帝说起了此事,伤筋动骨一百天,要想让萧无忌南下,怎么着也得等到三五个月之后。
皇帝迫不得已令觅其他合适的人选,到了后宫也在烦忧此事,后宫娘子疼惜自己的孩子,皆不肯令其成为皇帝的心仪之人,躲不过便干脆跪地求饶。
这一看就不是个好差使,除了吃苦受罪之外没有任何好处,即便是有好处,也不如没有,因为一旦冒头就会成为太子的眼中钉,肉中刺,被迫过上朝不保夕的日子。
皇帝看穿各宫的打算,也不好强行刁难人,只不住的唉声叹气。
这个时候,存在感比萧无忌还低的四皇子突然求见,说是自己愿意南下。
四皇子性情温和,没有参与夺嫡,也没有一心享受,而是踏踏实实的做事,只因生母出身低微,加之不愿与人同流合污,是以这么多年都没有出头,眼下他突然提出南下,一看就是想做实事的,天生疑心重的皇帝这一次难得没有起疑心。
“这件事总得有人要做,儿子自请前往,大坝一日没有修成,儿子便一日不回京。”
四皇子目光坚定。
皇帝喜出望外,当即允了,又把他的生母抬成了贵妃。
首辅怎么也没想到,萧无忌的伤居然来得这样巧,还有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四皇子,不过一夜的功夫博足了眼球,连着宫女出身的生母都被抬成了贵妃。
同样是贵妃的姜贵妃真是一刻也等不了了,她等了这么多年,没等到自己的儿子上位也就算了,冒头的人还一个接着一个。
“四皇子主动申请南下,绝不只是偶然,他定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出头,将来好与太子争位。”姜贵妃心事重重,急得坐都坐不住,“别看陛下气色不错,其实内里早就空了,撑不了多久,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万一哪天陛下突然驾崩,太子成功继位,那时再夺,就是谋逆了,这样的大罪,谁人担得起?”
首辅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变故,更没有想到皇帝会将自己的身体状况瞒得这样严实,一切似乎都在往自己无法控制的方向发展。
现在这种局势,也不是说夺权就夺权的,他必须得做好完全的准备,以及查清四皇子的背后之人,没有人暗中扶持,他绝对下不了这么大的决心。
历经两个月的时间,四皇子终于从京城来带到鱼县,得知皇子亲自驾临,鱼县百姓争相赶来凑热闹,道路两旁集满了人,只为了见一见传闻当中的皇子皇孙。
他们甚至不知道,这个四皇子在京之时一点存在感也没有,比起普通人,其实好不到哪里去。
裴彦卿和宋好以及冯让也在人群当中,比起看热闹的百姓,他们的心态可就复杂多了,一是皇子来了,而是有钱修筑堤坝了,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全是好事,都说福祸相依,朝廷突然做出这样的决定,定是京城发生了不小的斗争,这个斗争会不会殃及他们现在还很难说。
四皇子没听见过裴彦卿,但却听过他的大名,第一次见面便说久仰大名,得知了宋好的身份之后又狠狠的夸了她一番,说她巾帼不让须眉。至于素未谋面也从未听说过的冯让,他也能说出几句令人受用的话,既得了人心,又不让人觉得刻意。
总之,这是一个温和的人,并且是真心为百姓着想。
“来的路上,我见百姓一个个眼底满含希望,脸上皆洋溢着笑容,想必是生活过得很好,如若不然,见到我这个皇子之时,早就砸鸡蛋扔菜叶了。”四皇子自我调侃,他虽温和但却不古板,而是兼具风趣与幽默。
“殿下说笑了,百姓哪敢对您不敬,得知皇子要来,他们还当老天降下福泽,鱼县百姓不日就要发达了呢。”冯让道。
他这个人思维比较简单,喜欢谁便与谁说话,不喜欢的,多看两眼都觉得费劲。
“如若不是几位带着百姓走出了困境,他们也不会如此敬仰朝廷,今日之事,还是我占你们便宜了。”四皇子笑道。
当然,除此之外,他能得到百姓的爱戴,也有他不摆架子之故,城门与县衙距离很远,不少人劝他乘坐马车,但他却坚持步行过来。
他们都是不擅长做场面事之人,互相奉承了几句便把话题引回修筑堤坝之事上,眼下有了钱,又有了朝廷撑腰,定是要做更加全面的考量的,花费的心思也得变多。
百姓包括县衙的人在内,他们都以为锦衣玉食的四皇子只是代表朝廷过来做做样子,露个脸便罢,却没想到他居然事事亲为,有时还会投入到修筑堤坝的工作当中,跟着百姓一起搬运石头,一起吃着粗茶淡饭,不仅如此,他还记忆力惊人,凡是与他说过话的,不论男女老少,他都能记得对方的样貌与名字,平常一点架子都没有,久而久之,百姓也就忘了他的身份了,与他处成乡里乡亲。
四皇子的名声迅速传开,获得了无数的民心,朴实的百姓还把对他的爱戴转移到了远在京城的皇帝身上,在皇帝祝寿之时特意送去好礼,民间争相传颂朝廷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