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雪夜惊变
大明正德二年,腊月二十八日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覆盖了丹水河两岸。
丹阳城内,告老还乡的工部尚书申泰家的三进四合院,被官兵围得水泄不通。
申家男女老少六十余口人,被集中在前院花庭的雪地中站立着。
人群四周每隔一米,站着一名手持火把全副武装的西厂厂卫。
哭泣声此起彼伏的从人群中传出,让寒夜更增加了几分凄凉。
西厂指挥佥事刘大川一身戎装,右手按着腰间的佩剑,面目狰狞地在人群中来回扫视着。
刘大川身旁,一名太监正扯着公鸡嗓子宣读着圣旨……
“前工部尚书申泰,事君不忠,私藏国宝,图谋不轨,着即抄家,流放云南……”
公鸡嗓子宣读完,跪在雪地上的申泰艰难的站起,双手接过圣旨。
刘大川跨前一步,假惺惺地扶了扶申泰说:“申大人,公务在身,多有得罪。”
“哼!”
申泰不屑的甩了下刘大川扶着的胳膊。
“申大人,临出京时,我干爹私下吩咐过,只要大人肯交出那三样东西,他老人家定会在圣上面前替你老求情。”
刘大川脸上始终挂着阴森的狞笑。
“老父告老还乡之时,在朝堂之上,当着百官面,把御赐的《易经》、罗盘、鲁班尺归还给了圣上,他刘瑾不会不知道吧!”
申泰不屑于同刘大川辩解。
“申大人,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搜!”
随着刘大川一声令下,几十名待命的西厂厂卫,如狼似虎地冲进了房间……
百里之外的襄阳城,一处宽大的宅院中,书房里一老一少正下着围棋。
“金龙,你怎么有些心不在焉呀?”老者盯着少年问道。
“太师父,不知怎么回事,突然之间我感觉到心里一阵阵发慌。”少年回答说。
老者叫金文信,前朝曾做过东台御史,和申泰是同年进士。
少年名叫申金龙,今年十五岁,是申泰唯一的孙子。
腊月初八那天,申金龙在兴华寺上完香后,同往年一样,来到金府修习易道。
“太师父,孩儿本打算明日返回丹阳城,可这场大雪?”
申金龙此时毫无心思下棋,起身把椅子从炭火旁挪开些。
“孩子,你在这里过年也是一样的,咱爷孙俩好好再探讨探讨易理。”
说着话,金文信也站了起来。
就在这时,书房外的敲门声有节奏地响了起来。
“老爷,金生刚刚从京城回来了,说有要事禀报。”
随着敲门声落下,金府老管家的声音传了进来。
“让他进来吧!”
金文信示意申金龙去把书房门打开。
门开后,随着一股寒风,金府家人金生一脸疲惫的走了进来。
“老爷,大事不好了!”金生双膝跪下颤抖着声音说。
“发生了什么事?慢慢说。”
金文信在书房中的太师椅上坐下,申金龙站在他的旁边。
金生抬起头看了看站在金文信跟前的申金龙,欲言又止。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吞吞吐吐的,你知道金龙也不是外人。”金文信催促道。
“老爷,申大人家被查抄流放了!”
金生的话不啻一颗炸雷,让申金龙一阵眩晕,差点站立不稳。
“站起身,慢慢说,到底怎么回事?”金文信稳了稳神,让金生站了起来。
“前天圣上下旨,着西厂佥事刘大川带着厂卫,到丹阳城查抄申家,大少爷命我日夜兼程回来报信。”
说着话,金生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递给了金文信。
书信是金文信的大公子,吏部主事金汉伦写的,里面讲述了申家被抄的前因后果。
信的最后叮嘱老父亲,要把同申家来往的书信等藏起来,免得奸人借机生事。
看完,金文信深思了一会,随手把书信丟进了火盆中。
“孩子,你把椅子搬过来,坐我跟前,我有话对你说。”
等金生离开书房后,金文信语气沉重地吩咐着申金龙。
“孩子,你家被抄,一定是大太监刘瑾在做怪,目的是要抢夺你家的传家宝。”
“传家宝?”申金龙不解地问道。
“是的,你们申家,自唐朝时传下三样东西,易经、罗盘、鲁班尺,这三样东西里隐藏着巨大的天机。”
金文信低沉着声音说道。
“什么天机?”申金龙问。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可能连你爷爷也不清楚。”
两人正说着话,外面一阵喧闹声传了进来。
管家金义匆匆闯进书房报告说:“老爷,刚才护院金武发现一个贼人潜入府邸,这会正在搜查。”
“走,到院子里看看,究竟是什么人敢夜闯我金府!”
“老爷,外面风大。”金义顺手把挂着的貂皮大衣拿过来,给金文信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