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张楠
华夏国,江京市,明日创世基地。
周冬青阴郁着脸,敲开了基地会议室的大门。
此时十几名科学家正在开会研讨,而主持会议的却是一名刚刚加入的历史学家张楠——
张楠将现有的情报分析整理归档,将大景这千年的历史娓娓道来。
“千年前,景太祖与霸王项无双争雄,一开始是失败的!可霸王项无双非要分封六国,导致诸侯混战,天下大乱。景太祖从混乱中崛起,这才横扫五国,最终统一了天下。这一段,和我国历史上的楚汉争雄比较相似!”
“三百年前,冠军侯张正,修行景朝一脉相承的斩神法,与第六神座天照一战,以修士之身崩碎了神座的一角,最后身死。他死后,便被秘密葬于地宫,景朝皇室其中或有谋算……”
“一百年前,文帝爱上玉妃,玉妃却转生为妖魔!最后文帝因玉妃而死。也就是那一年,景朝镇国玉玺……不翼而飞。”
“……”
“以上种种,就是我们目前可知的情报!”
一名名科学家面面相觑,其中一名科学家站起来问道。
“我有几个问题!”
“第一,第六神座天照!是否和倭国的那位天照大神有关?”
“第二,镇国玉玺,到底代表着什么?从刚才你给出的图片来看,你似乎将它和某种文物进行了对比,为何相似程度那么高?”
“第三,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为何从现存的资料中,无论是神庙中的孤本,还是凤来村的零散典籍,以及秦风照下来的冠军侯张正陵墓中的记载……这些都没有提到一千年前,也就是景太祖和项无双争雄在之前的那一段时间,究竟是什么朝代?”
“作为一个修仙世界,绝对不可能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千年历史!”
“我的问题就是这些了!”
周冬青看到坐在最前方的局长,这时也强行按捺下内心的焦虑,开始倾听起来。事实上,这些问题他也曾想过,但是没有任何的答案。
前方的张楠微微点头,温和笑道。
“第一个问题!天照是否是倭国的天照?这个问题我们历史学的专家集体讨论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有百分之八十的概率,那位第六神座天照,就是倭国神话传说中的天照大神!”
此言一出,在场的众人皆是面露震惊,不明白为何张楠如此笃定。
“其实……有很多线索!比如,玩家们遇到的怪物,山童、木魅等等,大部分都是百鬼夜行中非常出名的怪物。”
“当然,最决定性的证据,还是秦风在灵殿前遇到的那个红衣男人,经过我们找到的某些历史资料来看,他和日本传说中的酒吞童子的描述有九成九相似!”
“百鬼夜行,以及百鬼的名字,第六神座又恰好叫做天照!”
“我很喜欢福尔摩斯的一句话,除去所有不可能的因素,留下来的东西,无论你多么不愿意相信,那就是真相!”
“更何况!连第二世界都出现了,天照出现又有什么不可以理解呢?无论我们身处什么岗位,大胆假设,大胆验证,这永远是验证科学和真相的唯一标准。”
张楠的这一番话说完,会议室先是一阵沉默,紧接着由那位局长老人带头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张楠没有停顿,又在屏幕上打开了之前播放的镇国玉玺的照片,两张高度类似的图片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左边这张图片,乃是最近发掘的一处古墓中,秦时的一位画匠留下的……而他所画的东西,相信在座的人一定很熟悉!”
“是什么?”有人问道。
张楠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讲起了一个典故。
“当年楚人卞和献玉,历经两代君王,被挖去了双膝膑骨……在荆山脚下,三日夜泣血不停,最终得楚文王正名,和氏璧方为天下知……”
“大秦统一六国后,始皇帝嬴政下令,工匠将和氏璧镌刻为传国玉玺,成为了秦之后历代帝王的君王象征,国之重器。”
“一直到后唐时期,唐末帝李从珂与皇太后曹氏,自焚于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后来诸多朝代,包括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太宗皇太极都曾寻找或者得到过传国玉玺,但是最终时间证明,后世的那些所谓传国玉玺,都是赝品而已。”
此刻,先前提问的那名年轻科学家站了起来。
“你是说,大景朝镇国玉玺,就是传国玉玺?”
张楠看向了那名年轻科学家,示意他先座下,然后这才指着图片,说道:“镇国玉玺的规制、图案、样貌,全部都和画匠留下的画中一模一样,也和古籍中记载的各种描述分毫不差!”
“但是,我们最终确认,镇国玉玺不是真正的传国玉玺。”
“为什么?”
“因为镇国玉玺的大小,与传国玉玺有偏差。镇国玉玺只有传国玉玺大小的七分之一。”
“那有没有可能,传国玉玺当时的确流落到了第二世界,并且,镇国玉玺就是传国玉玺的仿制品?”
张楠推了推滑落的眼镜,正色道:“确实有这个可能性!不过,这一点还需要更多的资料佐证和验证。”
“不过,仅此一点,证明了传国玉玺和镇国玉玺的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便更能够推断,第二世界的确与我们的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第六神座天照和倭国的天照是同一人的可能性的侧面证据就多了一份。”
“最后一点,为何大景之前的历史,成为了一片空白?”
张楠开始操作电脑,将张正陵墓中的碑文不断的放大,一段相当模糊的文字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段文字比较模糊,经过我们的对比和还原,总算解读了其中的含义。”
“这段文字中,提到了很有意思的一点,那就是景太祖时期的焚书令……我们初步推断,景太祖的焚书令,人为的造成了第二世界的历史断层。至于焚书的原因……目前还没有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