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疯了吧?在婆婆文里抓鬼养家! > 第二十二章 古代买牛和养牛的学问

第二十二章 古代买牛和养牛的学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她抬头对坐在客椅上的刘芷兰说:“夫人,我这边算了算,能给您的价位是,两匹粗棉布给您二两银,一匹细棉绸给您五两银,十一套成衣保存完好,有些许脏污,给您折旧下来值十八两银,总计二十五两白银,您意下如何?”

    刘芷兰对这个时代的银钱并不是太了解,但是和当铺比起来,成衣店的掌柜足足多了五倍之多,想来也应该差不了多少。

    想清楚的刘芷兰对着掌柜点了点头说:“就依掌柜所言。”

    成衣掌柜笑眯眯的说:“那我这边就先支付您八两银子吧,再附上一张字据,若无意外,您七日后凭字据来拿剩下的银子便可。”

    见刘芷兰没有什么意见,她取出笔墨纸砚,询问了一下刘芷兰的名字。

    待确定后,不一会儿就将一张写好并签字画押的字据,连同八两碎银一起交给了刘芷兰。

    刘芷兰接过碎银和字据,贴身收好,想到字据上掌柜的名字写的是郑梦,她开口说道:“我看您的姓氏是郑姓,我以后便叫您郑掌柜吧,我还想向您打听一件事,不知方不方便?”

    郑掌柜点了点头,微笑着说:“您不必如此客气,直说便是。”

    刘芷兰接着她的话问道:“不知道镇上哪里可以买到棉花、棉被等物。”

    郑掌柜听了就笑着说:“那倒是巧了,不瞒夫人,棉花、棉被我家就有卖,只不过是在我夫君管理的布料店里,夫人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带您去,还能给您打点折扣。”

    刘芷兰当即表示需要购买,郑掌柜叫了铺里的小厮看好铺子后,就带着刘芷兰母子去了她丈夫的布料店。

    布料店的掌柜叫孙景山,刘芷兰便称他孙掌柜。

    她对孙掌柜算了一下,大概需要用到的棉花和棉被数量。

    全部算下来需要三两二钱银子,孙掌柜大方的给她抹掉了二钱银子,只收了她三两碎银,并且表示明日会给她送到家。

    刘芷兰对孙掌柜的大方表示很满意,将他们带来做掩饰的蔬菜全部送给了夫妻二人。

    两人也觉得满意无比,直接让刘芷兰以后有需要还来找他们,一定还给她打折。

    走之前,刘芷兰对着孙掌柜说:“不瞒掌柜的,我多少会点面相之术,我观掌柜的近日有血光之灾,但并不严重,只要不和小人多生口角也能避过!”

    孙掌柜夫妇二人对视了一眼,他们怎么看都没看出来刘芷兰还会看相,不过想到人家也是一番好意,便也微笑的点了点头,表示多谢她的提醒。

    刘芷兰见两人并不是太相信的样子,也不介意,反正顶多也是些皮外伤,孙掌柜如果实在避不过,也只要躺些时日就行。

    告别夫妇二人,刘芷兰母子寻了一棵背阴的大树,将板车放在一边,两人席地而坐,将罗招娣准备好的野菜饼拿出来慢慢吃着。

    王明成边吃边高兴的对刘芷兰说:“看来也不是所有的掌柜,都如当铺掌柜一般可恶。”

    刘芷兰点了点头说:“自是如此,不论在哪里都有好人、坏人之分,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坏,便将整个行业的人都当成坏人来看。”

    王明成很是赞同的点了点头,又开口说:“那我们是吃完东西就回家了吗?”

    刘芷兰摇了摇头说:“难得来镇上一趟,我想去钱庄再换点散碎银子,再买点猪肉、鸡肉以及厨房要用的调料一起带回去,让招娣给我们做顿好吃的。”

    王明成有心想拒绝,但是又想到大家已经很久没尝过肉的味道了,又只能默默的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刘芷兰边走边买,王明成边走边疼。

    王明成一路都在想【如果可以,他下回再也不想和娘一起出门了。

    不是因为累,是娘花钱花的太狠,他每次看了心都一揪一揪的,难受。】

    刘芷兰花了四五两银子后,终于觉得没有什么再买的了,用手捶了下酸胀的老腰,转头就看见王明成推着满满一板车的东西,眉头紧皱,嘴巴咬的死紧。

    刘芷兰还以为王明成累着了,忙关心询问:“大郎,怎么了,是不是太累了,不然我们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吧。”

    王明成摇了摇头说:“娘,我不累,我就是心疼银子。”

    刘芷兰无语,怎么就心疼银子了,这些东西不都是家里必要的嘛,怎么感觉她在乱花钱一样?

    不过看看堆的满满的板车,王明成也被累的汗流浃背,她觉得王明成也委实太辛苦了一些,买牛这个想法又很友好的冒了出来。

    刘芷兰不禁点了点头,是个好主意,怎么早的时候没想到呢?

    人果然还是得逼一下才行,怪不得前世有一个说法叫什么,人因为懒才会去发明东西。

    刘芷兰让王明成在原地地方休息,她有点事要办,就施施然的丢下王明成,打听卖牛的地方去了。

    王明成一看他娘就知道又要去花钱了,别问他为什么知道。

    跟了她娘一天,每当想到要买什么东西的时候,他娘都是这么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他都已经麻木了。

    以前怎么没发现娘是这么能花钱的,难道是以前家里没钱,没有给娘大展身手的机会?

    刘芷兰要是知道王明成这些想法,一定会为王明成做一顿丰盛的竹笋炒肉,有这么编排自己娘的吗。

    逛了一圈,打听了半晌的刘芷兰并没有如愿的买到牛。

    原来古代买牛、养牛还是有大学问在里面的,不像小说和电视里的那样,随随便便的看好一头牛付了银子就能牵回家。

    要买牛得去县城的“牧师苑”,那是古代专门负责养牛的机构,每一头牛都是国家宝贵的战略资产,都有专属于自己的“牛籍”,上面会标明清楚牛的所有基础情况。

    买了牛之后还得牵到衙门去登记,衙门会有专门负责检查的官兵,不定期上门检查,主要是看牛有没有被故意虐待,养的不好之类的情况。

    如果有以上情况的人家轻则处罚,重则下狱。

    刘芷兰了解清楚这些后,心里直呼小说、电视误人子弟。

    果然,做事谨慎点是对的,她很庆幸她要买牛的事没有告诉王明成,不然又会被狠狠打脸了。

    灰心丧气的她只能租了一部牛车,坐在一摇一晃的牛车上,刘芷兰指着车夫找到了四处张望的王明成。

    王明成见他娘只是租了一部牛车,心里放心了不少,租牛车的价格和其它东西比起来,只占九牛一毛,王明成也没觉得有难受之感了。

    赶牛的车夫是个头发黑白交错的老者,他帮着一起将板车上的东西全部搬到了牛车上,又将板车上的绳子套在了牛车后面,等母子二人上了牛车,车夫便赶着牛朝溪宁村的方向出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