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话三国 > 第91章 曹氏人才的命运

第91章 曹氏人才的命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竟然面临着没有合适人权的局面而无人可选的这种尴尬。其实客观上呢更是暴露了仓位已经是缺乏人才梯队了,说明在人才培养方面。

    他曹睿恐怕做的还是远远不够啊,魏国的政权有个特点,就是以远之宗市长兵。

    颍川集团执政,当然司马迁是个例外啊,两头都不可,朝阳混得风生水起。过话又说回来了,作为河内司马世家,那也是大文化。这些不是重点。

    重点是在曹睿时期,似乎宗室的人才不断的凋零,恐怕这才是最终造成司马篡政的重要原因。

    打了曹真死了之后呢,宗室之内已经几乎没。放坡高水下楼下。

    早些年呢就被曹叡给关了。最初草拟的辅政大臣,词人都是宗师,都是军职,但是有实际作战经验的,也只有秦朗一个人,而且是跟着去打酱油赚工分的。

    那这就是个问题了。曹叡在位的13年里头,几乎年年都打仗。

    没有人是天生就会打仗的那你就不能在宗室里边儿找一些资质,还不错的去前线锻炼锻炼培养培养。

    只要你曹睿有馨,你愿意陪呀,难道还弄不出来几个可能是功勋卓著、位高权重的宗室吗?

    可现实情况却是啊,曹真死了之后,魏国的重要战争当中,几乎见不到宗师的身影了。东线面对孙权的是螨虫、亡灵等人,西线自打曹真病逝之后,那一直是司马懿郭淮的主持。

    至于北方边界,那是田玉冠萩碱的舞台。

    并不是说不应该信任外臣呢。可问题在于,曹魏既然以宗室长兵作为国策,那么在平凡的战争当中,怎么能没有宗师的参与呢?正是由于平常没有注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宗室人才的培养,以至于曹叡在临终之前这才捉襟见肘啊,手里边实在是没有合适的人可以托付啊。咱们就退一步来说,就算没有孙刘二人捣乱,就是曹叡最初任命的这帮子人。

    那他们基本上都是缺乏军事经验的。

    他们能不能掌握住军队,这是一个未知数。而且他们同样是在国家政治上也没什么资历和成绩,甚至政治上又是那么的不成熟,毫无担当之力和担当之心。他们能不能掌控朝政,这更是一个大的可靠。

    最终,曹睿不得不选择曹爽和司马懿。

    而曹爽跟司马懿这两位,甭管是能力上还是影响力上,那绝对都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在这种情形下,你还指望两个人日后可以经常合作。

    简直是天方夜谭呢。按照名单的顺序权利的分配。两个人当中理应以曹爽为主,司马懿为辅。

    但事实上啊,只要他司马懿在,那,曹爽就不可能真正获得权利的绝对控制。

    所以选择这样的两个人做扶正大臣,其实呢就是逼迫着曹爽跟司马懿不断的去内斗。

    只有赶走司马懿,曹爽才能够掌握朝政了。由此来看,曹爽跟司马懿后来不断的争斗,其实从最初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在很多影视剧里,苍爽是一个愚蠢无知而且又狂妄自大的人。因为曹操年纪小,他甚至产生了取而代之的野心。那么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曹爽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这里我们简单的插一段啊,翻开曹爽的个人资料,看到他是曹真的儿子,属于皇族。他老爸曹真很厉害。有的史书说这个曹桢呢本来是姓秦的,秦始皇的秦。

    他父亲为了支持曹操的事业,被官员杀害了,而曹操可怜他年少就成为了孤儿,就把他收为弟子。然后呢,精心培养大小,就随着曹操东征西逃,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是文武全才。

    朝廷曾经做过曹军最精锐的部队,虎豹骑的主将曹真和曹丕的关系特别好。曹丕称帝之后,曹真呢就被封为了大将军。

    可惜那长皮长征都死得早,于是呢就到了他们的儿子曹睿。曹爽的时代。曹爽和曹睿也算是发小打小关系就不错。曹睿继位之后,让他当了五位将军守护皇宫。曹睿命短,本来临死之前想把大权交给燕王,曹宇让他来扶保太子曹芳。可是呢这曹宇。

    受命之时,却体现出胆小懦弱的样子,再加上孙刘从中作梗,于是机会就落到了曹爽和司马懿的头上。

    最终呢唐爽和司马懿成为了辅政大臣,曹爽拜大将军,贾杰岳都督中外诸军事。路上舒适。

    从这些职位上就可以看出,军权、政权那都是给到了曹爽的手里。一开始呢,曹爽跟司马懿之间表面上看起来还是互相尊重的。曹爽,这个年轻人呢也是彬彬有礼,对司马懿这位老前辈。

    像是当做父亲一样看待,做什么决策不敢专情,而是会去询问司马懿的意见,对司马懿的态度也非常的谦恭。这样的表现甚至还受到了当时朝野的一致好评。

    但是权利这个东西呢很玄妙,一旦人拥有它自我很容易就膨胀。于是慢慢的,曹爽的野心就膨胀起来了。

    而当时他也意识到,自己最大的威胁就是司马懿。

    他的心腹和彦丁力就给曹爽出主意,认为司马懿有大志,而且甚得民心,不可以推成为之。

    就说这个司马懿呢是有雄心壮志,而且呢影响力很大,有很多人支持他。

    跟这个人相处的时候呢,要有点成熟。

    于是,曹爽就把司马懿尊为太傅,名义上呢是采取司马懿,但实际上呢,却削去了司马懿的军权。而同时呢,他任用曹羲、曹训、夏侯玄这些人控制住了进军。

    唐爽稳固了自己的权利之后呢,在他主政期间。

    他的政治集团提出了改革制度,这就是正式改制。那这个改革呢,我们在后面还会讲到。所以呢这里简单提其中的要点。所谓的正式改制,就是搞官制改革,削减中央的官员,评定地方官员品德、能力的权利,而是只考察官僚的日常行为。这样呢就削弱了中央官员对地方事务的插手。

    这其实呢是想要加强皇权,削弱士族的势力。

    这个想法固然是对巩固皇族政权来说是有意义的,可是呢必然会得罪相当一部分的朝廷重臣呢。而后曹爽执政集团又提出了要废除郡治。

    就是想要中央的权利。

    能够直插到地方基层虚弱,地方豪强的实力巩固。同样这对于中央集权是有好处的。但是。

    并会得罪大批的中层官员和地方好讲。而第三项改革则是针对曹睿时期的大规模的土木建设。当时大量的蒸发劳逸,对老百姓的正常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那这样的改革是为了抑制奢靡,这可是个好事儿,没什么可指责的,但是。

    随后,司马懿就发动了高平陵事变,把曹爽集团一网打尽。

    在司马懿的老谋深算之下,司马是可以完全掌握了权力,控制了他为政权,后来逐步消灭支持曹氏的势力,向篡夺曹魏政权的目标不断迈进。

    这都是后话了。

    那么说到底,不论是在曹叡执政期间,还是到了曹爽辅政的时候,曹氏宗族里面确实都没有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人才。所以也许人才的凋敝,宗族势力的不断没落,才是曹魏江山最终落入司马氏手中的根本原因。而造成这一切的,恐怕并不只是曹叡,而是他老爸曹丕对宗室皇亲的过度防范。所以每当我看到有人说曹魏的江山是断送在曹睿托孤的这件事情上,我就忍不住想为曹叡喊冤。

    其实,曹睿托孤并不只是一个孤立事件,他是曹氏皇族逐步走向没落的冰山一角。好,这一集的最后呢,我们再来看一下陈寿先生对曹睿的评价。陈邵先生说啊,冥帝性情沉稳,为人刚毅果断,有胆识,有做国君的心理素质,符合人们常讲的风度气概。在当时,百姓生活困苦,民生凋敝。

    天下分崩离析,明帝没有先修铭祖德,奠定宏伟基业,反而追求秦皇汉武的奢侈淫糜,大肆建造宫殿,以帝王的标准来衡量它的话。这恐怕是明帝的失德之处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