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打江夏郡
第84集。
各位书友在景初元年的七月,孙权派遣部将朱然等率领2万吴军围困江夏郡,荆州刺史胡志等反击吴军诸人退兵。最终的孙权派遣使者乘坐海船。刚高离互通使节想要袭击辽东郡。
明帝派遣幽州刺史冠秋翦,率领魏军,加上鲜卑、乌桓驻扎在辽东郡的南界。
年底颁发檄书,征召公孙渊,公孙渊发兵反叛魏国关秋翦,于是进军讨伐公孙渊。这个时候呢刚好遇到了阴雨连绵的天气,一连下了十天的大雨,辽河涨大,水,明帝只好下诏诏令冠萩碱撤军。而此时右北平郡乌桓单于侵犯龙敦县、辽西郡吴环都督王护留,他们驻扎在辽东郡,率领部众跟随冠萩碱,恢复了魏国。
今往日明帝下葬辽东郡利民。凡是受公孙渊胁迫,此前呢还没有投降的人,一律赦免。而在辛卯日,太白金星在白昼里出现。而公孙渊看到冠球睑已经撤了军,于是呢在辽东军自立为燕王,设置百官,改记员,为上汉元年。
这段记载当中呢,讲到了在景初元年的七月份,孙权派遣部将周然率领2万吴军围困江夏军,后来被荆州刺史无志等人带兵给打退了。各位书友读三国志,读到这儿的时候呢,我不由得产生了一个疑问。
在我印象当中,这个孙权打江夏郡都打了好多回了。我就查阅了一下史书,发现啊。
最早在公元208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呢,还是建安年间。准确来讲,是建安13年的春天。
孙权就曾经亲自率大军向驻守在江夏的皇族发起进攻。这一战呢,孙权率领东吴诸将势如破竹,很快呢就把守军击溃了,而黄族也在逃跑途中被吴将冯泽斩杀。所以孙权这次出征取得完胜,实现了斩杀皇族,攻占江夏郡的目标。
其实啊不只是这一次的江夏之战。
孙策与孙权都曾经向江夏发动过大规模的进攻,为了了解孙吴为什么一直要打江夏,咱们就不妨来回顾一下,从东汉末年到三国的一次又一次的江夏战争。
先说说在献帝建安四年,也就是公元199年的时候,孙策他亲自发动的第一次江夏战争。这场战役当中呢,孙策率领孙权、周瑜、黄盖等人斩杀了黄族手下大将刘虎、韩熙以及士兵两万多人,缴获战船六千多艘。
到了献帝建安八年,也就是公元203年,孙权又亲自率部向江夏郡发动进攻。但是呢当时由于东吴境内山岳作乱,所以孙权不得不中途放弃了行动,全军撤退了。
到了献帝建安12年,也就是公元207年,孙权第二次出兵,将夏俊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是呢损失也不小,就是大将林超在这次战斗中阵亡了。那直到献帝建安13年,也就是公元208年的这一战,孙权这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那么,汉末三国时期的江夏郡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孙氏兄弟对他是念念不忘,那这哥俩在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先后发动了四次战争。
那么如果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就得了解江夏郡的地理位置和在当时的战略地位。
江夏郡是在西汉时期的这个汉武帝时期设立的西汉元寿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21年。衡山王刘赐谋反失败之后呢,汉武帝下令废除了衡山国,分设了衡山与江夏两军。那江夏俊呢由此在历史上开始出现了。
从地理位置来说呢,江夏郡地处江汉平原的中心地带,它的境内水网密布,道路交错。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在这里与长江交汇,就是今天的武汉。
它是长江中游的交通枢纽,而这个地方呢又正好处于荆州、豫州、扬州三州的交汇地带。在汉末群雄割据时期呢,他重要的战略地位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那么这个重要性首先表现在割据江东的东吴和荆州刘表这两大集团之间。
皇族守住江夏,不仅可以保障京东的中心南郡,而且能在恰当时机随时顺江而下,对东吴全境实施军事打击。
反之也是这样,那对于东吴集团来说呢,攻占江夏军,那也是建立西北江王,俯瞰荆州全境,建制西部一中地区的首战之地呀。
所以这可以说是双方的咽喉,谁占领了,谁就扼住了对方的咽喉。所以呢,从汉末建安民间开始,江夏就成为荆州刘表集团与东吴集团他们双方争夺的焦点之一。
献帝建安13年,也就是公元208年的春天,孙权歼灭皇族之后呢,控制了江夏郡的大部分地区。
不过,在同一年的七月,曹操率军南下入侵荆州。刘表的儿子刘琮率众投了降,那江夏剩余的地区就落到了沧桑的手里。这样一来,江夏军被一分为二,人分别处于曹魏和东吴的控制当中,其中呢负责镇守曹魏所占领的江夏郡的首将是名将文聘,后来到了赤壁之战。结束之后呢,这个地方也多次爆发激战。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两次战役,第一次是发生在献帝建安14年的巡考之战。这是公元209年。这次战斗中呢,曹魏名将乐进和文聘主动向关羽发动进攻,粉碎了关羽进攻曹魏重镇襄阳的企图。
而江夏郡发生的第二次战事呢,出现在曹魏黄初七年,也就是公元226年。当时魏文帝曹丕病逝,魏明帝曹睿继位。可能是觉得新皇帝年纪小很嫩,好欺负,孙权亲自率领5万大军向江西夏军发动进攻。
把首将文聘包围在了江夏郡,郡至石羊县。这个时候呢,文凭手下的将士就只有数千人,兵力是远远少于东吴大军。
就在这个危机关头,文聘沉着冷静。
命城内将士偃旗息鼓,自己呢故意躺在府中不出来。哎,这一出空城计,果然把孙权给弄懵了。孙权觉得这文聘的举动一定是另有所图,这里边肯定有埋伏,他就担心遭到文聘的突袭,于是果断放弃了进攻,全军撤回。而江家俊呢也因此得以保全。到了三国后期呢,江夏郡再一次成为了战场。咸宁五年也就是公元279年的时候,司马炎发动的伐吾之战正式打响。第二年年初,龙骧将军王瑞与豫州刺史、建威将军王戎率部向江夏郡驾侠的下口和武昌等地同时发动进攻。
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东吴都督鱼饼将领杨拥、孙树、江夏太守刘朗南衙将孟太等人全都投降了。吴军在江夏郡全军覆没,而到了晋太康元年,也就是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三国之后呢,吴地的南江夏郡更名为武昌郡。
自动静之后呢,江夏郡在后期又经历了数次严格,期间呢,经过了多次废除,又重新再立。直到唐代的时候,江夏郡的郡治单位就彻底被废了,取而代之的是隋代时定的名字将下线。那这个名称呢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的时候,江夏县后来改了名叫武昌县。而江夏这个延续了数千年的地名,这就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