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姜汁红糖水
一大早,知青院的屋里就烧上了炕,冻了一路的李卫东和于文江喝下女知青煮的姜水,渐渐缓了过来。
于文江跟一众知青做自我介绍,他人小机灵嘴又甜,很快就融入其中,收获不少好感。
且说谢玉瑶回到住处,穿好衣服后,也用灵泉煮了一锅姜汁红糖水。
锅中黑褐色的姜汤晃动,一股呛人的辣味随着热气扑鼻而来,伴随的还有红糖的甜味。
她打了一勺到碗里,吹了吹姜汤喝下肚。
没过多久,身子突然打了个哆嗦,一股热流从胃里扩散,十分舒坦,浑身的寒气被驱散不少。
灵泉水激发了姜糖的能量,起到了1+1>2的作用。
谢玉瑶将热水壶里的水倒掉,装入姜糖水,再把剩余的装到汤锅里。
“瑶瑶,这气温骤降,你有没有冻到?”杨淑梅刚才去了前院,这会于文波安置好,就走了回来。
“没,我们昨天买了不少衣服,正好派上用场。”谢玉瑶装完姜汤,打水洗锅,“你们昨天怎么样?东西都买好了吗?”
“买好了,各种香料和鸭肉、腐竹那些,都买回来了。你那边怎么样了?”
“一切顺利!”
前天晚上两人商量好了,杨淑梅负责去采购原材料,谢玉瑶负责跟赵鸿晖去探查黑市情况。
现在准备妥当,就等动手开干,两人对视笑了。
“拿个碗来,你也喝几口。”
杨淑梅自己动手将一勺姜汁舀到碗里,“你这是放了多少姜和糖啊!光闻着味道就辣得不行。”
她喝下不久,浑身也有了反应,“瑶瑶,你怎么煮的?这喝完就暖和多了。”
“热汤么,能不暖和嘛,我就多用了点生姜红糖。来帮忙把这热水壶提到前面,给于文波驱寒喝。”
于是,一人端着锅,一人提着壶,相伴走去前面知青院。
赵鸿晖和辉子坐在堂屋,与众男知青喝水聊天。
看到谢玉瑶两人过来,赵鸿晖起身快走几步,走出去接她手里的汤锅,帮着端进屋,放到饭桌上。
众人闻着味就知道是姜糖水,吴丽红道:“瑶瑶,我们也煮了姜汤,特意给你留了一碗。你这是加了多少姜啊,味道咋这么辣。”
“辣才驱寒。”谢玉瑶打的几碗递给赵鸿晖、辉子、李卫东等随车回来的人。
杨淑梅也将热水壶递给于文江,交代他壶中的姜汤特意留给于文波喝,每餐喝一碗。
很快,辉子赞不绝口的声音就响起:“谢知青,你煮的姜汤太好喝了,我这喝完暖和多了。”
其他喝过的人也纷纷表示太得劲了,肯定放了不少生姜和红糖。
赵鸿晖看着这一幕,心里很清楚关键所在,他轻笑着注视瑶瑶,眼中泛着柔和爱恋的光芒。
“于文波回来了吧!”洪亮的声音从院门口传来,是得知消息的大队长、刘支书和李会计三人来了,其中李会计手里提了一袋东西。
“刚回来。”李卫东迎了出去,将三人带到于文波房间。
看着半躺在床上脸色苍白,脸上瘦得只剩一层皮的于文波,几人心里泛起怜悯。
大队长叹气道:“你这娃子,这回遭罪了,现在回来了就好好养身体。咱们大队有了卫生所,有什么药用得上的,让谢娃子先给你用。”
“是啊,正好要猫冬了,把身体养好,来年又是个壮小伙。”刘支书接着安慰他。
李会计指着刚放下的袋子,“之前知青院倒塌后,每个知青借宿期间,按日领取了口粮,虽然你没借宿,但大队长也把这份额算给了你,有个十几斤。”
大队长又表示,等天气好点大队部就分粮,以他积攒的工分,足够吃到明年。
于文波心里很感激:“谢谢你们,我一定会好好养身体,早点好起来上工。”
青山屯大队没有见他干不了活,就急着遣回或放任不管,比他设想的好太多。
“大队长,我有个不情之请。这是我三弟于文江,他留下照顾我,可介绍信的日子快到了,您可否接收他来青山屯下乡?”于文波指了指一旁的于文江,将他们的决定告诉几人。
“你们可要想好了,当知青容易,回城可就难了。”大队长严肃道。
于文江把自身及家庭情况简单说了下,“叔,现在留下来我既可以照顾我大哥,又能赚工分养活我们兄弟俩。恳请您接收我,我一定会好好干活的。”
大队长看他那瘦小的模样,没个几年根本练不出来。
不过了解完他们的家庭情况,他已经歇了让于文波伤势好些后遣送回家的念头。
于文江留下也好,最起码能让于文波吃上饭。
“行吧,我跟公社申请一下。你家那边要自己搞定。”大队长稍微思考了下就答应了。
于文江欣喜道:“谢谢大队长,我尽快联系家人,让我妈去知青办报名。”
他没想到能这么顺利,还是好人多啊!
大队长一行人再宽慰了几句,就起步离开。谢玉瑶、赵鸿晖等人送他们出院子,而后从面包车上拿出昨日买的大包小包,叫上辉子去后院。
辉子还没到过这新房子,看着围起来的独立院落,他扬声称赞:“有围墙好,免得谁都能窜进门,更能保护隐私。至于财物安全方面,你们倒不用太担心。”
他讲起了自己大舅的真人真事。
辉子的大舅曾经骑着单位的新自行车下乡办事,半路上下起了瓢泼大雨,路上全是烂泥,骑不了车,只能扛着走。
但当时路滑,他崴伤了脚没办法扛,就把自行车停在路边,自己先回公社了。
自行车再怎么贵重,也没有自身要紧。
那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已经做好车子丢了的心里准备,打算自己出钱买辆新的赔给单位,就没找回去看。
一周后,他的腿伤好了,还得继续去乡下办事,把工作做完。走到半路,他就看见自行车还停靠在路边,根本没人动过。
这路上一天天来往多少人啊,没一人动过顺手牵羊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