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齐光 > 第6章 打探

第6章 打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匆匆用过午膳后,崔琬照旧到广文馆东苑厢房自习,本以为只有自己一人,却没想到陈夫子也在。原来刚才学堂人多不便说话,陈夫子于是特意候在这儿要再叮嘱她几句。

    据夫子说,以往考试都是由七大学馆的主事博士们各自出题,上次小考因专门为了筛选出游学人选,事出突然,于是由国子监二号人物司业韩璁担下了出题任务。

    夫子还特别提醒,韩大人归属东海理学学派,东海大文士萧明秀正是其同门师兄,而萧明秀又恰好是赵烨母亲萧氏的族叔,因这一层关系,接下来的终选极有可能还是韩大人出题。

    直到这时,崔琬才觉一切都说得通了,原先的隐隐担忧也终于放下。

    所以上次小考还真不是赵烨出的题,现在回想起来,那张试卷确实更偏向东海理学的路子,相比之下以往的考试其实带有气学的影子,广文馆的张博士和刘博士就属于这一学派。

    看来,现在手上的这些抄本恐怕正是韩璁的文集,夫子这是要让她吃透韩璁的学说……

    崔琬心里清楚,自古文章遴选不仅看作文之人的才华见识,实际上影响因素牵扯方方面面,其中最紧要的便是考官的风格偏好,这不仅无形中已倾向某一类考生,甚至还会影响考试结束后的学术风向。

    正因如此,每次科举前夕学子们都会费尽心思想要打探到考官情况,猜题风气经久不衰。今日,陈夫子不仅提前帮她把消息摸清,就连考官的文章也一并搜集到位,这般耗费心力颇令她感动。

    只是对韩璁能否完全掌握出题权一事,她依旧持有疑虑。赵烨刚上任就敢除旧布新,可知其作风凌厉,所以身为国子监最高长官的他,心底究竟如何作想,才是这里面最大的变数。

    要知道,二十年前东海人王湛首倡心学,骤然向理学的官学地位发出挑战,此后,心学和理学的争论态势逐渐在天下各州县铺展开来,愈争愈烈。

    吊诡的是,天下人皆知先朝首辅赵瀛以理学大宗出身,然而他却偏偏选了王湛给赵家嫡长孙赵烨授学,此事曾激起千层浪。

    崔琬一直都想不通赵瀛这样做的原因,如此一来,夹在理学和心学中间的赵烨,到底会更倾向于哪一方?

    赵烨,赵齐光……她默默念着这个名字,心里对他是愈发好奇。

    寒窗苦读数十年,此话绝非随口一说,千万人皆这般践行。可在传闻中,赵烨不仅外出游历多年,而且一回来后便参加了科考,就这样还能连中三元,学识风姿引得朝野赞誉不绝。

    当年刚听到传言时,崔琬就持保留意见,不是没有见过神童,她自己就被视为神童,更别提祖辈和外祖父家族中也曾频出惊才绝艳之人。

    即便如此,赵烨还是太过传奇了些……

    怕只怕,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古往今来,上位者利用权势让子孙扬名的例子数不胜数,说不定赵烨也是如此。

    也罢,还是先过了眼前的终选吧,往后若真能与赵烨接触一二,一切必定会见分晓。

    崔琬收敛心思,果断将韩璁文集放至一边,铺纸提笔准备给阿兄写封信。阿兄与赵烨是同年进士,如今正在礼部观政,说不定会比旁人多了解些赵烨的个人情况。

    写完后仔细封好信口,崔琬起身离开东苑,径直往国子监南门走去。一路行来,遇到不少熟人恭喜她通过游学初选,于是只好不时停步回谢。

    她快步前行着,耳边风声呼啸,脸颊也被吹得发热,然而此刻心境却已完全不同于今晨,正有几分“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意。

    因今日并非节假,按规定监生一律不许外出,崔琬来到南门后,悄悄向熟悉的司阍递了银子,烦请他去成贤街的珠玑阁里将张伙计唤来这儿一趟。这张伙计是周仁隽家中的下人,专门负责照料她的一应琐事。

    她紧握双手等在南门处,抬起头,京城的天空日渐变蓝,稍稍褪去了冬季惯有的惨淡灰白,那满城风絮的时节已经不远。

    今日是二月初六,离选拔只剩不到八天,她清楚夫子想要自己专注韩大人学说,不过韩璁文集她已读了三日,心里大致有数,再花一天时间用来琢磨韩璁所属的东海理学即可。

    惟独赵烨,才是一切复习的重中之重。只不过以往不曾听人谈及他的任何文章,如此看来除赵烨外,赵瀛、赵元溥和王湛三人同样需作为重点来好好摸透,这三位乃是影响赵烨至深之人,或为当朝重臣,或为举世大儒,市面上已有他们的不少作品,若加起来怕都有成人一般高。

    好在一年前她已读过一部分,然而那时权当闲余放松,如今却要花功夫重新耙梳一遍,这占用的时间不可谓不多。

    所以,又要连续熬个几夜了……她心中虽不乏紧张,然而更多的却是跃跃欲试的兴奋。

    能否握住机会入职六部,一改前命,就看这次终选!

    等了约一刻钟,只见张伙计从远处小跑着来了。

    崔琬迅速走上前将信递给张伙计,交代他马上把信送到卢文钦手里,又仔细叮嘱到:“还得麻烦周家书肆的主事搜集赵瀛、赵元溥和王湛的所有书册卷本,找到后立刻送至国子监。”张伙计记在心里,应声后快步离开。

    此事一了,她立刻赶往静心堂,准备抓紧时间温习功课。怎料刚入门就得知,江新成不过花了一个中午的时间,就已摸清了同进初选的另外七人的情况。

    这天下人都知,国子监共分七大学馆,律、算、药、令四大学馆在生源出处上比不过国子馆、太学和广文馆,而后三者也分等级。

    其中,国子馆专收已中进士而未授官职之人,太学收五品以上官员子孙或公爵子弟,而广文馆则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孙、侯伯子爵子弟或由地方保举的庶人。

    “此次国子馆选出的三位进士都已年过二十,平时学业出色,实力自是不可小觑,不过这三人均为地方士绅家族出身。”

    “惟有太学这二男二女四位公子小姐,那就不一般了,各自出身高、薛、周、陈四府,家中长辈不是尚书就是侍郎。”略扫了眼四周,江新成压低声音说到:“特别是高、薛两家,世代簪缨,据说与江左赵家关系紧密,多受赵家提拔,这就得掂量掂量了。”

    袁怡和张灵均皆知江新成话中含义,不免为崔琬捏了把汗。国子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论是监生的日常待遇还是教学资源,都以国子馆和太学两大学馆优先,广文馆的实际地位其实并不比律学那四个学馆高多少。

    此次初选,广文馆占了一个名额就足够令人称奇了,更别说,那权门后代也一起进了终选……

    袁怡蹙紧了眉头,“不过,以前七大学馆都是关起门来各自考核,大家水平如何也难知,令月这次既然能通过初选,就足以说明实力。”她侧首向崔琬暖心鼓励到,“八选四,这被选上的可能还是很大的,令月要有信心,可不能自乱阵脚。”

    张灵均忍不住长叹一口气,“我只求终选能公正公开些,大家堂堂正正较量一次,还不知鹿死谁手呢!”

    崔琬凝眉不语,这另外七人中就没有平头百姓,竞争不可谓不激烈,自己确实有几分惊险。八人中选四人,很可能太学和国子馆各占其二。如此一来,她更得好好琢磨清楚赵烨的喜好,只希望阿兄那儿能一切顺利。

    回神后,见好友们似乎都变成了霜打的茄子,不约而同为她而担忧,她心中顿时氤氲起了暖意,却也忍不住想笑。

    “大家安心,我自当尽人事听天命。”柔和的语声中有着令人信服的力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