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陪自己长大 > 第2章 楔子

第2章 楔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十岁,我问佛:“怎样才能长大?”

    佛说:“万物自有时序,何必这般着急。”

    二十岁,我问佛:“如何才能变老?”

    佛说:“生老病死,需一步一步历练。”

    三十岁,我问佛:“如何才能像你一样彻悟。”

    佛说:“问你的心。”

    四十岁,我问佛:“如何才能活得快乐?”

    佛说:“忘记时,快乐自来。”

    五十岁,我问佛:“为何这一生如此之快?”

    佛说:“人生不憾,不过度贪恋,如此,不快也不慢,不悲也不喜。”

    弥留之际,佛说:“这一生,如何?”

    我说:“一切所遇,皆可放下了。”

    话说,有一个叫作浙江的地方,此浙江是否是彼浙江,就连作者本人也说不清。我们的主人公孟阳就生活在这里,一个高二在读生,别看他才十几岁,心却有几十岁的老成了。

    他所想的和别人总是不同,以至于他常常怀疑,究竟是他太特殊了,还是这个世界太奇怪了。总之周遭的一切,他总能看出点不一样来,结局可想而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不然呢,只会徒增烦恼,和自己较真把自己气死,别人没受一丁点害。甚至看着那个床上闭了眼蹬了腿儿的小子说:“诶,这孩子怎么好端端的给死了?”发一句感慨,继续寻欢作乐去了。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的主人公呢?可是有事实为证的。

    就好比说吧,我们第一次见一个人,想的是什么?肯定是:“呦,长得还不错!“而我们的主人公呢,我们刚想着人家眉毛,眼睛鼻子的时候,他脑筋早不知道拐到哪里去了。想着:“看这个眉眼,这个人估计是个有心眼子的人;看这个说话,这个人估计是个不爱计较的……”

    就这么凭着初印象,他大致就规划好了今后的生存路线,哪些人该处,哪些人不该深处,决定今后说话的分寸,轻重缓急。但他常常判断失误,倒不是这套方法不对,大概是他的方法只能触及到那些人没有流出来的一面,但常常某个契机,孟阳才对自己的判断有了自信,因为本来的东西是抛不掉的。

    再比如说吧,他就不屑于跟别人讲话,尤其是那些亲戚,不熟的人,讲来讲去,一堆话里,没几句重点,客套话倒是一大堆。别看每次看到那些人,他表面恭恭敬敬的,实则心里面指不定怎么翻白眼呢。

    不熟的人是这样,熟的人更是如此。他从不随便和一个人深交,淡如水是最舒服的,有事了说几句,遇到了一起走,没别的重要的事就谁也不用刻意找谁,因为通过他的观察,发现但凡那些走得近的,称作好朋友的,要么今天因为这件事儿闹别扭了,要不明天因那件事儿不说话了,他想:“你们累不累呀?”每次见到这些,他就庆幸得亏是自己清醒。

    说庆幸是真的,说不羡慕是假的,毕竟人是社会性动物,这种侥幸,得意也只是在看到别人起了争执时候才有,大部分时候,他倒也没这么想,只是自己习惯了,也就不需要多个人了。

    按理说,我们的主人公这般清醒,应该是个会来事儿的人,可恰恰相反,偏偏是个木头脑袋,对这些人□□情,就是转不过弯来,就导致本来是一件参透本质的值得歌颂的事,竟变成了个直肠子历练人间的丑事了。

    和别人交谈起来,他总会突然间幻化成一根羽毛,连话都是轻飘飘的。每每一番谈话后,他只想问自己;“我是谁,此刻在哪里?”

    像这样的事儿还有一大堆,我们就慢慢从书里去找吧。好了,废话不多说了,我们且看他如何过这,握在手里,又似乎冥冥中注定了的半生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