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1章:刘备往涪关
虞翻在许都见没有丝毫的作为,而且江东军在战场上取得了三场胜利,虞翻向皇帝请辞,返回了江东,留在许都的话,他也是有些担忧的,毕竟江东军如今与曹军乃是敌对的,江东军又是占据了优势,曹操治下的臣子气急败坏下,很有可能会做出令人想象不到的事情来的。
曹操与孙权的开战,让贾诩暗中松了一口气,如果江东军突然和曹军联合在一起的话,对于长安的局势极为不利,曹军经过休养生息之后,兵马达到了二十万之众,联合江东军的话,就能在兵力上形成对于长安的巨大威胁,即便是能够抵挡两方的联军,长安也要遭受到不小的破坏,这等情况不是贾诩愿意看到的。
且如今长安军正在攻打益州的关键时刻,也就说江东和曹操联合之后,吕布再次站在了天下诸侯的对立面上,相比于诸侯联合攻打并州的时候而言,吕布麾下的大军有了更大的发展,然而诸侯发展的速度不慢,三方联合,很有可能会让吕布丢失更多的城池,曹操与孙权开战,才是最为妥当的,两方的兵马打的越是激烈,形势对于长安来说就越发的有利。
曹操也想攻打长安,但是与刘备江东联合的话,江东定然是不愿意的,而双方正在比拼着,看哪方提升的实力最快,曹操自问在谋略上比之吕布丝毫不差,而曹操拥有中原之后,在底蕴上非是吕布可以比拟,吕布的治下虽然很大,青州、幽州、凉州皆是贫瘠之地,难以给吕布提供太多的帮助,而中原的州郡则是不同,荆州、徐州、兖州、豫州,皆是大汉州郡之中比较靠前的。
这是一场力量上的角逐,此时吕布则是占据着优势,在益州军与长安军对抗的过程中,益州军的损失可谓是惨重,梓潼原本有着一万三千益州军,经过剑门关战斗和梓潼的战斗之后,逃走的士卒仅仅只有两千余人,再加上剑门关内投降的益州军士卒,以及垫江的益州军,开战之后,刘备的兵力折损将近两万。
益州带甲之士十万之众,但是十万兵马分散到各个城池之后,却是没有太多人,这也是李严在垫江败退之后,直接退守广汉的原因,一座城内的兵力多了之后,在迎战长安军的时候才会占据更多的优势。
成都城内,李严在垫江失败的消息传来之后,让益州再度陷入到了震动之中,李严的失败,没有多少人感觉到意外,毕竟李严以往在益州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用,最为主要的是严颜的战死对于益州军的冲击太大了。
张飞在荆州军中有名,而严颜在益州军中的威望比之张飞只强不弱。
“孔明,李严丢失垫江,而今庞统、张任率领兵马已经攻破了江州,不日就会攻打广汉,该当如何?”刘备问道。
诸葛亮眉头微微皱起,当初派遣李严前往垫江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长安军会派遣庞统在大军之中,庞统能够被成为凤雏,诸葛亮是明白庞统之才华的,论相貌上,诸葛亮比之庞统强了不知多少倍,然而在谋略上,庞统比之他丝毫不弱。
“主公,庞统乃是奇谋之士,在荆州之时更是有凤雏之称。”诸葛亮语气凝重的说道。
刘备微微点头,卧龙凤雏的名头他在荆州自然是听过的,当初正是因为这句话,他才前往造访诸葛亮,请的诸葛亮出山相助。
“不想晋王帐下竟然有着如此多的人才。”刘备叹道,原本以为得到益州之后,就拥有了与吕布抗衡的实力,剑门关更是从葭萌关进入益州的主要道路,吕布想要攻打益州,必须要攻破的就是剑门关,谁知吕布竟然派遣大军不知不觉的将剑门关攻破,这才有了益州的接连震动,若是他能够提前察觉到吕布的大军的动向的话,抵御住长安的兵马自然是不在话下。
正是因为剑门关的丢失,让益州急于调动兵马。
不仅是刘备认为吕布不会轻易的攻打益州,益州的许多官员和军中的将领也是有着相同的认知的,从长安出兵攻打益州,极为不易,然而吕布却是做到了,不仅将剑门关击破,更是将垫江夺取,从出兵到现在,吕布的大军付出的代价并不多,这就给了益州的文官武将一种吕布尤为强悍的感觉。
“主公,属下请求前往涪城,涪城乃是益州重要的城池,若是涪城丢失的话,则益州危矣。”诸葛亮道。
刘备沉默片刻道“而今孔明正在训练连弩车,不能轻易走开,本王前往涪关便是。”
“主公岂可轻易离开成都城。”诸葛亮的语气有些急切。
刘备摇头道“晋王骁勇,麾下谋士众多,本王前往涪城的话,对战晋王才有更大的胜算,而今益州稳定,有孔明坐镇,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而孔明当加紧训练连弩军,以待来日。”
此时刘备对于连弩军可是寄予了厚望,在他看来,连弩军出现在益州的战场上,必然能够让益州军取得绝对的优势的。
诸葛亮虽然觉得有些不妥,却是没有再劝,此时战场上的形势对于益州而言极为不利,而益州在谋士方面上的欠缺,让益州军在面对战争的时候,缺乏足够的人才可用使用。
当初刘备占据益州的时候,有着法正作为谋士,而徐庶在攻打益州的途中身死,谋士方面的人才逐步缺少,这指的是顶尖的谋士,而吕布麾下,却是有着贾诩、郭嘉、庞统、沮授等人,谋士方面的力量极为强悍。
遥想最初的时候,吕布的麾下仅仅只有贾诩一人,诸侯攻打壶关的时候,军中有着贾诩谋划,而今吕布麾下的谋士却是越发的壮大起来。
“孔明在益州,以稳定益州为主,安抚益州世家为主。”刘备叮嘱道。
“主公放心,亮必定竭尽所能,稳定益州。”诸葛亮郑重行礼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