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冀州之应对
许攸道:“从战场上传开的消息看,并州军虽然战胜了曹军和江东军,亦是损失惨重,短时间内难有攻伐之力,若是我军能够在此之前击败幽州军,则冀州无忧矣,何况此时的长安并不安稳,不仅有荆州数万大军,还有马超在一旁虎视眈眈。”
见许攸在这等时候还如此乐观,田丰面色铁青的站了出来,拱手道:“主公当初就不应该撤兵,否则也不会有诸侯联军而今之败。”
袁绍闻言,脸色顿时拉了下来,许攸则是幸灾乐祸的看着田丰,帐内的谋士哪个不是精明的人物,他们却没有在这种时候提及冀州军撤兵之事,性格耿直的田丰却是当众将这个问题说出来,不是摆明不给袁绍面子吗。
“如此说来,诸侯联军之败,还是因为本侯了?”袁绍质问道。
”此时冀州危急,主公当派遣精锐之士,以最快的速度赶往邺城,将幽州军击退,如此,则冀州安稳。“田丰微微一愣,而后说道。
袁绍冷哼道:“本侯自有定论。”看向田丰的目光有些不善。
见袁绍露出不耐之色,田丰拱手告辞,当初袁绍进入冀州的时候,表现的是那般的礼贤下士,因此而赢得了不少的谋士投靠,然而真正的深入冀州高层却会发现,冀州没有表面上那么强大,比之邻居吕布有着太大的差距。
冀州富庶人所共知,袁绍此时可以说是占据了最好的地盘,然而冀州的内部却是矛盾重重,世家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倾轧,对此袁绍也是不闻不问,最让田丰忧心的是,袁绍迟迟没有决定继承人选。
在田丰看来,这件事根本没有值得犹豫的地方,袁谭乃是长子,若是能够尽早确定袁谭的身份的话,则冀州就能避免更多的内斗,袁绍暧昧不明的态度,让谋士有了更多的想法,袁绍的喜恶在极大的程度上影响了麾下的谋士。
袁尚本是幼子,却是因为袁绍的宠爱,而赢得了冀州许多世家和官员的支持,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些世家,想要尽早的结交袁尚,为以后获取更多的利益。
田丰离去之后,许攸道:“主公莫要放在心上,田元皓不识抬举,屡屡冒犯主公,若不是主公宽宏大量,这等人物在其他诸侯治下,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袁绍闻言面色稍稍缓和了一些“子远继续方才的话说。”
许攸闻言精神一震“主公,而今虽然是秋季,而并州军今岁却是接连经过了攻打长安的战争和对战诸侯联军之事,军中士卒定然疲敝,若是主公派人前往晋阳说和,晓之以利害,而冀州军顺势将幽州军击退的话,则冀州无忧矣。”
袁绍道:“出使并州之人,不知何人愿往?”这种时候,袁绍最不愿提及的就是并州军,并州军的强大,让袁绍感觉到了深深的畏惧,不仅如此,在冀州的幽州还是一个巨大的麻烦。
许攸道:“属下愿前往并州一试。”
袁绍闻言大喜道:“有子远前往,本侯无忧矣。”
逢纪则是深深的看了许攸一眼,荡阴之战,冀州军败北之时,许攸就是作为冀州的使者前往并州,而今再次前往并州,逢纪感觉到了一股不安,他也不明白为何会滋生这样的情绪。
许攸是什么样的人,逢纪是比较了解的,论智谋的话,逢纪自问比之许攸有着一些差距,然而许攸却是贪财惜命之人,一个惜命之人甘愿以身犯险,总归会给人一种不和谐之感。
不过这种情绪很快为逢纪摆脱了,许家在冀州绝对能够称的上是有数的世家了,许攸恰恰是世家中人,并州不适合世家发展,这是所有世家的共识,除非能够与吕布有着很深厚的关系,而许攸一直跟随袁绍,可谓是袁绍麾下的重臣。
逢纪道:“主公,而今邺城之外有着两万余幽州军。”
“哼,郭嘉真以为本侯对付不了区区幽州军了,传令高览,率领八千士卒前往邺城,各地兵马,准备往邺城调动,击败幽州军。”袁绍冷哼道。
随着袁绍的一道命令,冀州上下顿时动了起来,之前各地的守军之所以不敢前往邺城支援,一则是没有得到袁绍的命令,他们不敢擅动,还有便是怕给了幽州军可趁之机。
幽州军之所以如此快便攻破了中山,与巨鹿郡叛乱,中山的大军前往平叛有着一定的关联。
司隶战场上,安邑在荆州军疯狂的进攻下,已经呈现出了不支,荆州军甚至数次登上了安邑的城墙,安邑作为河东的郡治所在,城墙的坚固不是闻喜所能比拟的,且赵云对城内的世家提前有了提防,纵然是蔡瑁暗中得到了城内世家的效忠,却是难以将城门打开迎接荆州军进城。
河东虽说在吕布治下的时间不短了,然而城内的世家对于并州军却是持着反对的态度,与卫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作为河东最大的世家,卫家在河东的影响力可想而知,当初不能够州郡攻破河东之后,卫家却是逃亡襄阳,此番荆州军攻城,卫家没少在其中出力。
就在安邑随时有可能会被攻破的时候,接连传来了冀州军撤退,曹军和江东军与并州军决战败北的事情。
冀州军的撤退,对于荆州军攻打长安没有太大的影响,然而诸侯对战并州军的失败,却是让荆州军有一种惶恐的感觉,这就意味着当前壶关之外,已经没有了敌人的威胁,攻打河东尚且如此困难,何况是长安呢,若是此时长安在蔡瑁的手中,他大可不必担忧来自并州军的威胁,关键是现在荆州军处于不上不下的位置,箕关是河东和长安的重要屏障,被荆州军攻破之后,快要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却是不得不面对要撤军的事实。
“将军,而今河东已经事不可为,纵然是将军将河东攻破,吕布领兵而来,荆州军将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局面。”蒯越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