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五花改名
建安七年,五月初一,薛家堡子整整热闹了一天,全村人齐上阵,才完成了宴请。族人收拾完桌凳碗筷,带着自家的东西回去了。老婆子点着油灯,招呼在一起,说:“谈谈今天的感受吧!”
满仓说:“爹,太累人了!笑得我脸都僵了,脚都肿了,比种地还累!”
满粮说:“爹,宴请中,我发现出了好多咱们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帮忙的族人没有分配好,有点乱。“
满顺说:“就是,有的族人忙得脚不沾地,有的族人不但不帮忙,还净添乱!我看的咬牙!这是啥时候,添乱都往脸上添!来了多少外村的人啊!就怕没人注意到他似的!以后,这些人,保持面子情,远一点,不搭理!”
满囤说:“爹,今天的事情,让我们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以后做事,我们会考虑的更仔细一些,人员分配也会根据他们的特点来!”
老爷子满意的点点头,欣慰地说:“就是要多观察,多留心,多总结,以后啊,咱家这样的事情会很多!孩子们再进步再成长,我们也不能落后啊!更不能给孩子拖后腿!”
老婆子看着四个儿媳妇,说:“你们呢?也说说吧!”
大儿媳妇说:“娘,我招呼咱村里人,觉得还行,今天来了几位亲家的女客,我总感觉不得劲啊!好像都不会说话了!”
二儿媳妇说:“就是!刘家和朱家的亲家来了,我紧张的都没说话。人家那气势,我说不来,就是紧张,我都不知道紧张啥!”
三儿媳妇说:“娘,咱要好好学习和城里人打交道的礼仪规矩了。不然,让别人看笑话就不好了。”
四儿媳妇:“娘,大郎考中举人了,咱要给他买个书童吗?还是聘请个长随呢?到时候,大郎去了省城,有个书童,洗衣跑腿也方便。长随,主要是武力高,能保护大郎的安全。娘,你看呢?”
“嗯,你们说的都不错!书童和长随,以后是要配备的!还有一个月时间呢,我看先买个书童和懂大户人家礼仪的老仆妇吧。满囤,你们夫妻两这几天去城里看看吧,有合适的就买吧。”老婆子拍着腿说。
初二早上,五花起来梳洗好,“五花,过来!”看到爷爷招手叫,五花跑进爷爷的屋子,才发现家里人都在,饭也摆好了,乐哈哈地说:“爷爷,今天的饭好丰盛啊!嗯,闻起来很香!我起来迟了,对不起啊,爷爷。”
“不是说这个,小孩子,多睡会儿,没事。你不是要改名字嘛,我同意了,你看,你四个姐姐的名字已经定了,就剩你了,呐,你选一个吧。”老爷子笑笑说。
五花惊喜地看着爷爷,激动地说:“谢谢爷爷!”
五花看着四个姐姐,不断的眨眼睛。大花看了,笑着说:“五花,我的名字是舒槿,大哥帮我选的。”
二花也笑了,说:“我的名字是舒桐,我自己选的。”
三花得意地说:“我的名字是舒棠,我和大哥选的一样的。”
四花眯着眼睛说:“五妹妹,我的名字是舒琳,我八哥给我选的。”
五花愣愣地看着四个姐姐,四郎赶紧出声:“我也选了!我给你选了两个,你看看喜欢吗?舒楠、舒榆,你喜欢哪个吗?”
五花轻轻念叨着:“薛舒楠?薛舒榆我喜欢薛舒楠!就这个了。不改了!”
四郎长出一口气,心想,还好,我反应够快!
老爷子看名字改好了,点头刚要说话,老婆子喜滋滋地说:“好消息,老三和老四媳妇都有喜了。今后,她俩地里活就不去了,在家做饭、做家务,教教三花四花五花做饭、纺线、织布。好了,吃饭吧。”
五花看看娘的肚子,天啊,已经生了四个孩子了!明年,我又会多一个弟弟了。五花边吃饭边想 ,现代,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国家鼓励生育,但是基本没有效果,人口问题已经成了老大难了。这事儿要是让古人知道,一定不能理解!
吃完饭,五花又拿起书坐在屋檐下看起来,看着看着,五花跳起来大叫:“天!我咋把这件事忘了!哥,四哥!”五花边大声叫边找人。
“在!在呢!五妹,啥事儿啊?这么急!”四郎急忙赶过来查看。
“我能不急吗?你们好不容易在家休息两天,我再忘了,又不知道是啥时候想起来啊!这本书,看过吗?”五花指着书名《经行记》问。
“看过了啊!我还抄了一本呢!怎么了?”四郎奇怪的问?
“看过了?有啥想法?”五花睁大眼睛问哥哥。
“外面的世界很大,收获很大。各地气候、地理、风俗、资源等差异很大!有机会了,我也出去看看。”四郎感叹的说。
五花着急的说:“还有吗?”
四郎奇怪的问:“妹妹,你想说啥?”
五花着急的翻开书,指着其中一页的图,问:“这个认识吗?”
“认识啊,棉花!”四郎无语的说。
“可是,在书里,名字不是棉花!这名字,是王家哥哥说的!书里的名字是好久以前的番邦音译名字。”五花拍着自己的头,急得跳脚:“你去把哥哥姐姐都叫来爷爷屋里,我说给爷爷听!”说完,五花拿着书,找爹和爷爷去了。四郎看着急得跳脚的妹妹,转身叫人去了。
五花看人都齐了,才翻开书,把书上杜还描写棉花的见闻读了一遍,爷爷听得晕乎乎的。五花又指着棉花图给家人看,这下家人们才听懂。
爷爷说:“五花,棉花已经发现了,大家都知道了啊!你叫大家来,想说啥呢?”
“爷爷,这本书上的植物很多啊!棉花发现了它的大用途,还有没发现的啊!你们看,这页,还有这页……”五花一连指了玉米、土豆、红薯、辣椒四幅图,说:“我们想办法找出他们的价值,功劳大不大?”
五花急切地指着玉米图,说:“你们看,这种植物,长得多像高粱啊!看那棒子多大!就是结果地方不同,但是,人家杜还说了,这种植物产量高,耐旱!还有,这页和这一页,都是根能吃的,长在地下,可是耐干旱啊!咱这里就很适合的!最后一种,绿叶红果,好看吧?红果很辣,是不是和姜很像?咱试试吧!爷爷?爹?哥?你们怎么看?”
“五花,这个主意好!咱家就是种地出身,最擅长的也是种地,只要发现用途,告知朝廷,就是大功劳!唉,等等。”二郎接过五花手里的书,仔细的看着红薯图画,疑惑地问:“爷爷,爹,你们看,这幅图上的叶子,好看吗?”
一家人轮流围上来仔细看图,别说,书上的图片是彩色的,翠绿的枫叶形和掌状的叶片错落有致,铺满地面,看起来还真好看,满仓肯定地点头回应,说:“绿绿的,好看。”
大郎看着图,突然转头看着五花:“五妹妹,那棉花,我记得,是在重阳的院子里,王家当初就是种在花坛里当花看的!”
五花肯定的点头,说:“王哥哥还指给我看了呢!”
“大哥,爷爷,你们说,像这个植物,会有人拿它当花养吗?”二郎不确定的问。
“有可能!咱家是村里人,进进出出不是草,就是庄稼,看惯了,不稀罕!城里人,尤其是读书人,大多时间在屋子里,读书写字累了,侍弄花草的人很多!我就在同学的书房里看到过一盆吊兰,他很喜欢!我不理解,就是野草嘛!只是打理的干净,修剪的形状别致一些。”四郎肯定的说。
“嗯,说不定啊,这些植物咱国家已经有了,只是没有发现它的价值。就像棉花似的。”老爷子点头,微笑着说:“可是,咱家里没有,去哪里找?咱没门路啊!”